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学生习作】我心中的桃源

时间:2020-04-03 15:57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三月桃花灼灼,渲染山间,浅深处,似伊人匀深浅妆。醉于芳香,恍若桃源。忽又想起你,也是在这样的三月,携我走进那片心中的桃源。

初识,是在“元旦嘉年华”。歌曲余音绕梁,舞蹈姿态绰约,但终是时时可见,不免会略感无味。无意间又瞥向舞台,却是焕然一新:三五个身着汉服的少女,手执桃枝,轻移莲步,裙裾曳地,衣袂飘飘;幼童穿梭“桃林”,乐在其中,块块绯红攀在脸颊;一旁的老翁老媪相互扶将,步态蹒跚,面容和蔼,古水无波。还有那些意气风发的小伙,于阡陌间往来,荷担种作……忽的有一渔人,背青箬笠,披绿蓑衣,误闯其间。“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簇簇桃花绚烂一片,如日暮时天边酡红的云彩,似真似幻。而我在台下,出神地望着灯光聚焦的地方,沉醉其间,思绪不知不觉便跟着剧情而推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一瞬,曾被无数次以笔墨勾勒,仅存在于纸上的桃花源,就这般呈现在我的眼前。待落幕时,怡然自乐的笑语仍回荡耳畔,落英缤纷在眼帘,更在心间。这时,在舞台的出口处我看见了你,一袭桃红长裙,青丝如瀑垂至腰间。你被演员们簇拥着,一起谈笑,一起合影。只是一个背影,却像一朵桃花,开在彼时单纯的我的心间。

三月社团招新,被同学拽去参加时,我又遇见了你。这时才知道,你是负责话剧社的李蕊老师。教室里课桌围成一个长方形,你站在中央,仍是桃红色的长裙,垂至腰间的长发。我转头看到黑板上花花绿绿的图案,和正中醒目的六个字----“小花蕾话剧社”。那大概是我与心中的桃源第一次遇见。

招新会很随意,但又让人乐在其中。没有繁冗的开场白,做场面工作的陈词滥调,亦无入门应有的知识检测,才艺考试。有的便是同学们的畅所欲言,大家谈论着未来话剧社的情景,想象着再一次站在舞台为观众带去欢乐,分享着自己写的剧本…….面对时不时的插科打诨,哄堂大笑,你也笑语盈盈,参与其间,完全没有传统印象中老师应有的严肃“架子”。我记得,在后来“击桌传瓶”的环节,拍打声戛然而止,你呆呆地看着在自己手上略有压扁的塑料瓶,旋即无奈地笑了笑,在大家的起哄声中,拿起话筒……

很幸运,我成为了话剧社的一员;也很幸运,我成为了“桃花源”剧组的一员。现在回想,有很多很多的午后,都舍去小憩片刻的慵懒的满足感,扒过饭,就匆匆赶往学校,那你总是早早地便等候在那个犹如沃土的教室。

在那里,一朵一朵的花蕾含苞欲放。

临近五月的专场演出,七八个剧组往往都是错时排练,而你总会早早地通知到位,更是准备到位。记得有一次因为时间记错,便早早赶到了教室,恰好遇到了来取资料的你。我有些窘迫,而你却嘴角噙着浅浅笑意,让我去到办公室等候。走进门,正对着的便是一片跃动的绯红云霞:一枝枝桃花插在玻璃瓶中,摆放在窗前。再细看,花瓣上有着针线缝痕,竟是布花。花下掩映的是一个相框,上面记录的是一张演出结束的合照-----照片后方是桃花在笑,前方是堪比花蕾的演员们在笑。你说,之前表演的道具扔了可惜,恰好摆在桌上,常开不败。末了,你又笑着添了一句,就像你们这些花蕾一样。

细数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在你的话语里,我却觉得你不只是园丁。你是育花者,更是赏花人,待花开时,采撷成诗。

这里的每一朵“花蕾”,皆心怀素锦,可雕可琢。这一方小小的沃土,便是一片桃源。我们在桃源里,编织着一个又一个的梦。梦为侠客,温月一盅,煮花一壶,白马银鞍,飒沓流星;梦为帝皇,山河在御,城邦在怀,四方来仪,诸侯岁聘;梦为书生,阅尽长卷,字字珠玑,春风踏尽,策马长安……

五月专场演出,你一人分饰多角,总编导,摄影师,化妆师、服装搭配师……身影总是随处可见。待帷幕升起,此时的我站在台上,身着汉服,手捻桃枝,演绎桃源。我看到在台下的你,手执相机,快门闪烁。幕落时,你等在候场处,我们簇拥着你,一起谈笑,一起合影。

表演结束后,你将照片做成展板贴在教室里,还将所有的节目录像细细剪辑。视频做好后,我们一起欣赏,一起欢笑,我们这些“小花蕾”看着自己在舞台上的表演,个个眉开眼笑,屏幕内”桃花”亦为绚烂,但更灼灼其华的或许便是满教室的“桃花”吧。

在话剧社的日子,你如天边皎皎的新月,如林间潺潺的溪流,如山中徐徐的清风,更如芳菲尽之时盛开的桃花,映在我的心间,予我美好的向往。

或许正如尼采所言“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有多幸运,你曾携我在那片桃源之上翩跹。我多想像陶潜一般“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唯愿桃源之上总是阳春三月,常开不败!(汉滨初中2019届学生  李佳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