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系列讲座》有感
如约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每晚与《飓风的新教育教室》相约。在这春暖花开,万象更新的时节,飓风老师如春风般吹进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的新教育之路。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室,一个生活于同一个教室中的人,应该是一群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聆听了飓风老师的讲座《从空空的房间开始——班级静态文化建设》我收获颇多。
教室是每一个学生学习、游乐、成长的地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个生命的绽放,教室里承载着无数熠熠闪光的梦想与奋斗。飓风老师把教师比作农人,教室比作农人的田地,学生就是那点地里的花花草草。农人会尽心尽力去耕种天里的每一棵幼苗,让他们成长的更茂盛。班级文化建设记录着幼苗生长的每一步,促进他们长得更快、长得更茂盛。飓风老师用生动的事例、幽默的语言给我们分享了班级文化的三部曲。“事半功倍,活用文化建设”飓风老师在静态文化建设时有规划有远见,既有体现班级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的班名、班徽、班诗、班歌、班训等又有记录成长历程的作品展示栏,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面墙壁都发挥育人的作用。她在“三天布置,巧解燃眉之急”中告诉我们,三天的时间,着眼于细节,会让我们的班级有着一个美好的开始:第一天,飓风老师提议让孩子们“自我介绍”,张贴相片与姓名。即让孩子们知道了班级新朋友的名字,也认识了对应名字的每一个人;第二天熟悉校园画校园,孩子们对新的校园充满了好奇,他们用眼去观察校园,用笔画出眼中的校园;第三天,描绘个人愿景,把自己最美好的愿望说出来。接下来,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逐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老师就这样为孩子们打造了一间温润的教室,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愉快成长的天地,每一处布置、每一个无声的班级文化,都透露着老师的细心、耐心、爱心。我今年刚好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和一年级的孩子相处,开始让我焦头烂额,我不厌其烦的嘱咐着孩子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通过学习,我明白了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不仅仅是为了美观,也不是大包大揽,自己动手,张贴几幅字画,布置几个展台,更重要的在于“成长”。巧妙的利用班级文化教室,会让我们的班务工作更加轻松。班级文化并不是老师独自完成的工作,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去行动,一起去规划,师生共同书写一间教室的成长故事。也是在孩子们的成长中逐步完善。
熬出班级文化的韵味。飓风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她所带班级的故事,她的太阳花班,最初起名时,飓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了一个大家认同而且喜欢的名称作为班名。在随着孩子成长中班名也对着变化。一二年级时她的班级起名为“追逐太阳”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迎着太阳快快成长。到三四年级时,起名为“追逐太阳”予寓意孩子们在太阳的照耀下,成长开花。到了五六年级,起名为“向日葵班”.从班名的更新到班级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发展过程,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变化,变得更有内涵.....这一系列的变化进步,在班名中蕴含着乐观勇敢、自强不息、欣欣向荣、追求卓越,班级文化就这样默默地沁入孩子们的心中。
每一间教室都不尽相同,但每一间教室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借着新教育的“飓风”我将不断充实自己,不忘初心育桃李、身向明亮那方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和孩子们一起成长,陪伴孩子们,记载每一个拔节的声音,擦亮每一颗星星。一间小小的教室、一个大大的梦想,教室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是我们成就生命的舞台,我会用心和孩子们一起,向着明亮那方一路前行,让教室里的每一面墙壁都成为成长的见证,用行动让空空的教室充满生机活力,一路撷取,让教室散发生命的芬香!(汉滨区五星小学教师 彭湘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