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汉滨好老师】记汉滨区江南幼儿园刘晓兰老师

时间:2020-03-24 14:50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刘晓兰老师是80后,家中三人。孩子二年级,现在每天面临网课;丈夫因为事故腿骨受伤,已经卧床三月有余。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学业和卧床的丈夫……我们这份工作,只有同行才能真正体会它的琐碎与它的伟大。人说“柴米油盐,是最能考验人的”,一日三餐两荤一素,这里边学问很大,也很难做到日日做日日不抱怨。但刘老师面对的方式却是——微笑,如一树一树的花开,一串一串明珠似的闪着光亮!

她是整日“碎碎念”的刘老师。她时刻关注着班级群中孩子们的防疫情况、孩子的最新动向和家长们的信息反馈,刘老师的做法是“一一给予引导,一一给予鼓励”,每一天都如此。每天除了幼儿园公众平台的内容,她还会在群里面给孩子们推荐一些适合小班年龄的不同活动形式的游戏、故事、生活小任务等。让孩子们在居家的过程中,充满学习兴趣,提升自理能力。刘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途中无所有,聊赠一唠叨”。她怕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如果有孩子过了时间节点还没有回复当日的疫情防控情况,她会立刻电话家访,询问情况的时候还会“唠叨”很多……“上报信息的时候要结合自身的状况和家人的情况,上报的信息要真实有效……”“尽量不要出门,出门一定要给孩子做好防护……”“回家要勤洗手,注意消毒……”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尽管大家都听“腻”了。她既唠叨,也耐心——有年老的家长不熟悉上报疫情的方法,她就视频电话联系着直到教会了为止。有时候老人会很内疚,她便用同理心安慰老人,笑着告诉老人不要着急。

她是“半路出家”的营养师妻子。去年临近放寒假时,她的丈夫脚骨受伤,那时候她一天假都没有请,让丈夫独自一个人在医院里……强撑到放假丈夫出院了,家里“百废待兴”,她便成了最主要的劳动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更是大小事情全包。她说笑似的告诉我,两个多月的护理时间,她的厨艺突飞猛进,每一天做饭都不重样。兴许是幼师的“职业病”,除了合理膳食,她还兼顾了丈夫的心理疏导。每当要强的丈夫因伤情误工懊恼时,她总好言安慰。她说,宽慰丈夫的时候也是在宽慰自己!疲倦的时候,想想奔赴在前线医护人员的处境,想想丈夫为了家庭奔波时受的伤,便会强韧起来,一笑而过。

她是陪学陪读的“虎妈”。每日七点,当大多数人还在梦乡时,她便要准时起床给孩子做早点。孩子上网课,她就处理工作、马不停蹄地准备午饭、晚饭,给孩子判作业……有时候孩子听课的效率不高作业出现很多问题时,她还会查资料给孩子讲解,甚至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听课,她成了“陪读陪学”的妈妈。对于孩子来说,她是个“虎妈”,她督促孩子每天做好时间规划,决不允许懒散拖拉,还拉着不善言辞的丈夫陪伴孩子一起坚持。她说,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午后三人一起阳光下读书的场景。她把自己变成“铿锵玫瑰”,把工作、家庭的天平全心地维护着,又悄无声息的为一屋三人的日子润色着……

她说,因为自己对待工作有些较真,所以当有了新的任务她便会“时刻铭记”;做饭想、走路想、睡觉也想……有点像工作狂吧!印象最深的是三月三爱耳日这一天,豆豆年级组做了一个线上活动。她临时收到编写爱耳日新闻稿件的工作,晚上就要上交。时间紧迫,她在面临其它众多工作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了。因效率高得到称赞时,她不骄不躁笑着说,大家都很忙,所以自己再忙也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兴许在常人眼里,幼儿教师和这场疫情阻击战毫无联系。但在防疫的关键时期,全国一亿多学龄前儿童同时“防疫在家”,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面临巨大困难,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无法实施时,幼儿园老师的使命就凸显出来!像刘老师一样,幼儿园老师面对的是疫情期间,众多的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对社会对集体对别人态度的激发以及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等的培养引导工作……疫情当前,刘晓兰老师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普通幼教老师的职业信仰!用微笑充实着自己在生活中的坚韧力量;她在平凡和琐碎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讯员  周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