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已是春意渐浓,整个萧条的城市渐渐添了几分生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线上学习已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通过认真地学习,我对线上的数学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为数学课堂“添趣”
在众多的课程中,最让我难忘的莫过于数学这门“难缠”的学科。线上学习让人不禁会有些枯燥,毕竟数学课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条条的公式。不过,我却很幸运的遇到了李爱霞老师。她在我眼中,是一名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李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有兴趣的学习数学,为她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都创作了一首小诗,在上课前为我们推荐,把我们更好的引入课堂。在上课中,她也会用她柔和的嗓音说着一些口头语,让正在听课的我徒添一份亲近感,仿佛置身于教室一般。
李老师在课堂上自己讲的很少,大多是让我们连麦。这让我不禁觉得课堂更像是一个舞台,人人自由,充分展示自我。李老师起引领作用,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把课堂还于我们,积极调动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大胆地讲,大胆地说,在“动”中学习,快乐中学习。
李老师尽量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讨论,因此她并没限制我们发言的机会,大家可以主动争取抢麦,目的是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我们的学习就有了兴趣,就有了热情,有了热情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上来了。
为数学教学“铺路”
数学最关键的地方在于理解。不同于政史的死记硬背或英语的积累运用,数学更注重在每一个公式的理解和创新。公式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应用到题目中,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却又不那么简单了。我在数学学习中有一次练习一道习题,便觉得自己掌握的全部其实并不然,仅仅掌握了公式及其定义,只是掌握了皮毛,而要多应用,才能熟能生巧,熟能生精!
然而这也正是线上教学的缺陷所在,线上学习不便于老师及时了解我们的学习状况,这样的话,很有可能出现知识点遗漏的情况。李老师就是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她决定,只要有数学课的那一天,她就一定要为我们直播回顾早上学习的内容,还让我们自己来总结归纳。每一堂课也是费尽心思,李老师遵循我们的认知规律,从我们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我们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我们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但这需要李老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老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老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为数学学习“点睛”
数学有一个和其他学习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一定要多加练习,有句话讲——一日不练手生,一日不练口生。只有多加练习,才能将数学知识应用的更加纯熟更加熟练,在考试中才能拥有更快的解题速度,更高的准确率,从而达到更高的分数。而数学做题并不是搞题海战,盲目的做题,不会的题也做难以理解的题,做常考的题,做有代表性的典型题目!
李老师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每天都在网上找来历年的经典题型,再组题做成PPT,到下午直播指导时,再为我们讲。
这一个举动感动了大多数人,我们在心中都为拥有李老师这样的老师而骄傲。也因为如此,每回听直播时都会分外的认真,不愿辜负的李老师的付出。
李老师挑的题型,虽不是太难,但我却容易“入坑”,这样才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数学千万不能仅仅是追求难题,而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容易题和简单题上,有句话说得好:“大道至简,最难的往往是最简单的。”
所以一定要多加简单练习,而且还要认真仔细的读读题,多读题才能多发现,多发现,才能多有真正的感悟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应对考试中的风雨而巍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最终取得理想的分数。
其实学习数学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并不是一朝就可学成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在生活中一展宏图;只有学好了数学,才能更接近理想和目标!(汉滨高中西校区七年级2班学生 徐妍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