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战“疫”故事】汉滨区红旗小学教师刘宝翠:线上研“学”“疫”不容辞

时间:2020-03-16 16:16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2020年新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每个人心头罩上了一片阴霾。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把本该走上讲台,用粉笔挥斥方遒的我们,都逼成了“互联网+教育”的实践者,刚开始很多人都觉得在这个实践中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到经过这些天的摸索、演练、试播、交流合作,我们蜕变成了“十八线主播”,在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完成了突破。线上教学使宅家的日子过得飞快,再难的日子,也能琢磨出成长增量的丰富滋味。

我校教师主要依托“钉钉” 网络教育平台,向学生开展同步教学或辅导,同时预留相应的练习作业,学生通过班级“家校本”上传由教师在线查阅、作业反馈,指导学生“延课不延学”。近两周“家校本”的使用,使线上教学的效率飞速提高。再也不用每天对着名单一个一个的打“√”,去查证还有哪位学生没有交作业,而且还可以对学生的作业圈划批改,自定义评语。优秀的作业我会大大的称赞。“每天都期待看到你的作业!优秀”“你真是一个努力认真的好孩子,作业完成的非常好”“你的作业工整又准确,最近表现棒棒哒!”拖欠打折的作业我会说“聪明的孩子,你需要的是自律和坚持,加油!”“不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点评。如此一来,作业质量果然较之前大大提高。

善用签到,打卡等多种工具,让学生在趣味中探寻与课堂教学的水乳交融。每天让孩子们坚持15道口算练习,5分钟的眼保健操,半小时的体育锻炼等。为了好好利用功能齐全的教学平台,我积极尝试,不懂的地方就主动向其他同事请教或在网上查找解决,竭尽所能发挥好网络优势,服务于线上教学,从无所适从到得心应手是岁月的雕琢铸就了成长的喜悦。

线上学习是要盯着电脑、手机屏幕的,特别是对着手机看,时间长了,对于孩子的视力影响非常大。另外,在电脑、手机上学习,因为没有了老师的提醒、家长的监督,学生的注意力也不容易长时间集中,课后学生需要在各科学习群穿梭,查看课后作业。同时还得把作业上传自各科学习群,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在保护视力的共同关切的呼声中,不同学段的课时较之常态都有缩减。

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最大的变化是眼前无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减少,如何知道学生在不在认真听讲,有没有听懂,能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调控积极情绪用一些小惊喜和口头语言激励,调动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以多样化的方式来激活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最大关注。

线上教学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无法落实到个人,很容易造成“隔屏鸿沟”。对于不听不读,不练不学的学生;甚至家在山区没有网络的学生;父母在外打工或已复工的,陪伴孩子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更有甚者孩子单独在家无人监管的,老师也是鞭长莫及,莫可奈何。父母的素质和责任,家庭学习氛围,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能否自律,种种情况不一而足,导致学习效果无法保证。

现在想来,曾经的每一节师生对答的课堂教学,每一次与学生的思维碰撞,眼神交流,每周一全校师生齐聚操场的升旗仪式,每一次会议室里的安排部署,每一次批完作业找学生改错题面对面的辅导指正,甚至小调皮的告状,办公室同事之间对小神兽的吐槽……这一幕幕都是多么温情!等待疫过天晴,企盼春暖花开。感谢寒冬,正是经历风雪的洗礼,我们才完成一场场成长的蜕变。相信所有人的努力,终不会被生活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