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战“疫”故事】汉滨初中教师杨培培:让疫情成为最好的德育教材

时间:2020-03-13 16:23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教学工作由三尺讲台转移到了网络上进行,从汉滨区教育局统一部署中小学线上教学工作,到组建班级的钉钉群再到邀请家长和学生进群了解线上学习的操作办法,我脑子里始终想的最多的就是:所有孩子都能自觉、自律地去学习吗?孩子们都能真正掌握和消化所学到的文化课知识吗?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身为班主任,慌乱之中,我似乎将一项重要的工作遗忘了。

有幸的是,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是《邓稼先》,汉滨高中西校区的老师在讲授这一课时,紧密联系当前举国上下抗击疫情的现实,由邓稼先到钟南山,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了他们所做的卓越贡献,深刻地感受到他们的崇高品格。看完这节课后,我豁然开朗,被我遗忘的重要工作就是德育工作,而疫情就是最好的德育教材。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手中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育人作用,翻看课本,表现优秀人文精神的篇章俯拾皆是,课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事情或观点,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现在,老师如果能用好疫情这本活教材的话,那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就会变得更加生动。比如:《邓稼先》一课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不就是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吗?授课老师不但在课堂中紧密联系现实,而且课后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学生和家长一起观看电影《邓稼先》,结合抗疫英雄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这样的作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更能激发学生向英雄学习的激情,爱国、责任、担当等多种优秀品质的种子就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扎根。又如:《孙权劝学》一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这不就是勉励学生读书的最好素材吗?学完这一课后,我们备课组的全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任务:在网上学习期间,有一些同学睡懒觉不起床,借着网上学习之名整天玩游戏,不思进取,你是他们的同学和好朋友,请学习孙权,结合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劝说他们。这样的作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学习的动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教育别人的同时也教育自己。

而作为班主任,更要明白“疫情就是教育契机”的道理,我们有责任告诉学生,我们不能只是在家安心读书,更要心怀国家天下。在课余时间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不论是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社会责任教育、爱党爱国教育,疫情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

只要我们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涌现出的一批批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个个温情感人的故事和学生们好好地分享交流,一定可以让他们了解:什么是逆向而行;什么是舍生取义;什么是以身许国;什么样的人才是应该崇拜的偶像和榜样。也可以让学生明白:无论是赫赫有名,还是默默无闻,无论是国家栋梁,还是民间百姓,只要有爱心,有担当,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为民族的脊梁。而随着疫情在境外的爆发,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将目光转向国外,关注国外政府和民众在疫情中的表现,比如:美国民众哄抢枪支,伊朗释放5.4万名囚犯,意大利民众反对戴口罩、要自由,韩国、日本等国的政府执行力太弱……看完这些,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明白身为中国人是多么的幸运和自豪。我们的党和政府为我们创造了多么安定的社会环境,将我们每一个人保护的有多好,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国家的制度的优越性是其它国家所无法相比的。我们也可以顺势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或许还不完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她变得更好。这不比我们用干巴巴的语言告诉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要热爱祖国更有说服力吗?

当然,疫情作为德育活教材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而且它也不仅仅是最好的德育教材,还可以成为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甚至是劳动课的最好教材。以疫情为教材,把灾难变能量,上好学生人生中特殊的一堂课,作为教师,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