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战“疫”故事】关庙镇团结小学教师唐明勇:疫情下直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0-03-10 11:06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疫情在前,重任在肩。在新冠肺炎这场没有销烟的战争中,每个公民都应当义不容辞的参与其中,共抗疫情。根据中省市区有关“停课不停学”文件要求和指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守土尽责,落实线上教学工作?如何确保线上教学扎实有效?能否让即将憋疯的“小神兽”们在线上乐中学,学中玩,玩中消化?借着以上问题,笔者对线上直播课进行了实践与思考。

课前三步曲让上课轻盈起步

线上教学不像传统课,在短短的10分钟内就能快速准备好上课必备的教材、教具、学具及掌控学生纪律等情况。那么,线上教学,如何达到“我就是课堂”,让课堂如春天般蕴育活力,如花儿一样幸福绽放?

课前打CAAL曲,使课堂有仪式感。中国现代教育专家成尚荣老师曾在一场座中谈道:“上课是一种仪式,它与节目的仪式、与开会的仪式、与大典的仪式一样,价值意义都是同等重要的”。其实上课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课堂的使命就是传承人类文化,发展人类文化,这种仪式感,首先就是责任感。课前打“call”,自立“flag”能够让学生克服懒惰散漫的学习习惯,改掉在床上诵读,还未洗脸就观课,边吃东西边学学习等坏毛病,例如:在班级群中规定,每次上课前大家选好学习环境,衣冠整洁自拍10秒,并说句励志话发往班级群,互相监督,让在家学习如同学校一样,认真对待,给自己一些仪式,激励自己,确保学习有效,自我充实。

课前律动曲,使课堂充满活力。好的歌曲让人陶醉,优美的旋律让人心醉。课前十分钟,不妨选择一些《活力活力》、《少年中国》、《青春舞曲》等符合中小学生的活力歌曲,在直播间播放,让学生跟随节拍沉醉其中,随着旋律走进课堂,逐步爱上课堂,留恋课堂,让直播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新场所,开拓育人的新阵地,发挥线上育人的新功能。

课前开场曲,使课堂充满激情。线上教学毕竟是一个虚拟场景,我们隔着屏幕并不能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现场环境,如何快速吸引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笔者认为教师必须要面对镜头有自信,充满激情(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并通过课堂开场语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确保学生线上学习不受干扰,安全有序开展。

转变方式让学习迅速入轨

线上课堂教学手段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声音+视屏、PPT等方实施,所呈现的只是一个 “二维”度人。教学环境改变必然引起教学方式改变。首先教学语言更应该以聊天的方式呈现,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语言可倾向于学生喜欢的流行语。如笔者在听学而思直播课时,授课老师说道:“你把这道题作对你就很牛逼了”,“你说这个问题你都搞不懂,那你能搞懂个毛线”等网络用语,不仅受的学生喜欢,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有效避免了线上教学引起的视觉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等情况。

因教施学让课堂加速前行

课堂是值得尊重的,本着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个终极问题,笔者思考了如何突破线上教学存在的不能随时观察学生教学环境,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等弊端问题。与其师生之间被动的教与学,不如让学生主动地在教学前面跑,这就需要我们“因教施学”强化任务驱动,提升教学效果。

精备学案,确保教学多元高效。备课,是讲课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高效的先决条件,线上教学我们更应该利用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和提炼,既要在学案中体现出逻辑的力度、思想的深度、文化厚度、生活的宽度、生命的温度、知识的通透度更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入口的坡度、设问的梯度、适当的跨度、全面的参与度、师生的交互度、教学的开放度。既要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如播放轻松舒缓、揉肩扭腰舒展筋骨等),更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是学习过程中的协作者、帮助者、指导者,改变单调、枯燥的学习形式和内容,真正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全员、全程的广泛参与,确保课堂和谐、生动、丰满、高效。

师生互动,使学生拥有存在感。动态生成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线上课堂唯有不断互动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唯有不断的互动才能引起思考,唯有不断的互动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的关注,拥有存在感和获得感,提高参与度,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留白,把光标变成指挥棒。直播课堂最容易产生的是视觉疲劳,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滞后跟不上教师的指挥棒,而教学留白恰恰补充这一缺陷(如下图),并且让学生随着教师光标的移动和书写产生驱动,自觉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构建和完善知识体系,激起学生求知欲,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课外拓展让收获余音绕梁

扎实于课内,拓展于课外。一节课的完整性离不开课外拓展,线上教学更是如此。否则,学生犹如演了一场没有下文的“流水戏”——戛然而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能有效引领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把课上未能解决的或者生成的问题留到课后去探究,进而能将课内内容引向深入,课堂精彩片段产生的思维火花,才是学生终身受益,值得回味的事。

生活尚未归正,未来却已可期。疫情给我们带来了 “痛”,但“痛”的过后是经历与成长,待到山花烂漫时,汉滨网络教坛皆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