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战“疫”故事】汉滨区石堤小学教师叶玉函:未来已来,适应教育新样态

时间:2020-03-09 17:34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来势汹汹的疫情,席卷肆虐华夏大地,困住了人们的足履。“防范疫情,共克时艰”是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开学临近,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疫情期间的教育问题被推到了浪尖,教育部果断做出“延期开学”的决定,安康市教体局立即下发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区教体局制定了“停课不停学”的工作方案。一种新的授课方式——线上教学,让疫情期间的教育难题迎刃而解。线上教学是未来教学的一种模式和趋势,这场疫情让线上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前到来,形成了教育的新样态。区教研室组建了小学线上教学团队,整合了全区最优秀的语数英教师,师资力量配备雄厚,背后还有教研室专家坐镇指导,录制的课程质量母庸质疑,但每一种新兴事物的产生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教学是双边互动的过程,教的问题解决了,那学的问题能解决吗?如何答疑解惑?如何监控学生学习状态?如何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朱永新教授在《面对疫情,教育何为?》一书的《序言》中说:“我觉得仅仅关注这些(网络教学)还远远不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这个时期更重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能脱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科学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是守住教育根本的关键!

一、适应新的学习生态,做好线上教学准备

从面对面的线下教学飞跃到联网隔屏的线上教学,最难适应的首先是老师。线上教学产生新的学习生态,它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以录播课为主,采取“录播+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老师以网络为媒介向网络另一端的学生进行授课,整个学习任务在家庭完成。教师要对这种新的学习生态认识到位,针对这种学习生态,教师必须掌握线上教学操作技能,要充分发挥网络强大的资源优势,要掌握录播、直播技巧,还要讲求线上教学策略,但是现实当中很多学校的教师电脑操作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教师对这种新的学习生态了解不透,还有些教师甄别不了网络资源的优劣。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组织信息技能提升的线上培训;搜集优质课程资源供教师参考选用;成立同年级同学科线上集体备课小组,凝合集体力量制定线上教学策略,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还要跟踪指导,密切监控,以便适时调整线上教学方案。做足了这些准备,才能保障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抓住生命教育时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前两天一则新闻报道,湖北十堰的一个六岁男孩和爷爷居家隔离防疫的日子里,爷爷突然离世,男孩始终与爷爷的尸体相伴,啃着饼干度日,几天过去了,在社区干部防疫排查时才发现了情况,问他为什么不外出求助,男孩惊恐地说道:“外面有病毒,不能外出。”因为害怕病毒孩子差点饿死家中,由此可见,这场疫情给处在懵懂期的儿童留下了多么深的阴影。他眼底的恐惧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抹去,我思考这段特殊的时期教师在履行“教书”的义务时,更要履行好“育人”的职责。教师要抓住时机开展生命教育,助力学生健康成长。疫情统计的数据、战“疫”行动中的感人事迹、居家隔离防疫的措施,这都是最好的生命教育资源,这能让学生对这场灾难产生最真切的认知、体验和实践感受。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展开教育,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实现最大的生命价值。

比如,引导学生透过疫情统计的数据,感受生命的脆弱和无奈,知晓生命的珍贵;比如,引导学生掌握疫情防控措施,使学生懂得提高危险防范意识和健康防疫意识,才能呵护生命;比如,让学生观看方舱医院里确诊病人同医生一起跳舞的视频,让学生明白生命虽然无常,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乐观面对,积极生活;比如,引导学生去发现钟南山院士在战“疫”行动中闪耀的人性光辉,让学生学习他的“无畏”和“担当”;再比如,让学生了解抗疫一线抢救患者生命的医护人员、维护社会治安的警察、火速修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以及冒着感染风险“跨界”行动的快递小哥的光荣事迹,让学生看到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中体现个人的价值,都是战“疫”行动中的英雄,从而使学生明白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不在于财富的多少,不是索取和享受,而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任何时候生命教育都不能缺失,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为学生的生命润色,拓展他们生命的“长宽高”,帮助他们拥有有意义的人生。

三、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确保线上学习效果

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在于学习的主动性。在线下教学时,老师针对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学生多半采用课堂监控,督促辅导的方式来保证学习质量。如今线上教学,这样的方式显然行不通,此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需从这三方面入手:一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能没有一个小学生会真正思考自己为什么学习,老师就要在孩子的迷茫时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是为了掌握知识,再将知识学以致用,成就自我的同时还要回馈社会,从而体现个人价值。当然这些道理直接告诉小学生他们肯定难以理解,我们可以依托生活中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如,以这次疫情防控为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强大。中国能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将疫情基本控制,这源于恰当的防控措施、科学的治疗方案、准确的大数据人口筛查等方法,这些都是知识的产物,真正战胜病魔的是知识,知识真的能改变人类命运!结合这些事例,告诉学生,为了自己的生存质量,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和他人的命运,我们必须努力学习。二是让学生产生学习意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自然会产生学习意愿,但小学生好动贪玩是天性,繁重的课业负担会磨灭学生的学习意愿,因此要严格控制线上教学时间,切实减轻课业负担。线上教学讲求精讲精练,每节课不超过20分钟,要实行因材施教,布置学习任务讲求梯度,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避免因畏难而丧失学习意愿。三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线上教学的课程内容不能只偏重语数英学科,还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体、音、美、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必须开设,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借助网络的资源优势,向学生推送艺术作品赏析等,以丰富的课程内容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线上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如,采用轻松活泼的直播方式吸引学生,用学习任务打卡的方式监督学生,用优秀作品展示的方式激励学生,用线上朗诵比赛、线上交流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总之教师要通过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措施,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四、注重家校合作共育,为线上教学保驾护航

家校合作共育是保障学生线上学习航线不偏离的关键。特殊时期,学生科学的作息安排、居家学习计划、电子产品的使用管控、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都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因此,学校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家庭教育建议供家长参考。班主任要通过视频联线、电话家访、线上交流的方式了解学生居家学习状况,为家长支招,参与管理。停课不停学,隔空不隔爱,在这特殊时期更要关注贫困生、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始终保持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存在问题及时帮助解决,让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受到来自学校、来自老师的关爱。

疫情肆虐,开学失约,但教育不能缺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以饱满的教育情怀,适应教育新样态,守住教育根本,落实“五育”并举方针,以奋勇之势携手学生走进教育新时代,拥抱教育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