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师生天地】中华奇丈夫

时间:2020-03-02 11:02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观《邓稼先》有感

满怀深深的敬意和感动,我观看了《邓稼先》这部传记电影。影片结束的时候,我不由地想起“五四”时期的一首歌:“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邓稼先就是歌中赞美的“奇丈夫”,他当之无愧!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热爱祖国却又朴实忠厚、谦虚内敛的科学家,他把一生的心血都投入到了中国的核事业当中,正像他的朋友杨振宁所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958年的一天,邓稼先院士被抽调参加研究原子弹的工作,这意味着他将从此在人间“蒸发”,他必须隐姓埋名,甚至连他的爱人也不能知道他做的一切,但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回家后,他只对妻子说了要调动工作,他只能对让他陪着去动物园看老虎的女儿露出歉疚的笑,女儿也天真地笑了,她却不知道爸爸一去就是二十多年……这就是奇丈夫的选择:舍小家,顾国家!

对于当时的中国,搞原子弹完全是零基础,当苏联“老大哥”单方面撕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时,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连原子弹教学模型的影子都没有见着。怎么办?核研究院理论部作为中国原子弹研究的龙头中的龙头责无旁贷,作为主任的邓稼先更是义不容辞,他坚定地说:“靠自己没问题!”是的,没问题!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艰苦奋战,上千次预设,上万次计算,终于理想在现实中开花。1964年10月16日,古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升起了一座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终于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院士说:在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仿佛也被原子弹击中了一样,激动又喜悦……这就是奇丈夫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

在1979年的一次核试验中,核弹没有预期爆炸。邓稼先不顾危险,只身进入预计的爆破中心察看。他踉踉跄跄地走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好几次从黄沙堆上滚下来,他艰难地接近爆心之后细心地观察着、思考着……他高兴地发现核弹没有问题,但他的身体被强辐射后却出了严重的问题。可怕的核辐射让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不幸得了直肠癌。可他还将工作放在心上,做完手术后立刻与于敏院士联合上书中央,为我国核武器发展献计献策。他说:“就算死在这个事业上,我的一生也是值得的。”没错,他确实为核事业奉献了一生,把毕生的精力都交给了祖国。这就是奇丈夫的品格: 向死而行,不负使命!

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奇丈夫的身影从未消失过。今天,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个又一个“奇丈夫”挺身而出。他们不计报酬,不计生死,奔赴武汉,是最美逆行者。他们中有已是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十七年前,是他领军战胜了“非典”疫情,保证了祖国人民的安全;十七年后又是他披挂上阵,四处奔波,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还有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身患罕见的渐冻症,这是一种治不好的绝症,他的生命仅仅还剩下五年到十年之间。然而疫情来袭,他没有退缩,明知妻子不幸染病,需要照顾,他也无暇顾及。还有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留下坚毅背影的白衣天使,免费送餐、送口罩、送咖啡的好心人,坚守岗位的工作者……他们都配得上“奇丈夫”这个称号!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相信在更多的“奇丈夫”努力下,疫情终将过去。今天的我们惟有努力学习,成为新一代的“奇丈夫”,才没有辜负大好时光!(汉滨初中七年级27班:肖杨冰瑞   指导老师:孙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