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体动态】凝心聚力谋发展——汉滨区吉河九年制学校抓均衡发展创建工作纪实

时间:2019-12-02 16:39  作者:源自:区教体局

汉滨区吉河九年制学校始建于1972年,创办之初是一所完全中学,1983年撤去高中部,1999年将吉河小学并入,成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0093平方米,建筑面积6558平方米。近年来,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贯穿两条主线——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和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突出三大特色——周五讲堂、特殊儿童关爱和体育特色学校,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促进教育公平、保障服务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标对表补短板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任务。为了实现义务均衡发展创建目标,学校从2017年6月全区创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全面启动以来,严格对照“九项门槛指标、办学条件20条底线和4个一票否决”评估验收标准,建立创建任务台账,紧盯目标,检视问题,逐条落实。先后投入资金302万用于达标创建,维修校舍4618㎡,通过改造新增了地理教室、科技活动室、劳技课教室、留守儿童中心、德育展室、卫生保健室、体育器材室、团队活动室等8个功能部室,装备计算机语音教室1个,装备地理教室1个,装备图书室1个,装备劳动技术课教室1个,添置图书10000册,添置教师办公电脑68台,添置多媒体教学一体机18台,添置体育器材等教学仪器设备629件,添置图书仪器档案柜128个,添置学生淋浴设备1套,添置学生床具20套及床上用品100套,添置教师床具52套,添置灭火器材38件,添置厨具餐具234件,更换课凳540套,更换教室及功能部室照明灯具168套。在增加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为了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学校立足实际,对现有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一是整合人力资源。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改进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健全管理制度、推动民主决策来提高工作运转效率,增强岗位责任意识;二是整合校舍资源。将现有校舍按照使用功能划分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餐住楼等,按照统一标准配备各种设施设备,定期检查评比,加快标准化建设。通过资源整合,改善了校园环境,提升了管理效能,规范了教学管理,为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细化管理提内涵 

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几年来,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加强学校常规管理,依法保障适龄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每天“两课两操两活动”,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每年开展校1次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和1次科技节,并在“五·四”“六·一”国庆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按时开放图书阅览室,通过开展诵读经典等活动,促进师生共读共写,努力营造书香校园;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校园安全责任制,加强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邀请汉滨区档案局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指导档案建设,三年来学校共整理归档资料665盒,档案做到全面、真实、规范、管用。学校先后被评为“2015年度初中教育质量进步学校”“2015年度农村小学教育质量优秀学校”“2015-2016学年度初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进步单位”。“2017-2018学年度初中教育质量先进单位” “2017-2018学年度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安康市五星级美丽校园、安康市参加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贡献单位。


凝炼特色促发展

一是坚持开展周五讲堂,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吉河九年制学校“周五讲堂”是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面向全体教师,面对社会开放。自从2017年9月15日开讲以来,隔周举办一次,时间为周五下午3:30-4:20,截至目前已举办35期。“周五讲堂”举办两年来,在校长邬恒涛的带动下,先后有陈鹏、冯自钱、吴军、李新、刘天云、张运林、鲁公军、刘蕊、董欣、周运举等10多位管理干部或教师走上讲台。同时,学校还根据教师需求邀请校外名师到“周五讲堂”做学术报告3次。讲课内容涉及公民素养、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教学经验、学习心得、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逐步形成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周五讲堂促进了教师的交流学习,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态度,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教育专家的广泛好评。


二是关注弱势困难群体,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人生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对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殊儿童平等接受教育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文明和谐、保障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安康作为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区,贫困体量大,贫困程度深。截至目前,学校还有256名学生生活在贫困家庭,另外还有11名特殊儿童。为了切实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利,学校根据特殊孩子的身体条件和智力水平,为其中6名孩子安排了随班就读,通过教育引导和制度保障,让这些孩子在校期间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不受任何的歧视,努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我们坚持为不能到校随班就读的6-15周岁特殊学生提供上门教学服务,学校自2018年秋季开学全面启动适龄特殊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服务工作以来,已经探索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送教上门运行管理机制。一年多来,学校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针对特殊学生的残疾类别和心理特点,对其认知水平和个人潜能进行分析评估,建立一生一档,制定切实可行的差别化教学方案,组织教师从康复训练、知识学习、语言交流、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培训家长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技能,解决他们在学习、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让这些特殊孩子得到科学地康复训练,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截至目前,学校已为服务区内7名特殊儿童累计送教236人次。


三是全面加强社团建设,创办体育特色学校。为了引领学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学校结合实际组建成立了柔道、篮球、乒乓球、足球等6 个体育训练社团,其中,柔道摔跤社团自2016年成立以来,在安康市体校的具体指导下先后训练学员160多名,成绩显著,先后为省市摔跤、柔道项目输送了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在2018年8月举行的陕西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学校有6名运动员参加了柔道和摔跤项目,取得银牌1个、第五名3个、第七名1个。学校被评为“安康市参加省十六届运动会贡献单位”;2019年5月,学校被陕西省举重柔道摔跤运动管理中心授予“陕西省青少年摔跤柔道项目后备人才特色学校”,成为汉滨区唯一的青少年摔跤柔道后备人才基地学校。



如今的吉河九年制学校,规划布局合理,校园环境整洁,治学态度严谨,校风学风端正,文化底蕴深厚,书香气息浓郁。吉河九年制学校的全体教职工正以崭新的姿态,在默默无闻中展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在奋力拼搏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梦想,努力为服务区内群众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讯员  邬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