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题目 |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 ||||||
提交日期 | 2018-05-23 | 提案来源: | 原创 | 是否调研 | 是 | 提案类型: | 财贸金融 |
提案者 | 吴双有 | 回复联系人: | 区经贸局 | 建议承办单位 | 区经济贸易局 | ||
正文 |
安康位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北气候兼具,农产品资源丰富,未来几年,随着安康富强机场和汉江航道以及规划的高铁、高速公路的加快建设,安康将会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非常有利于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加快实现我市脱贫攻坚和建设西北经济强市的目标。 一、安康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市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成立安康市电子商务发展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康市电子商务示范县区(镇、村)创建工作方案》、《安康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创建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落实了农村电商发展的保障措施。近年来,我市电商工程加快实施,网络经济蓬勃发展,成功引进京东、淘宝、1号店等知名品牌电商入驻我市,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县域特色馆7家,成功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截止2016年底全市建成县级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13个、县级仓储物流中心3个、镇级服务站点78个、村级服务点385个(其中:贫困村211个),开设网店2900余家,微商店铺2200余家,网络交易额20亿元,网络零售额5.5亿元。 二、我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通信、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我市大部分农村属于山区,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基站建设存在较大困难,通信信号还没有实现全覆盖。道路大多山高、坡陡、弯急,等级低,路况差。互联网普及率低、物流成本高、运送速度慢等问题一定程度的制约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我市绝大多数农产品尚未有相应的成体系的生产标准和销售标准,农产品尤其是生鲜食品的大小、口感、品质不稳定,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很难打响产品的口碑。 (三)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与其他一些电商产业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企业品牌意识薄弱,营销观念和销售手段落后,产品美誉度和知名度普遍不高,诸多农产品在网络销售中的竞争力不强。
解决办法及建议: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首先要解决网络、交通、物流、金融等硬件设施建设,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通信服务商加快农村贫困地区的基站建设,促进农村宽带网络提速;加强农村路网建设,鼓励物流公司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节点建设,鼓励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加快实现村村通快递;加强农村金融网点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电子商务的硬件条件,为电子商务“到村到户”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行网销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实行标准化建设是关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严格制定并推行特色农产品的产销标准,形成覆盖种苗、养殖(种植)技术、制作加工、市场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规范化标准,确保网销农产品能够保持一致的高品质。其次,建立适合网络销售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溯源体系,对网销农产品进行严格抽检,充分利用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网销农产品溯源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生产环节可追溯。 (三)加强特色农产品重点品牌建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农产品的竞争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已经走向了品牌竞争,我市农产品丰富,富硒茶叶、白河木瓜、宁陕香菇、镇坪洋芋、旬阳狮头柑、紫阳金钱橘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不少,国内知名的品牌却不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充分依托并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使其形成规模,提高档次,进一步培育重点品牌,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有效避免本地各网商之间的低效率竞争,提升地区的品牌知名度。 (四)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目前电商领域失信问题十分严重,同类农产品质量信誉不同价差能达到数十倍,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对促进农产品销量至关重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农村电子商务领域诚信建设,加快构建农产品市场预警和监管系统,打造区域农产品诚信口碑。出台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开设网络销售投诉热线,及时查处失信行为;定期开展诚信品牌、诚信网络商户、诚信农户评选活动,对守信主体给予各项政策优待和扶持,引导诚信经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对地区诚信农产品品牌进行集中宣传和推介,以政府公信力对诚信农产品进行背书,增加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