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政务督查 >> 督查内容页

政务督查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促进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

提交日期: 2015-06-29 提案来源: 原创
是否调研: 提案类型: 人社民政民宗
提案者: 韦祖安 回复联系人: 韦祖安 汉滨高中 13709156815
建议承办单位:

提案内容: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促进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

 

 

 目前,汉滨区农村与城区教师超编与缺编矛盾非常突出,教师编制问题已成为制约开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1、农村生源减少,教师人数不变或增多。

由于农村生育率下降适龄学生减少,以及进城上学人数增多,农村学校学生数量逐年下降,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据调查有的学校一个老师只教几个学生,甚至一个学校老师比学生多,更有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一个学生了,还有两个老师。

2、城区生源增多,教师人数不变或减少

城区优质资源多,择校现象严重,从农村来的学生多,重点学校人满为患,造成班大人多,有的班多达90人,教师工作繁重,常感到力不从心,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职业倦怠感增强,幸福指数降低。

3、一线专业教师人员缺编。

农村学校一个老师教好几门课,有些科目因老师不专业而不开(比如信息技术课)。城区的心理老师缺,现在学生思想复杂,每个学校需有心理咨询室及心理老师。

解决办法及建议:

1、要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分别制定教职工编制标准。

坚持以生源数量变化为依据,把握农村和城区生源变化规律,既从客观上把握教师编制标准的松紧尺度,更要区别农村与城区生源变化的不同情况,便之尽可能符合实际,否则就会出现城区因生源多而编制不够使教师紧缺,农村因生源不足而使教师富余,造成教育资源浪费,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2、要以动态的观念来适应教师编制的需求。

由于生源数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生育人口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不仅要按照学生数量的增减变化来定编制标准,更要在很定编制时,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考虑未来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编制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编制为本。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才能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回复结果:

关于对汉滨区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015号提案的复函

 

韦祖安委员:

感谢您对汉滨区机构编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在汉滨区政协第十四届会议提出的《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编制,促进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收悉,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提的非常好。近年来,随着汉滨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及撤乡并镇等因素的影响,我区中小学布局、生源、班额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体看,我区生源总量在减少;局部看,农村生源逐年在减少,城区生源逐年在增加。因此,动态管理好全区教师编制,让更多的适龄青少年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一直是近些年我们机构编制部门努力的方向。

2006年,市编委办核定我区教职工编制8753名,其中:中小学(含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8481名,特殊教育单位教职工编制272名。当时为严控城区和川道沿线学校编制,鼓励教师向两山地区流动,在核编上我办将教职工编制向两山地区倾斜。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城区各校逐渐出现了班大人多,教职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缓解城区教育压力,2009年和2010年,我办先后两次从编制富裕的农村学校调剂了275名编制到汉滨高中、江北高中、汉滨初中、培新、红旗、江南、果园小学、区幼儿园、铁路幼儿园等15所城区学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区教师紧缺的矛盾,但这种小幅调剂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也充分认知到了这一点。

2013年,省市下发《关于动态调整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通知》后,为确保调编工作与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科学合理,我办在拟定核编方案前,对2011—2013年全区在校学生数和现有教职工编制配备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就2013年统计数据进行了实地调研。经过梳理汇总,总体呈现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我区中小学学生总数在逐年减少;二是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布局不够合理(受地理环境等条件制约,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学点较多,班级分散);三是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教师编制配备与教育实际发展需求不相匹配。考虑以上种种因素,我办上报动态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方案时,核算教职工编制既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规定标准(高中:城区1:14,农村1:15;初级中学:城区1:15,农村1:18;小学:城区1:21,农村1:23),又综合农村班级分散、教学点多、大量生源涌入城区造成大班额现象等实际情况和今后中小学教育发展趋势,初步核定了我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8003名,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2099名(核算后总体编制高于省市确定的核算标准)。但市编委办批复我区教职工编制方案时,在参考省核编标准基础上采取城乡一体化的标准,同时又严格按照在校学生学籍人数为基数核算(核编标准:高中1:14.5;初级中学1:17;小学1:24;据调查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区境外转入近2000名学生,其中未办理学籍手续达1600多人;2013年又新增境外转入且未办理学籍手续学生800多人,未办理学籍手续共计2400多名学生),最终批复我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7593名,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628名,较我办上报编制减少了1881名,较核编前我区中小学及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减少260名。

市编委办批复文件下发后,为切实搞好教职工编制的使用和管理,结合各校实际,我办在制定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分编方案时,按照“总量控制,动态管理”的原则,同时尊重区教体局编制分解意见,于2013年底印发了《关于核定汉滨区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通知》,将7593名中小学和628名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分解到各校。动态调整后,在全区教育编制总量减少的情况下,城区学校教职工编制由原来的1257名调增到1909名(含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164名),净增了652名。按此计算,自2009年以来,我办结合城区教育发展实际,已先后为城区学校调增编制927名,占到了全区教育总编制的11.3%。

2015年,按照2015年第三次区长办公会议精神,为积极实施好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和编制调整及11所新建成的镇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核编工作,我办再次会同教体局深入大河、中原、坝河等11个镇办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配备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一是农村中小学生源逐年在减少,但班级数没变,部分小学和教学点甚至出现老师跨年级代课的情况,严重影响教学质量(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省市按照学生数比例核编的标准在我区农村中小学中无法适用);二是随着我省三年学前教育计划不断推行和群众对幼儿学前教育需求的不断上升,公办幼儿园不断扩建和扩容,但由于市编委办按照“建成一批核定一批”的原则核编和招录补充人员的严格程序,造成核编和人员招录补充工作的滞后。为缓解农村适龄幼儿入园难的压力,不得不从相对富裕的农村中小学中转岗部分教职工先行填补,一定程度挤占了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教体局也认为,按照摸底调研和实际掌握情况看,目前农村部分学校虽然生源减少,但由于群众居住分散,为方便农村学生上学,偏远两山的教学点仍旧较多,农村教育资源整合难度很大,大幅度从农村中小学校调整编制不太现实,只能从少数学校教师编制中微调。因此,经与区教体局商定后,我办在综合考虑学校辐射范围、开设班级数、在校学生数、在职教职工数及未来预计入园(校)生源数的基础上,于5月份分别向市编委办行文上报了《关于请求核定汉滨区建民办事处等11所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报告》(汉区编办字[2015]10号)和《关于请求核定汉滨区兴安初级中学汉滨小学和江南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报告》(汉区编办字[2015]14号),并多次与市编委办相关科室联系争取。6月中旬,市编委办领导来我区实地调研了解了汉滨小学、江北小学和东坝小学等学校相关情况,我办一直在跟进和争取中。8月中旬,市编委办按照“分级办学、分步实施、分批核编”的原则,根据学校班级开班进度和学生数量为汉滨小学和江南幼儿园暂核编制45名,我办在征得区教体局意见后已全部下达两所学校。下一步,我办将继续关注城区各校建设进度,密切与市编委办联系沟通,尽快将后续编制争取到位,确保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完成,同时也能一定程度缓解城区教职工编制紧缺的现状。

汉滨教育编制占全区编制总数的一半以上,长期以来一直是机构编制部门工作的重心和重点,我们一直坚持“控制总量,动态调整”的原则,适时根据全区教育发展形势进行优化和调整,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坚持这一原则,结合农村和城区生源变化情况,做好调研分析和编制调整工作,积极为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感谢您对全区机构编制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欢迎今后多提宝贵意见。

 

汉滨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