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全区医疗信息系统共享工程的建议

题目 关于建立全区医疗信息系统共享工程的建议
提交日期 2015-06-25 提案来源: 原创 是否调研 提案类型: 教科文卫
提案者 邓军 回复联系人: 邓军 安康市黄沟路兴科明珠P5-502 13991516658 建议承办单位
正文

 

关于建立全区医疗信息系统共享工程的建议

 

案由: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区医疗卫生系统的硬件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软件建设与发达地区尚有差距,看病难不是难在没地方看,却是难在重复检查和病历信息没能共享,不少群众在村镇做了基本检查仍需在另一级医疗单位再次检查,且病历无记载,目前我区大部分医院都有局域网能否建立一套全区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使得所有区内医疗机构患者检查、治疗、用药、住院等健康信息资源共享值得思考,这样既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费用,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系数以及医患纠纷,具体一点涉及以下几点:

一、建立一套完整的医疗信息化系统,推动门诊就诊的方便快捷,简化就医流程,患者只需身份证就可查询所有就医的信息,完成挂号、购药等流程。

二、医生使用电子病历、电子处方及各类检查化验单,方便快捷,对历史就诊的处方还能形成交流。

三、电子医疗信息化使得药品更加透明化,患者得到了优质、快捷、安全的服务,医疗机构提高了诊察速度实现了效益。

四、对重症病患可以快速掌握既往病史及用药情况,降低了医疗事故的风险系数,大大缓解医患关系。

建议:

迅速建立健全一套全区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不仅方便群众也大大的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是利国利民的便民工程。

回复
邓军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建立全区医疗信息系统共享工程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你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答复如下:
你在提案中提出“迅速建立健全一套全区范围内的医疗信息共享系统,不仅方便群众也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是利国利民的便民工程”。今年,通过我局的不懈努力,这项工作有望在9月底建成投入运行。相关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为了发挥信息技术对基层卫生工作的支撑和服务作用,根据陕西省卫生厅、工信厅、发改委和财政厅《关于加强全省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通知》(陕卫办发[2012]159号)和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的通知》(陕卫办发[2012]330号)要求,我区于2014年9月被省卫生计生委确定为全省第三批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试点县(区)。为此,我们制定了《汉滨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案》,并于2014年12月13日顺利通过省卫计委专家组的评审。项目计划投资410万元,从2015年元月开始,建设工作全面启动,7月底全面完成所有区属医疗卫生单位的软件实施工作,8月上旬开始试运行,8月底向省卫计委电子数据中心申请项目验收并落实系统长期运行维护措施。
    一、项目实施总体目标
按照省卫计委对项目建设总体要求,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以区(县)为单位,建成一个区域卫生数据中心,统一数据标准,构建以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卫生信息管理等为一体的连接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捷、通畅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服务网络覆盖区、镇(办)、村三级,实现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实现全区卫生信息资源集中规划和统一管理,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以后,可以使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都能及时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支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能全面掌控人群健康信息,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工作;能动态掌握卫生服务资源和利用信息,实现科学管理和决策,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疗与服务质量的目的。通过建设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功能完备、系统安全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能进一步提高卫生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使我区城乡居民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这次项目建设计划实施单位区级6个(区直四家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农合办),镇办卫生院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以及区合疗办定点的市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各镇办辖区所属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项目实施重点
主要是建设“1个中心”,“1条网络”,“8大平台”。
1个中心——区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设在区政府电子政务机房,包括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杀毒软件等设备,主要承担全区所有医疗卫生数据的采集、储存、交换、处理、信息发布和数据服务等功能。
1条网络——区、镇(办)、村三级卫生信息局域网络。按照统一规划、互联互通和服务于平台建设的原则,采用统一网络服务商,形成三级互联的全区卫生系统局域网,实现区域平台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连接畅通,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稳定、高效。
8大平台——建立健康档案管理、基本医疗服务管理、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新农合管理、药品采购配送管理、卫生统计分析管理、卫生绩效考核管理8大平台。
(1)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实现全区城乡居民在各医疗卫生机构所接受的医疗、公共卫生、保健康复服务等记录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归集到健康档案数据库,满足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的需要,满足居民个人进行自我健康管理的需要。
(2)基本医疗服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一些辅助系统。
(3)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挂号、收费、药房、医生护士工作站、新农合等一些基础信息管理和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孕产妇管理、儿童保健等公共卫生、健康服务职能。
(4)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平台。满足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医疗信息管理中费用、药品的管理;对公共卫生的管理和对新农合门诊统筹报销管理的要求。
(5)新农合管理平台。包含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管理,合作医疗证卡管理、农民看病后的补偿报销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合作医疗系统产生数据的查询统计和产生相关的卫统报表、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等6大模块功能,实现各种新农合补偿的即时结算、即时审核,切实方便参合群众报销。
(6)药品采购配送管理平台。主要包括综合业务管理、仓储业务管理、配送业务管理三项功能,能够实现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与监管,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和配送,支撑和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贯彻执行。
(7)卫生统计分析管理平台。有机地整合数据中心、各专项系统平台有关数据,得到具有高度完整性、综合性、连续性、及时性的医疗服务信息,为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卫生数据采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及时掌握区域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情况,实现卫生绩效考核,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辅助卫生管理与决策。
(8)卫生绩效考核管理平台。对各项指标设置权重,计算出各指标的得分,汇总得出各医疗卫生单位和个人的考核总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三、项目实施进度
4月上旬,已完成数据中心机房硬件系统集成及服务器、软件系统部署,并交付使用;完成了6家区直单位、45个镇办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网接通。4月中旬,举办了全区卫生信息化技能操作培训会,对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及新农合定点机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新农合等系统软件知识及操作技能集中培训,共计170人参加了培训。截止7月20日,已完成了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家镇办卫生院的软件培训、实施工作,这家38单位已开始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计划9月底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行。
邓军委员,十分感谢你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和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真诚的欢迎你一如既往的监督我们的工作,给我们提更多、更好的建议,以便我们改进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