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传承汉滨区农耕文明的建议

题目 关于保护传承汉滨区农耕文明的建议
提交日期 2015-06-25 提案来源: 原创 是否调研 提案类型: 教科文卫
提案者 方琛 回复联系人: 方琛 区档案史志局 18991512612 建议承办单位
正文

 

                                            关于保护传承汉滨区农耕文明的建议

 

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让灵魂经受洗礼,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

汉滨区是全省最大的农业区(县),在漫长的农业生产中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城镇化建设给广大农村带来史无前例的深刻变化。与此同时,古老而丰富的农耕文明也在快速瓦解消逝。如何在城镇化日新月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抢救、保护、传承优秀的农耕文明,使其发挥存史、教化功能,为现实服务是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的使命。笔者在5年多《汉滨区乡镇志》编纂过程中,对此感触颇深,特提出如下认识与建议。

一、汉滨农耕文明起源

1400多年前,北魏著名旅行家郦道元足及月河川道,写下“汉水右对月河谷口,山有坂,越川于中,黄壤沃衍而桑麻列植,佳绕水田。”(《水经注》卷二十七.沔水)见证了汉滨农业开发的悠久与繁荣。

汉滨区建置2000余年,伴随着农业开发与人口迁徙而形成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公元前三世纪发生在汉水中下游的秦楚之战,以秦设汉中郡西城县而结束。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逐步形成秦风楚习兼备的文化渊源。明清时期的移民开发,使汉滨独特的农耕文化走向成熟、定型与繁荣。人们博采客民之长,形成兼融南北,汇合东西,富有过渡地带特色的安康文化。

二、汉滨农耕文明内涵

汉滨农耕文明首先表现于无处不在、无口不谈的地名文化。大到县、乡,小到村、院,其地名都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政治类有解放、胜利、民主、跃进、红旗、联合、四新、红卫、革新、团结、富强、建设、东方、火箭等;自然类有龙王山、天柱山、凤凰山、神滩河、岚河(石泉铺)、大树岭、五峰、五块石、石梯、石转、江北、江南、龙泉、皂树、牛蹄岭、陈家沟等;军事类有铁岭关、老君关、尖山寨、德胜寨、黄营、丁家营、陈家营、刘家营、高剑、长枪铺、将军、忠义、勇敢等。流行恒口的“铁岭关开廖叶现,白鱼摆尾青泥湾。五棵树边牧马河,四台坡前看灯盏。”就很巧妙地将四乡八景的地名连在一起。

在乡风民俗上,汉滨区地大物博,五湖四海,像“隔山不同风,隔水不同俗”,“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等都具有普遍意义。恒口镇、中原镇、关庙镇、牛蹄乡的特色饮食都记载生动,引人入胜。有的关于饮食的习惯还包含着心酸的内涵。例如说关庙人爱吃苕〈红薯):“一天三顿不离苕,洋苕火苕大红袍。上午改个顿,吃的红苕棍;晚饭改个点,吃的红苕片。”实际是人民生活困苦的真实写照。说身居大山村民有爱吃腊肉的习惯,凡是养的大肥猪都是留下自己吃,或待客,不知道卖钱交易。殊不知山高坡陡,交通闭塞,商贸不畅让多少养猪人卖不起猪。有顺口溜云:“山里人,真可笑,人抬滑竿猪坐轿。”这是何等的无奈与苦衷。

民间艺术、地方戏曲方面,有流水镇农民的绘画、雕刻,有恒口镇妇女遐迩闻名的剪纸艺术以及八岔道情小场子,有关家乡的特色民居,有河西镇皮影和乐楼的制作与传授,有石梯乡群众祖袓辈辈流传下来的端阳节赛龙舟, 有瀛湖镇风景名胜与美丽的传说故事……

刻画移民艰辛与奋斗方面的,有双溪乡的三湘方言与习俗,有梅子铺、五里、流水、叶家坪等移民迁徙的事例和故事。

三、汉滨农耕文明在快速消失

农耕文明的消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镇体制改革  远的不说,1996、2001、2010年几次体制改革,汉滨区由12个区(镇)93个乡(镇)、7个办事处减少到50个乡镇办,46个乡镇办,34个镇办。总的趋势是大片化、社区化,许多乡镇随之被撤并,有的完全消失,如香山乡,在2010年撤乡并镇中被三分天下。行政区划的变化导致许多很有意义的地名不复存在,与地名文化相关的社会学、人口学、宗教学以及自然地理称谓将完全消失。

2,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水利工程、道路桥梁、厂矿企业等,对农村人居现状、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都会带来巨大变化。

3,城镇化建设农耕文明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自然环境的稳定性。而城镇化则完全相反,人的迁徙,人的流动、人的致富是城镇化的主流与目的,是城镇化带来的最大的变化,从而导致社会关系分化,生产关系改变(土地流转,现代农业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失地农民日益增多)。由传统的村庄流向社区,流向城镇,流向发达的大城市。带来居住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这些变化无不剧烈地冲击着固有的农耕文明,那些有形的淘汰了,遗弃了(像农具、民居、家具等),无形的消逝了(如传统道德说教、农业生产经验,四礼八节规矩等)。那些曾经情趣斐然的地名典故、乡风民俗、方言俚语、俗曲雅调、小桥流水、鸡鸣犬吠,茅屋农舍已经或将要走进历史。

四,对抢救保护与传承农耕文明的几点建议

近些年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开展,那些有形或无形的农耕文化载体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研究。民间一些有识之士,如恒口镇程时银的“百匾堂”,五里镇冉本藩的“安康民俗文化展馆”,大河镇金少堂的“民俗博物馆”等,都不同程度地征集保存了大量文化藏品和有意义的物件,为保留并展示汉滨农耕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面对农耕文明的迅速消逝,这些行动无论在力度上、广度上还是速度上都远远不够。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大投入,拓展范围,充分发挥“非遗”保护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国家发掘、保护、研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长期政策措施,汉滨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突出成就。但较之城镇化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流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广、速度之快、程度之深依然相形见绌。笔者建议,在“非遗”项目上再宽一些,如那些非常典型、很有特色的地名、方言、习俗也应纳入研究保护;在民间收藏保护方面(像本文列举的恒口程时银、五里冉本藩、大河金少堂),加大经费扶持、加强业务指导,做好地域规划,达到藏宝于民间,服务于社会。

2,组建汉滨民俗研究学会,使民俗抢救保护常态化。建议由文广

局牵头,吸收有专长、有热情、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知名人士参与。对汉滨区农耕文明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起源、内涵、范畴、现状、抢救保护措施等。对农耕文明要进行比较筛选,因为并非所有农耕文明内涵都是积极的、进步的。对那些带有封建迷信、男尊女卑、宗族唯大(宗法大于国法)等要予以揭露淘汰。学会同时负责宣传动员,争取全社会参与,广泛征集,使此项工作有广度、有深度、有效果。

3,建“村”出书,创立阵地。所谓“建村”就是创建“汉滨民俗文化村”,将所有征集到的实物集中起来,仿照深圳、北京等地的民俗文化村,结合旅游文化,既可以广而告之,又具有观赏性、实用性,娱乐性,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书”就是出一部权威、科学、官修的民俗大观载体。目前已有冉本藩和郭华政等人的民俗文化书籍,但属于个人行为,内容还有很大的探讨修改余地,也存在一些争议,所以由政府负责征集编纂恰逢其时。

                      

 

回复

             汉文广函[2015]45                  签发人:罗先余

 

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关于对区第十四届政协四次会议第013号提案的答复函

 

方琛委员:

您提出的《保护传承汉滨区农耕文明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非遗”保护项目确定上,没有人为的设置条件。如:地名的传说,方言艺术,习俗本身属于“非遗”项目。关于“民间收藏品”属于“物质”范筹,但这些收藏品也属于“非遗”实物证据(或作品),故,二者都是政府保护范围。关于大河金少堂、花园民俗馆、恒口百匾堂我们曾给了些扶持。但2014年省文物局发文规定属于民间自办的展馆不纳入政府扶持范围,政府只按文物保护监管。

二、在保护农耕文化文明上,汉滨区做了一定的工作,在民间文学上,如《安康童谣》《香溪洞传说》等9项,《安康农谚》《汉滨歇后语》等5项分别列入市、区民间文学非遗项目,《汉江号子》《汉滨孝歌》《安康道情》《板凳龙》《汉滨脸谱》《安康皮影》《安康蒸面》《丧葬习俗》等39项分别列入市、区传统民俗、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曲艺、传统戏剧、民间舞蹈、民间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5年区政府指定区文广局、住建局广泛搜集传统村落、传统院落保护规划,已确定全区43处传统村落,54个传统民居,27个传统建筑,并上报市规划局印制成册,向中省争取保护项目资金。同时,在我们的争取下,恒口传统古街保护项目已列入陕西省文物局的项目计划,17外省保单位的保护规划已全部做出。

三、           关于组织“汉滨民俗研究会”,是抢救保护民俗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相关筹备事宜正在落实,由我局确定专人起草《章程》,按程序上报民政局审批,主管单位为区文广局,并拟请你担任会长。

四、              关于创建“汉滨区民俗文化村”问题,也欢迎民间资本创建有个性特点的“民俗村”。我们将会提供政策、业务支持。

五、           关于出版一部由官方编修的权威、科学的《民俗大观》很有必要,此事由区文管所、非遗中心牵头,拟在三年内,编辑出《汉滨区民俗大观》(暂定名)。

     附:征询意见表

 

 

 

                                                        汉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

                                                            201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