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题目 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领协代表 田玉峰 所属代表团 第十代表团
正文

脱贫攻坚工作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推动此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各乡镇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各帮扶单位、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努力寻找实现贫困乡(镇)、贫困村(社)、贫困户快速脱贫最佳途径。

  通过走访、座谈、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调查了解到,目前,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贫困对象精准度不高。由于上级要求对贫困户数量按照一定比例实行划分或下达的目标任务作为贫困对象,导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基本信息不准,对贫困户的确认上也不准确,把不应属于贫困户的农户也纳入了贫困范畴。

  二是贫困户文化素质低,这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是在政策、步骤、批次上区分不同情况、不同类别的扶贫措施不够具体,搞“一刀切”,非贫困村的贫困户基本无有效政策,扶贫仅仅流于形式。

  四是扶贫项目资金缺口较大、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五是扶贫项目实施效益不高。一方面,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部分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个别项目村社组织发动群众不充分,群众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项目实施过程中用工紧缺,一些基础设施项目进展缓慢,后续管理跟不上。另一方面,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上级配套根本难以落实,部门配套和群众自筹的资金压力也相对更大。加之一些贫困户仍然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身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不强,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对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爱理不理。

六是攻坚合力有待加强。在项目推进工作中,急需统一协调、处理跨部门行业的种种问题。民政部门核定的低保户指标与政策兜底脱贫户户数不相匹配,急需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指标和数据进行整合,统一口径和标准,迅速与出列村对接,使政策兜底脱贫落到实处。“百企帮百村”工作未能全面有效落实,少数企业目前自身面临困境,更无力完成帮扶工作。包保责任仍需进一步压实,极少数包保单位领导及驻村工作人员,仍然存在重视不到位、执行制度不到位、自身职责履行不到位的情况,缺少更加严格的督查检查和阶段性考评。脱贫攻坚专业队伍急需加强,专业扶贫干部力量缺乏,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系统研究及业务指导不够精准,区扶贫办的工作职能无法完全到位。

回复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全区脱贫攻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抓精准脱贫、精准扶贫这一基本方略,紧盯贫困村脱贫“销号”、贫困人口脱贫“越线”目标任务,着力建立扶贫开发大数据、扶贫开发融资、项目整合、工作落实、社会扶贫对接“五大平台”,推行分片联动推进、包镇联村帮户、分级定岗定责、一户一策帮扶、项目统筹整合、督查问效奖惩“六项机制”,落实“八个一批”,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坚持务求实效,全区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围绕建议意见,今年区脱贫办在工作推进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夯实责任,理顺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紧紧围绕“人脱贫、村销号、区摘帽”,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镇办党委、政府的主责,形成高位强势推进脱贫攻坚态势。切实用好督查考核“指挥棒”,把脱贫攻坚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坚持月抽查、季督查、半年考核、年终总评的工作机制,引导各级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中。二是突出干部结对帮扶,坚持因户精准施策。认真落实好“区级领导包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帮扶工作责任。各帮扶部门要认真派驻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和帮扶干部,进一步夯实“六位一体”驻村帮扶责任,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压实帮扶责任,强化督查考核、跟踪问责问效,促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有效开展。三是根据省市的要求,切实开展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对符合政策标准,全部坚决纳入,不漏一户一人,对不符合政策标准的,坚决全部剔除,不留一户一人;补充核准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摸清贫困底数,精准扶贫对象,完善数据信息,提高建档立卡数据质量。四是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年度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认真谋划,积极向省市争取项目扶持资金,加强部门联动,围绕贫困村项目建设规划需求整合项目资金,用足扶贫政策,向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精准投入。主动向上对接整合项目,加快项目审批,力争项目计划早下达,早实施,加快推动落地,全面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发展瓶颈,为贫困村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打下坚实的基础。五是全力谋划实施,推进“八个一批”。围绕全区产业区域布局和“十三五”产业扶贫规划,以金融扶贫为抓手,大力扶持发展茶业、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广“支部+X+贫困户”等特色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和引进各类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进入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落实金融扶贫政策,聚力抓好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坚持以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为目标,区政府继续与省供销集团合作,扶持产业精准扶贫试点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稳步致富。切实把移民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标,用好六种安置方式,全力做到贫困户安全住房有保障。重视医疗健康扶贫和教育技能扶贫,针对因病致贫突出的实际问题,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努力降低因病因残致贫发生率;大力实施“雨露计划”,让更多贫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做好教育扶贫,本着“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将教育作为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做到贫困学生教育资助全覆盖。加大生态扶贫,建设宜居环境。加大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和生态性转移支付覆盖贫困户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增加贫困户的政策性和务工性收入。努力做好大竹园镇统筹农村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打造“茶旅新镇”。六是瞄准社会保障兜底,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通过开展低保提标、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全面落实兜底保障工作,尽力做到精准救助,精准脱贫。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全力确保老、弱、残等五保户和低保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七是注重宣传发动,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组织的优势,组织开展多种扶贫活动,同心同向、群策群力地助贫、扶贫、脱贫。深入推进“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采取“多企帮一村”、“一企帮一村”等方式,把企业扶贫济困的热情和力量引导到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上。大力宣传社会帮扶的先进典型,持续办好“脱贫攻坚在汉滨”专栏专刊,着力营造全区各级干部支持脱贫、各行各业聚焦脱贫、各界人士共助脱贫的浓厚氛围。

 

                       汉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