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建议很好,我局对您的建议完全赞同,感谢您能够站在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大局的立场提出具有全局性及先导性的建议。“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区人民紧抓通村公路建设机遇,以干克难,累计建成856条3100余公里通村水泥路,农村公路得到跨越式的发展,交通制约瓶颈基本解决,广大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受投资、地形、地质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通村公路技术标准相对较低,大部分为3.5米宽水泥路,且部分路段坡陡弯急,无硬化路肩及排水设施,道路通行能力和使用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影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突增猛进,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现有道路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提升改造已是一种必然趋势。您的建议不仅是我局近年来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方向,也是区委、区政府为破解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现汉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提高道路安全通行能力,自2016年起,我区已根据交通量、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交通运输需求及农村公路现状等实际情况制定了新的建设标准,即:严格认定通行政村和通自然村路类型及建设标准,建制村路指由主干线公路通往村委会、社区的主要公路,自然村路是指由村主线公路通往长期居住且相对集中百人以上的自然村集中点道路。通行政村路路基宽度不小于6.2米,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4.5米;通自然村路路基宽度不小于5.2米,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3.5米,每公里不少于3处硬化错车道。实施行政村和自然村路,边沟及靠近边沟一侧路肩均要求硬化,路肩硬化宽度不小于50公分,边沟净空尺寸不小于50(宽)×20(深)公分。此建设标准基本满足陕西省外延级公路技术标准要求,项目建成后,完全能够满足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
同时,对于“十一五”期间建设的3.5米宽通村公路,我局将积极与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做好衔接汇报,加快争取完善工程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及早实施,逐步提高道路安全通行能力,确保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及货物流通需要。
最后,感谢您对交通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汉滨交通工作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附件:征询意见表
汉滨区交通运输局
2017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