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秋之交,“百村十送助脱贫”成为汉滨区的主题词。
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力实现新民风“三年成新风”目标,助力脱贫攻坚,汉滨区启动了“百村十送助脱贫”主题文化活动,通过旗帜鲜明的“大宣讲”,敞开家门“看大戏”,走村入户“送大礼”,在全区各镇办陆续开展送理论、送政策、送清廉、送新风、送平安、送健康、送技术、送科技、送文化、送小康巡演活动,讲述汉滨故事,弘扬汉剧文化,大力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深入推动廉政文化进万家,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巩固生态环保整治成果,助力脱贫攻坚,颂扬伟大的新时代,抒发汉滨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情怀,把党的理论政策、清廉党风政风、清新文明之风、文化科技健康、实用发展技能和平安和谐安康送到城乡基层千家万户,让百万汉滨群众大饱眼福、深受鼓舞,汇聚起汉滨追赶超越、引领发展的强大合力……
旗帜鲜明大宣讲
“贫困户有个啥当场?有啥光彩的?我今年总算可以甩掉这个帽子了!党和政府帮我的够多了,咱不能老指望别人,关键还要靠自己,好日子都是拼出来的!”“好!好样的!”早阳镇左湾村贫困户赵启成在“百村十送助脱贫早阳行”的舞台上,用朴实简短却铿锵有力的宣言迎来掌声雷动、喝彩不断。
赵启成是早阳镇远近闻名的自强标兵,夫妻都是一只手残疾,却不等不靠,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通过种玉米养猪、捡草药卖钱逐步实现脱贫,他的“现身说法”让很多身体健全却总想争一下贫困户、捞点实惠的群众无不汗颜。
“大家别认为黑恶势力离我们很远,以下这十二种典型和25类具体案例就是涉黑涉恶犯罪行为……”“大家有时可能会被黑恶势力的一些小恩小惠迷惑……”在石梯镇,汉滨区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区扫黑办副主任张春丽深入解读“赵健案”,详细阐释黑恶势力为害一方的严重性,让在场的200多位本乡本土的群众触动至深。
为深入宣讲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区委政法委抽调精干力量,由副书记张峰涛带队,4名科级领导轮番上场,阐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性和“扫黑”“打黑”区别,通报全区涉黑涉恶典型案例及阶段性战果,每到一处,都备受群众关注。为了使宣讲内容更接地气,更易被群众理解和接受,区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室主任、扫黑办副主任柳青云三易其稿,剔除讲稿中纯理论部分,保留鲜活案例和生动语言,脱稿和群众交流,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每年辛辛苦苦赚点钱,送礼就得小一万,大家烦不烦?”“烦!”区委宣传部的新民风宣讲,从群众深受其害的人情负担、有伤风化行为讲起,到脱贫不能等靠要,发展还得靠自己的思想碰撞,深入浅出、丝丝入扣,引起群众强烈共鸣;瀛湖镇天柱山村第一书记唐振眼含热泪、动情诉说老支书张明俊的感人事迹,台下群众无不为之动容、纷纷落泪叹息,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区人社局干部孙华从贫困群众最关心的“产业奖补”“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入手,一一解读,详细说明,每场都留下咨询电话,很多群众纷纷掏出手机,认真记录……
春雨如丝,润物无声。“百村十送助脱贫”的宣讲台以汉滨区“3+6+X”大宣讲为依托,从“实”处入手,在“情”上发力,不讲大道理,不搞假大空,旗帜鲜明“大宣讲”。27个镇办,60余次宣讲,宣讲者说百姓话、讲百姓事,通过朴实的语言,让党的理论、扫黑除恶、扶贫政策、扶智扶志、环保法规、实用技术、自强标兵等内容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串串醒目的数字、一件件鲜活的案例形式,在娓娓诉说中无声无息流淌进基层群众的心田,形成巨大震撼。
遍尝艰辛送大戏
“喂,110吗?我要举报——”菜农老穆的话音未落,一时间警笛大作,几名“公安干警”将长期盘踞一方、横行作乱的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顿时,雷鸣般的掌声叫好声响成一片、持久不息。
这是汉滨区“百村十送助脱贫”活动定向创作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节目《忍无可忍》中的精彩高潮片段。作品融入了“赵健案”部分情节,讲述了一个基层黑恶势力“小霸王”与村干部相互勾结,欺压群众,为害一方,最终难逃法网的故事。从一开始群众受欺负,台下观众的气愤压抑难耐,到最后“小霸王”终被绳之以法时,大家再也抑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纷纷喝彩鼓掌。
“主要是引起了群众的共鸣!‘黑恶势力’是社会毒瘤,基层群众都非常憎恶,但过去慑于淫威,敢怒不敢言,现在有党委政府做坚强后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力度如此坚决,群众再也不用忍气吞声了!”区委政法委委员陈新宽说。
为真正实现让基层群众敞开家门看大戏的目标,从策划活动之初,汉滨区委主要领导就要求,“百村十送助脱贫”的文艺节目有别于以往的“三下乡”等文化活动演出,必须要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教育引导性,要主题突出、语言生动、教育性强。
为此,区委宣传部在牵头组织作品创作时,打开视野、放开手脚,邀请汉滨区内外各级文化文艺界的“大拿”出手创作,邀请区纪委监委、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扫黑办)、区脱贫办、区发改局(区秦岭办)、区文旅广电局等机关单位的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参与创作,并从业务上进行把关,针对党风廉政、扫黑除恶、扶贫政策、扶智扶志、生态环保等内容实行定向节目创作。同时,由文旅广电局、区文化馆牵头,开展网络征集作品活动,收集到入围作品30余件,最终层层把关,精挑细选,小品《忍无可忍》、相声《局长怎么了》、汉调二黄小戏《断根》、快板舞《新民风训言》等一批优秀作品文字稿问世。“有了文字稿还只是第一步,要把她高质量呈献给观众,又相当于上了一个陡坎。我们还要再根据语言类、器乐类、歌舞类进行优化搭配,避免节目同质化或者冷场!”区文旅广电局副局长、百村十送活动总导演王修莲回顾整个创作历程,仍感压力十足。
从7月初接到创作任务到原定的8月初首演,只有不足一个月的创作排练时间,为保证节目质量和效率,王修莲决定紧急调动刚刚成功排演完现代戏《红色娘子军》顾不得喘口气的汉调二黄研究院一班人马,立即投入“百村十送”节目排练。为提高节目水准,王修莲和区文旅广电局文化股洪妍等同事一起,专门邀请拥有丰富大型活动导演经验的安康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冉小虎担任首场演出执行导演,搬出汉调二黄研究院70多高龄的老艺术家张广明担任重点节目编导,多次发函或亲自上门做工作,邀请安康群艺馆文化名人刘勇和区卫健局文艺骨干马燕妮出演相声《局长怎么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次又一次精心排练,8月16日晚,汉滨区“百村十送助脱贫”启动仪式在金州广场盛装推出,现场观众爆满,网络点击量逾6万次、热评2000多条……首场的成功,“百村十送”的所有台前幕后的演职人员团队顾不得稍作喘息,因为大家知道,全区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关头,为20多个镇办送去精神食粮,连续作战,是一场硬仗。
8月底,这支队伍整装出发,“百村十送助脱贫”乡镇行启动,一路走来,有欢笑、有汗水……几乎每天两场演出,高强度连续作战,汉调二黄研究院的演职人员每次都努力克服身体的极度疲惫、晕车吃不下饭和长时间乘车的腰酸背痛,到达现场迅速调整,总把最光彩照人、活力四射的一面呈现给观众,路遇险情,男孩子们冲下车一起奋力推车直至脱险,彰显了新时代汉剧传承人的担当和血性!
为给确保活动顺利推进,所到各个镇办都安排分管领导和专门人员积极协调用电、场地等事务,精心安排伙食,为活动团队提供了最优质的服务和保障。
“百村十送助脱贫”活动巡回服务期间,正值全区“两基”建设“攻坚战”的关键阶段,很多路段正热火朝天大干快上,为保证活动团队通行无阻,区交通运输局局长陈胜林亲自协调几条重要路段及时保通,活动进入北山片区时,局党委委员陈伟更是连续两夜提前精准安排,既保障了不耽误修路工程进度,又保证了活动团队的顺利通行……
舞台音响和现场布展工作人员作为先锋和善后部队,为争取时间,每次总是提前赶到下一场的镇办开始工作,活动结束后,人们纷纷散去,他们又紧张地收拾好器械物品,匆匆赶往下一站,常常忙得饭都顾不得吃、澡都顾不上洗,一工作就是深夜……
走村入户大服务
“老太爷,你这个腰上可能是年轻时候干活不惜力,留下劳伤了,我先简单给你处理一下,必要时你得去医院系统检查一下”百村十送走进每个镇,区卫健局和医疗保障局的展位前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区直医院和镇办卫生院的“白衣天使”们,背着医疗箱,提着药品袋,抱着健康宣传页,每到一镇,量血压、拔火罐、望闻问切送药品,让现场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周到的医疗服务,很多闻讯赶到现场的群众都是冲着送医送药送到家门口来的。
区人社局的展台前,也是场场爆满,“产业奖补、就业信息、技术培训、交通补贴”等成为基层群众特别关心的热词;区农业农村局和各镇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展位前,新型现代化农具器械、实用技术资料、农资物品都是大受群众欢迎的“抢手货”……
“十送”是整个活动的核心内容,把群众最盼望、最关切、最需要的政策和服务送到基层,不断增加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是“百村十送助脱贫”活动的根本宗旨。参与十送的区直部门单位,或许他们没有走上宣讲台、大舞台,一展口才和身姿,但他们无疑也是“百村十送助脱贫”活动中最耀眼的“明星”。从首场开始,40多家区直部门单位极力克服活动与业务工作以及承担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的冲突,安排分管领导和业务骨干,带上各类宣传资料、实用资料,尽心尽力把优质服务送到一线,如确因各种原因协调不出人手,活动所到镇办的下属站所办、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卫生院的同志们立即顶上,全力做到即使人手紧张,服务绝不缺席。
为不给坚守脱贫攻坚决战一线的各个镇办增加额外负担,区委决定“百村十送助脱贫”活动的所有音响舞台设备和展位、观众桌椅全部由区上统一安排,同时因为全区财力十分紧张,这个时期的有效经费全部要投入脱贫一线,为节约经费、节俭办会不给区上增加负担,活动牵头的几家区直机关单位从自己工作经费中挤出资金保障活动开展。区文旅广电局要求镇办尽量把活动安排在已建“乡村大舞台”的村(社区),舞台背景制作使用喷绘每场都得近2000元,干脆采用立体挂件,反复使用,仅此一项就节约3万余元;现场展位由区科协副主席李君负责,他带病工作,为解决桌椅板凳问题,带领组员张涛找桌椅租赁公司,一家家转、一家家谈,详细比对价格和服务项目,为确保首场演出成功,他自己画布展草图、选宣传图片、审设计图样,亲自到现场顶着烈日指挥场地布置,直到首场活动圆满落幕,他才匆忙赶到医院检查身体……
这个夏秋之交注定不平凡,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个个感人的场面共同绘成了汉滨区“百村十送助脱贫”的最美画卷。两个多月时间,这支队伍头顶烈日、栉风沐雨,携手同行、并肩战斗,共同走遍了汉滨的山山卯卯、沟沟岔岔,用坚定的信念和坚实的脚步丈量着汉滨的每一寸土地,把生动鲜活的理论宣讲、管用实在的技能技术、精彩绝伦的文艺节目送到了全区基层的千家万户,为这个夏末初秋平添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为新中国的生日送上了一件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