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员“亮”在线上,把支部“筑”在网上,把管理“抓” 在手上,把积分“存”在云上,把服务“贴”在心上,老城办“五在工作法”构建出智慧党建新范本。
2018年以来,安康市汉滨区老城街办党工委以建设生态、宜居、文化、智慧、健康的“五个老城”为目标,探索推行智慧党建“五在工作法”,形成以智慧党建为轴心,辖区各领域党组织为驱动,引领带动区域共建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接受西大街社区招募的农商银行党员鲁力、汉滨区第一医院党员海华昨天领岗‘治安巡逻员’,今天乘着工作之余正带上红袖章走在街头巡查安全;流动党员刘哲把自己撰写的学习平‘语’近人心得体会发布在了智慧党建交流专栏,交流和共享激发了东关社区支部成员的学习热情;通过参加街办党工委组织的‘党建带妇建’演讲比赛,退休党员梅福侠又为自己增加了3个积分……”,通过“指尖上的智慧”,老城辖区的党员们正在改变着以往的党支部生活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感觉与群众更加贴近了,与组织联系更加密切了。
党员“亮”在线上
“58岁的老党员刘登荣兼职社区‘五老’一职,多次调解邻里纠纷,被汉滨区政法委评比为金牌调解员……”,老城街办各个“明星”党员的事迹通过一部手机都可以随时翻阅,“智慧党建”系统平台设立了智慧党建、党员考核管理、党员民情直通车3个子平台、12个二级板块,与微信群、QQ群形成三位一体工作平台。党员群众注册登陆后,可随时了解党组织推送的各类资讯、党建工作动态和服务信息。进入“党建新闻”平台,点击“网上学院”和远程教育,广大党员群众可打破地域、时间限制,进行“点菜式”自主学习,并开展网上学习测试活动。“智慧党建”平台就是一个“指尖上的课堂”,广大党员通过网络碎片化时间学习,实现学习教育的常态化。“红色模范”模块,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党代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马英等人的感人事迹催人泪下,为党员群众树立了心中的“标杆”。
支部“筑”在网上
忆往昔峥嵘风貌,看今天新时代巨变,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走进平利龙头村,走到汉滨牛蹄岭、王莽山等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育让大家眼界开阔,一位退休老党员激动不已,表示要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这些活动全都从平台发布组织,实现了一“网”情深。该平台还设置了支部活动、特色品牌、党员风采、理论宣传板块,展示党的形象,传播党的声音,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党员可参与网上组织生活并进行互动交流、发表意见建议、参与调查评议,积极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这也是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参与支部活动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做到党员流出不失联,流入多关联。如果因出差在外或长期流动在外无法到党支部会议现场,可以用手机定位报告、连线互动、参加会议。“特色品牌”模块,各党组织都将自己打造的品牌特色“亮晒”出来,学习借鉴同提升。如老城办“五化五抓”城市党建工作新机制受到安康市党建观摩会参观并做交流发言;西大社区党支部打造的“四点半课堂”、“支部+网格化管理”、培新党委试点、“支部+棚户区改造”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连连点赞;鼓楼离退休党支部“1+4+服务”模式在陕西省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会上发言;鼓楼社区党委“1355”工作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受到陕西省基层党建会观摩,并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社区工作受到中组部领导调研。通过各党支部的特色发展,形成了支部间“比学赶超”良性发展局面。推动党建服务项目化,由区域内各党支部认领创建,如创办“梁家河自习室”传递正能量、“党支部联建”推动“五城联创”工作、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促发展等,不断凝聚党支部发展合力。
管理“抓” 在手上
东关竹集街大学生党员刘哲,毕业后在西安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平时工作忙很少回家,他关注了‘智慧老城’公众号后,将自己注册在东关社区党支部,成为一位在线不在家的党员。社区发出公益活动,他参加不了便在朋友圈帮忙转发;支部通知学习,他就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在线上与大家一起分享,“既有利又有趣,感觉自己还是身在集体中没有‘失联’”,这是他的真实感受。从跑路到网路,老城办“智慧党建”服务平台改变了传统的党建服务方式。登录系统可通过点击电子地图了解所属基层党组织的地理坐标等信息,流动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可与所属党组织进行在线联系。连接“转移组织关系”服务,党员可以提出转移组织关系申请,轻松完成组织关系转移;在“交纳党费”模块,党员在线交纳党费,并可随时查看历史缴费记录。广大党员还可通过“智慧党建”平台相应功能板块,将自己联系包抓困难群众、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随时随地通过文字、图片向党组织提交,做到资料网上留存展示。跨过一部手机的距离,党员即可与党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完成以往需要往返多次、花费许多精力才能办理的事项。依托平台对党组织、党员及各类活动的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及时掌握党组织和党员的各种情况和意见建议,最大限度的提升基层党建工作决策的科学性。
积分“存”在云上
一条招募“保卫母亲河”的志愿活动发布,片刻,50余名党员点击了小小手机荧屏,有在职的、有离休的、有机关的、有企事业单位的……主动认领了服务项目,事后分别在党员积分卡上记了2—3分不等的分值。梅福侠,是一位热心社会公益的退休老党员,自4月份实行党员积分制以来,除了参加社区环境卫生清扫外,还在关爱孤寡老人、“三会一课”演讲中获得了加分。从“智慧老城”公众号上查阅,短短一个月时间,她的自选项累计得分就达15分。她信心满满地说,要率先走完定清单、领服务、累积分、兑奖品“四步曲”流程,她的目标是领到一个电饭煲,送给自己结对帮扶的“连心户”。把辖区党员和共驻共建单位党员纳入党员积分制和红黄榜管理,结合“亮牌对标争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支部按照日常表现和服务加分情况对党员进行积分,按照“一月一登记、一季一汇总、半年一公示、年终一总评”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得分90分以上的党员上“红榜”,进行表彰奖励,对积分少于60分以下的党员上“黄榜”,要求党组织进行帮扶帮教、组织处理,引导党员认真履行义务、遵守纪律、发挥作用。通过网上党员手机领岗服务、在线查询积分、定期亮晒红黄榜环节,充分挖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内生动力。探索获得的积分可兑换奖励或服务,领岗活动从被动变主动,积分制从单一到综合,进一步激发创先争优的主观能动性,为打造区域化党建格局夯实了基础。
服务“贴”在心上
做强10个智慧平台建设,做实67个一级网格,做细432个二级网格,利用平台和手机搭建起党员和党组织紧密联系的桥梁。西大街社区党员兼网格长张忠英走访内环路王念珍家,发现她一个人照顾两个瘫痪残障人,生活困难。网格长立即掏出手机,点开“智慧老城”官微平台,将这一讯息通过“民情直通车”上报……恰巧,街道办正在组织贫困户排查,帮她解决了临时困难。每个网格由党小组或党员先锋岗带领网格员,每天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入格巡查走访,收集社情民意。大到街巷治安联防、小到家里水电维修,能现场解决的第一时间解决在家门口。不能解决的,通过智慧平台发现、上报、分流、处理、反馈,采取闭合的工作流程,将群众反映的身边发生的各类急事、难事力争在一刻钟内妥善处理和解决,将党员直接参与上报和处理事件纳入了积分制考核,实现了日常工作、领岗服务之外的个人积分,实现了党员服务和群众诉求的有效对接。同时居民也可扫码关注加入,通过手机编辑相关内容进行提交就可以发送到我们的平台,平台及时将信息整理分类,直接向社区或部门统一分流任务,并限期办结,为了调动群众上报信息的积极性,办事处会根据上报有效信息进行10至200元不等的奖励,2018年以来已受理解决网上平台重要事件263条。同时“智慧党建”连接有阳光政务、民情直通车、家庭医生、智慧123、你点我办、社区之窗“智慧老城”模块,将就业、社保、养老、医疗、城市创建等6大类25多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全部集成上网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