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四月,省环保厅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副调研员律斌被单位派到汉滨区晏坝镇黄坪村驻村扶贫。带着一腔热忱从西安一路颠簸而来,律斌傻了眼:条件比想象中恶劣得多,这个只有800多口人,却有着近10平方公里面积,沿着跷吉河绵绵延延近10公里的小山村,放眼望去都是山,坡上,旮旮旯旯缝缝里星星点点坠着些薄地;沟底,沿着公路、河道只有几溜溜为数不多的水田,还都荒着,长着半人深的草;年轻人都出门务工了,路上、田里偶尔遇到的,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孩子,全村贫困发生率55.6%,是汉滨区45个深度贫困村中最贫困的。
这贫怎么扶?比律斌早来两个月的汉滨区招待所帮扶干部陈铭诙谐地说:“律处,别说你了,你看,我急得头发都掉了!”说笑归说笑,谈起黄坪如何脱贫,两人不谋而合,还得靠产业。
“以购代扶”,让土货走出山沟沟
经过走访调研,律斌和陈铭发现,黄坪村的光照、湿度、土壤条件适宜种植木耳、香菇、黄花等山货特产,且群众有种植传统,只因交通不便又缺技术,东西卖不出去,卖不起价,不成规模,仅够自给自足。
经过两人向上级多方奔走向上汇报,并多处投放“样品”,黄坪土特产的品质和富硒的特点打动了中国建行下派到安康挂职的安康市委常委、副市长邱纪成和汉滨区副区长陈昕荣,得到了两位领导的关注支持。他们向黄坪村推荐了源于海南三亚的“以购代扶”模式,还利用自己来自建行系统的资源优势,为黄坪村联系了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建信人寿保险公司,到黄坪村高价采购村里的农副产品,作为全国各省级分公司回馈客户的礼品,帮黄坪村打开了销路。
“‘以购代扶’就是针对贫困地区的一些优势产业不成规模,比较效益低,群众缺乏技术,产品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困难,通过‘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在村级培育龙头企业或成立产业合作社,对农民的零散农副产品进行统一规范技术、统一保底收购、统一分拣加工、统一包装宣传,联系有需求的爱心企业客户进行采购,或帮忙打开销路,所得效益用于群众分红、村集体按比例分成、企业获得一定盈利,这种做法既改变了过去企业帮扶捐点钱、送点粮的简单粗放模式,又帮贫困地区培育了长远产业,还壮大了贫困地区的村级集体经济,更让贫困群众实现了稳定增收,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律斌说。
“古人都说,不食嗟来之食,帮扶贫困群众就要帮他们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难题,而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陈铭说。黄坪村山大人稀,群众居住分散,为了集齐家家户户零零星星的土特产货源,陈铭拉上村党支部书记谢英根一起上门做工作,请来了相邻的胡家沟村生态养殖企业业主陈蛟,成立了新雨农林科技公司,和村里签订了入户保底收购协议,每单销售额的3%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上则做好流转土地等协调服务工作。逐户上门、打包过称……乡亲家里的木耳、香菇、黄花、大米、苞谷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集中、集中。
57岁的周才堂两个女儿出嫁在外,家里就他和身患癫痫的老伴两人过。虽然年事渐高,家里又困难,但土里刨食半辈子的他舍不得让家里的2亩水田和2亩坡地荒了,平时种点水稻玉米。他怎么也想不到过去不值钱的粮食,今年通过“以购代扶”,能让他得了笔“小财”:“我文化低,老婆子看病花了2万多元不知道该咋报销,今年律处长跑了一趟又一趟,帮我们报销了17000多元,又联系单位给我捐了2000元,还联系陈总他们公司来帮我卖粮。我今年粮种的少,米收了1300多斤,除了自己吃,给俩姑娘送点,剩的只有200斤左右,人家上门一回买走了,一斤三块五,这点米就700多块钱,想不到啊!我明年听律处长和陈所长他们的,扩大种植,加大产量!”周才堂笑容的皱纹里,是满满的希望。
11月16日,在邱纪成和陈昕荣的见证下,建信人寿保险公司的代表如期来到黄坪提货送款,首批的7000余斤、价值100万余元的农副产品顺利运往全国,更多爱心企业的订单也接踵而来。
打基础,破难题,兴产业,强信心
“以购代扶”打开了黄坪村脱贫致富的一扇窗,可新的问题又来了。
村里基础条件差,地荒不连片,跷吉河一到汛期就涨水,把田和路都淹了,有时一场水就把上半年的庄稼全打了,村两委一班人对脱贫发展没一点底气。
群众觉得现在有帮扶单位还好,到时帮扶单位一走,啥都没了咋办?对脱贫没一点信心。
企业老板陈蛟有段时间更是犯嘀咕:这上门收购的钱远高于市场价,加上摊的功夫和不菲的运费,再因为群众种植用的土法子,标准质量参差不齐,回来的货经过分拣还要淘汰掉10%-20%,算上人工,成本高的吓人,即使爱心企业给的价再高,但因收购时要先垫钱,前期发工资、支付货款等已垫了50多万元进去,这样下去如何长远?“其实这些都能坚持克服,但产品的量跟不上,这就把人难住了。像今年的富硒大米,黄坪一个村收的根本不够,我都跑到茨沟、谭坝、大河、县河等地收,才勉强凑齐,那段时间都要急疯了。而且你卖给人家那么高价,产品质量要有保障,所以损耗特别大!”
面对重重问题顾虑,两家帮扶单位的办法和措施一个接一个。村里基础条件差,就争取资金找项目!律斌和陈铭分别依靠自己单位的强大后盾,动用一切资源,为村里争取了跷吉河河道治理项目资金70万,目前项目已经立项;争取村里连接安岚高速公路出口的8公里村道改造拓宽工程,省环保厅的领导表态支持100万资金用于“打底子”;省环保厅还帮扶2万余元购买煎药机和24种理疗设备,支持黄坪村卫生室建设;全村200亩水田和2000亩坡地的土地连片综合整理项目也正积极争取,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这个“五星党支部”还和黄坪村支部联建“结对子”“传经送宝”……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让谢英根这位黄坪村的“大管家”愁眉不展的脸一天天舒展开来。
群众搞产业缺思路、缺技术,就帮他们邀请农林专家,办培训班指导技术,招商引资培育产业大户带动,帮助规划长远产业。短短几个月,鸿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来了,牧耘森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来自石家庄从事珍禽养殖十余年、经验丰富、曾登上央视等新闻媒体的胡超带着先进的种养殖技术来了。一期年出栏60000余只孔雀、野鸡、散养土鸡的厂房已经建起来了,带动50多户贫困户。37岁的贫困户徐孝元空有一身好劳力,发展产业没本钱,律斌和陈铭就协调村里,让他承包了6口水窖建设劳务,1年结账120多万,利润超过10万元,一举脱了贫,现在,有了本钱,徐孝元正积极筹备开年搞养殖……
“以购代扶”模式的龙头企业对长远发展有顾虑和困难,那就帮他搞产品策划,对产品包装进行精心设计,扶持他发展规范生产的群众“下线”,为优质产品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经过100多个夜晚的“挑灯夜战”、苦思冥想、多方“取经”,100斤粗玉米只磨33斤细珍的“33斤”高端富硒玉米珍新品牌以黄、白两种产品面世了;根据客户需求,将玉米、大米、木耳、香菇、黄花等产品分别搭配,并根据搭配冠以“金玉满堂”等10余种吉祥动听名字进行包装的“五连包”系列礼品盒推出了,平时卖100元左右的土产山货,经过精心筛选加工后“改头换面”,成为高端绿色食品,除过上门收购成本、运费、加工费、人工费、包装费等,每份还有近30%的利润,陈蛟终于松了口气,高兴地说:“开始到处跑着收产品,现在却成了带动周边发展”;省环保厅和区招待所还准备积极争取项目,等跷吉河水利工程建成后,在堤边的平地上建一座800平米的加工厂,让陈蛟带着群众分拣、加工、包装、冷藏收来的农副产品……这些让陈蛟的信心和干劲越来越足。最近几天,陈蛟三天两头回到老家胡家沟村,说服自己的表叔、村里的香菇种植“土专家”王希申开年和自己合作,技术入股,一起建一座500平米的香菇种植大棚,“市场前景这么好,我还想在周边的镇村再统一标准建几个种养殖园区基地!”谈到未来发展,陈蛟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为长远发展绘蓝图
站在跷吉河边的路沿上远眺,村党支部书记谢英根无限憧憬:“前面那面坡的土地我们已经统一流转了,将来要在这里建一座万头商品猪养殖观光园区!”
顺着谢英根所指方向望去,跷吉河边朝南的一处地势较为平坦的山坳,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植被茂密,正是一处生态养殖的好去处,在律斌和陈铭邀请来的省科技厅和“我爱我橱”农业科技公司的专家考察后的指导下,村里准备在这里搞巴马小香猪散养,开年就动工。
“以购代扶打开了产业提质增效的路子,黄坪村生态资源这么好,更适合搞农业观光旅游,我和律处长商量着,年前就开始着手策划筹备,先发展1家农家乐,再逐步培育更多。将来高速路通了,让城里人周末节假日来这观赏原生态山水,吃绿色环保美食,品味乡村田园风情,带动生态种植养殖、旅游服务业发展,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谈到黄坪的将来,陈铭信心满满。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和‘准’。像黄坪村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条件恶劣、发展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差等不利因素固然是发展最大的绊脚石,但更可怕的是群众缺乏摆脱贫困的智慧和信心,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努力,能把群众拉一把、扶起来、送一程,让他们真正找到发展的金钥匙,用自己的奋斗,通往脱贫致富的大道……”谈起近一年帮扶工作的初衷,律斌如是说。
远处,鸿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二期工程已破土动工,火热的建设工地上,蔬菜、魔芋、牧草种植基地已期未来,园区的三期工程还将建设畜禽屠宰流水线、预包装、冷藏加工车间、工艺品加工厂等厂房,一个集珍禽观赏、土鸡散养、麋子养殖、育苗种植多个功能区域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正在黄坪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