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 惠民生 解民忧 赢民心 汉滨公安四项措施巩固提升“两率两度”

时间:2018-11-15 14:17  作者:佚名源自:汉滨公安分局

为深化平安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两率两度”,汉滨公安分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履职能力,以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和良好的公安队伍形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加强警民沟通听民意。分局各所队组织民警深入基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警民恳谈”的方式,与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1月12日上午,交警大队执勤民警走进“959”安康交通广播《交通有话说》栏目直播间,开展“珍惜生命、拒绝酒驾”访谈节目,通过直播方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教育,使广大交通参与者充分认识到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严重后果。同时,分局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平台,“键对键”开展警民互动交流,问计于民,广泛听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11月5日,有网友向汉滨公安政务微博私信留言称“最近城区某中学前后门都有很多社会人士向学生通过各种借口索取钱财,有学生举报疑似团伙行为,引起少数在校学生恐慌”。在核实情况后,分局情指行联合指挥中心立即指令辖区派出所处警,并对2名在学校门前乞讨的外省籍流浪人员予以控制。随后汉滨公安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发布《流浪人员街头乞讨,方式不当别恐慌》预警信息,及时向群众解疑释惑,有效避免了舆情蔓延,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创新服务举措惠民生。分局牢固树立“警务围绕民意转”的理念,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落实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微笑服务等多种便民利民惠民举措,使群众感到管理更人性、服务更贴心、办事更便利。推行“网上办”,户籍、交管、出入境、特行管理依托“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全方位提供咨询服务、预约办理。交警大队在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开通网上服务,依托“12123”手机APP,实现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分局出入境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配备自注签注及自助缴费设备,往来港澳通行证、往来台湾通行证签注,由以前的3个工作日取证缩短至3分钟;户政大厅设置临时身份证自助办理设备,办证时间由原来1天缩短至立等可取;城郊派出所开通24小时身份证办理自助服务。特别是针对近期高考报名办理户籍手续考生较多的实际情况,各派出所为考生开辟“绿色通道”,户籍室民警放弃午休和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考生提供服务,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好评。






落实“主动警务”解民忧。不断优化推行“防侦管服”一体化工作机制,促进公安工作由反应型“被动警务”向先发型“主动警务”的转变,有效压降发案,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加大巡防力度,压缩犯罪空间。坚持打防管控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大巡防机制,在治安复杂、案件多发的重点地区实行全天不间断车巡、步巡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见警率,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加大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安定。坚持以“五战扫黑”集中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加强社会治安打防管控工作力度,整体工作成效明显提升。自11月1日以来,汉滨公安分局共破获12类涉恶刑事案件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起,刑事拘留3起,起诉1人;抓获9类涉恶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2起,刑事拘留2起,起诉1人。破获命案积案1起,抓获潜逃15年命案逃犯1名;抓获“5.15”案犯罪嫌疑人2人,起诉2016年寻衅滋事案件中涉案犯罪嫌疑人1人;破获故意伤害案1起,刑事拘留1人。加大监管力度,筑牢安全屏障。治安部门加强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安全检查及防范,确保不发生任何治安灾害事故。消防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冬季火灾事故预防,组织开展了“11.9”主题宣传活动,提高了市民防火意识。交警部门深入排查道路交通隐患,打击严重交通违法,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共7455起(其中酒驾醉驾毒驾合计21起、涉牌涉证30起、违法停车4887起、其他交通违法行为2500余起),办理刑事案件8案,行政拘留1人;排查公路隧道安全隐患7处,机动车隐患“清零” 20辆、检验“五类车”1146辆。






深化作风建设赢民心。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实施党建工作“双品培验”和队伍建设“三转三提”工程建设,落实“党员示范岗”,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激发民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民警队伍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认同感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服务质量明显改进,努力锻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扎实的公安队伍。11月1日12时,分局民警汤杨骑摩托车下班回家经过文昌路中段时,在发现一辆三轮车肇事逃逸后,迅速掉转车头,追赶肇事车辆,后在兴安菜市场巷道内将肇事三轮车逼停,并说服教育肇事人员到交警部门接受处理,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