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1-4月汉滨区经济呈现平稳回暖态势 | ||
索引号 | hbqzfqzfb/2018-0001 | 公开目录: | |
公开责任部门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8年06月05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18-06-05 09:14 |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主动作为,持续用力,攻坚克难,稳中求进,1-4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平稳回暖态势。
一、主要经济运行特点
1.工业经济明显回升。1-4月,辖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3.73亿元,增长16.2%,较一季度回升4.9个百分点;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8.83亿元,增长12.7%,较一季度回升2.8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区属工业产值49.26亿元,增长18.8%,较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市属以上工业产值9.82亿元,增长19.6%,虽比一季度回落7.2个百分点,但较上年同期回升了13.4个百分点;高新区工业产值44.65亿元,增长12.6%,较一季度回升12.6个百分点。
2.投资增速不断加快。1-4月,辖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增速较一季度回升6.3个百分点。
截至4月底,全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达119个(不含房地产)。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较1-3月增加8个,较上年同期增加25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26个,较1-3月增加12个,较上年同期减少22个。
截至4月底,辖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3%,较一季度回升46.8个百分点。
3.消费市场稳中有升。1-4月,辖区完成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25.2亿元,增长17.2%,较一季度回升1.2个百分点。其中,汉滨区完成17.89亿元,增长13.1%,较一季度回落1.8个百分点。
分行业销售(营业)额增速看,与一季度相比,批发业和餐饮业均回升2.4个百分点,零售业和住宿业分别回落0.2和1.6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比,批发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回升0.4、3.9和6.1个百分点,零售业回落0.8个百分点。
4.规模服务业稳步增长。1-4月,汉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9.62亿元,增长8.7%,较一季度回升2.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升2.6个百分点。
从三大行业看,租赁商务、居民服务、修理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累计增长15.4%,较一季度回升10.1个百分点。
其中:租赁商务服务业增长0.2%,回升0.6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业增长104%,回升95.6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9.3%,回落10.2个百分点。
5.财政收入增速有所回升。截至4月底,全区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10.5%,较一季度回升0.6个百分点。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35亿元,增长16.4%,较上年同期回升31.5个百分点。
6.金融存贷余额平稳增长。4月末,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辖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91.93亿元,较年初增加0.62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住户存款356.9亿元,较年初增加21.5亿元,增长13.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59.6亿元,较年初增加15.86亿元,同比增长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行业企业呈下滑趋势。一是辖区153户规模工业企业中,呈现负增长的有32户,占企业总数的20.9%。二是辖区274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呈现负增长的58户,占企业总数的21.1%。三是汉滨区97户规模以上服务企业中,呈现负增长的有24户,占企业总数的24.7%。
2.零售业和住宿业增长相对缓慢。1-4月,辖区零售业销售额增速较今年一季度和上年同期均出现回落,回落了0.2和0.8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尽管较上年同期回升3.9个百分点,但较今年一季度回落了1.6个百分点。
3.工业增值税、用电量大幅回落。1-4月,全区工业增值税同比下降1.9%,较一季度回落12.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8.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6.2%,较一季度回落16.7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9.7个百分点。
4.投资项目备案有所减少。1-4月,全区共申报备案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仅6个,较上年同期减少4个。
5.“四上”企业培育申报进展缓慢。今年以来,由于辖区内新开业企业很少,1-4月,全区共培育申报“四上”企业仅4户,其中:建筑业1户,房地产业2户,餐饮业1户,进度相对缓慢。
三、下一步措施建议
1.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增长。举全区之力,不断强化措施,盯紧压实任务,坚持深入重点行业企业,全面开展调研、帮扶、指导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力推动全区各项经济持续增长。
2.继续加快投资建设进度。继续加快项目的申报纳统工作,对已开工的新项目,按程序按要求,迅速完善备案手续,及时申报纳统。同时,建立健全投资统计申报工作程序,完善投资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等印证资料,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依据有支撑。
3.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加大政策宣传,做好沟通协调,全面开展摸排,强化分类指导,搞好跟踪服务,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力争符合“四上”标准的企业都能按时间节点全部申报纳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