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雨,大雨,暴雨,连阴雨……
8月28日至10月4日,全区相继出现4轮21天连阴雨天气,全区普降中到大雨,双龙、晏坝等镇出现大暴雨,特别是双龙镇降雨量多达733毫米,全区平均降雨量达467.5毫米,创下近年来汉滨区最高降雨极值。
双龙镇新华村9组82岁的老人罗厚宇连连摇头:“下这么长时间的大雨,长这么大都没有见过。”
洪灾造成全区群众住房、交通、水利、市政、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农作物严重受损,导致全区29个镇办88422人受灾,倒塌房屋33户68间,房屋受损844户1980间;冲毁农田230亩,农作物受灾12万亩;损毁镇村道路路基286公里、水泥路面249公里1.23万平方米、桥涵723道、排水沟6.32公里,垮塌挡墙609处3.5万立方米,塌方2230处34万立方,辖区的7条县道、45条乡道一度中断通行;毁坏供电线路18条4.7公里;河道堤防受损45处9.75公里,垮塌护岸51处,冲毁抽水站3处,毁坏堰塘16座、灌溉渠坝150处,饮水工程受损101处(含当年脱贫村42处),冲毁饮水工程水源7处、输水管道19.05千米,兴无、东风水库溢洪道边坡出现滑塌;共出现220处滑坡、泥石流险情。据目前统计,此次降雨累计造成经济损失2.21亿。全区累计撤离转移群众2049户、6472人,无一人伤亡。
零伤亡“奇迹”并非偶然!
汉滨地形地貌复杂、水系发达,山洪灾害易发、多发,山洪地质灾害是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
百姓为先冲锋在前
党员干部筑起“红色大堤”
以“三严三实”为标尺,党员干部吃住一线,用行动发出号令,用行动昭示力量,汇聚起抵御洪水、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
“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区委书记王孝成的指示铿锵有力。
为有效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在洪闹灾害面前,要把功夫下在防御上,把工作做在灾害前。暴洪灾害“零伤亡”的背后,正是由于全区采取的一系列强有力的应急措施和在日常工作中开展的应急演练,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面对险情、灾情,汉滨区2.5万余名区镇村三级干部怀着对人民群众无限的爱,始终奋战在防汛抢险一线,从区级领导延伸至镇村干部,哪里有险情,哪里就会第一时间出现他们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守护家园,他们放弃国庆、中秋假日,顶风冒雨、不畏艰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大爱情怀。
“宁愿听骂声,也坚决不要听哭声!”区委副书记、区长范传斌的要求掷地有声。
在应对本次降雨过程中,区长范传斌先后4次主持召开防汛指挥部紧急会议,对防汛防滑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坐镇防汛办指挥督导防汛防滑工作,2次组织召开汛情会商会议,研究分析汛情形势。
区防汛指挥部先后20次下发紧急通知,密切与气象、水文部门联系会商,全力做好防汛防滑预报预警工作。同时,密切与相邻平利、岚皋、紫阳、汉阴等县的沟通协调,提前做好坝河、黄洋河、月河的险情预警工作,先后34次通过防汛预警平台、防汛预警广播、汉滨防汛微信群、汉滨防汛QQ群发布预警信息7.5万条,确保雨水情信息及时准确迅速传递到每名包联领导、镇村干部及群众。雨情测得到、信息发得出,为撤离群众、落实防抢撤措施赢取了宝贵的时间。
“那哪是下雨,简直就像泼水。那场景,比以往任何一次下雨都要大。”回想起连日来的大暴雨,晏坝镇竹园村村民陈余武至今心有余悸。
危难时刻,汉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靠前指挥,镇办全体领导包段包片、责任到人,基层党员干部吃住一线,挨家挨户转移安置群众,用行动发出号令,用行动昭示力量,汇聚起抵御洪水、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
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里,灯火彻夜通明。雨量、水位、洪峰,一串串数据从前方汇到这里;领导指示、紧急通知、调度命令,一份份明传电报从这里发出。27日12时,区防汛指挥部发布防汛Ⅳ级应急响应,抗击洪魔的战斗争分夺秒,迅速进入白热化。
“我们时刻在关注各镇办雨量,并根据监测到的信息,及时向有可能出现灾情的镇办、村组,通过发短信、打电话的方式进行了预警”。区防指副指挥、水利局局长刘天宝说:“此前,我们在各镇办、村组均已设立了自动雨量检测站和自动预警广播站,这些监测预警设备为有效监测暴雨洪水灾害、及时发布预警和通知群众转移撤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灾之中,百姓疾苦始终牵挂着区领导的心。
10月4日,区委书记王孝成站在洪水肆虐后的县河镇毛坝田园淤泥里,目睹灾后场景,他语重心长地指出:
“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首要位置,组织各方力量迅速行动起来,坚决打赢抗洪抢险这场硬仗!”
干群合力各方联动
同心同德筑起“团结大堤”
面对此次连续强降雨,汉滨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团结一致的工作作风奋力抗击,奏响了一曲抗洪救灾的“大合唱”。
在抗洪抢险工作中,汉滨区始终按照“人员不伤亡、财产少损失”的要求,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宁可听骂声、不能听哭声”的原则,坚持把提前转移作为最有效、最直接、最关键的措施抓实抓牢,不断夯实“镇自为战、院户联防、村组自救、预警到户、提前撤离、责任到人”工作机制,对存在险情和居住在危险区域的群众,坚持果断决策,提前转移避险,监测、预警、撤离转移包抓责任到户到人,坚守人员生命安全底线。采取投亲靠友、集中安置等方式妥善安排撤离群众生活。
紧紧围绕江河洪水调度、山洪灾害防御、病险库塘安全度汛和内涝灾害防御四大工作重点,督促安康电站提前开闸泄洪腾库,降低库水位,合理控制下泄流量,确保了中心城区在未发布撤离命令的情况下,实现较大洪水在安康城区段安然过境。中心城区、低洼区域未发生明显内涝灾害。
干群联动,同心同德抗御洪灾,更显危难之时迸发的团结力量!
抗洪救灾,检验了党心民心。在10月5日雨停后的第一时间,汉滨区迅速组织民政、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开展灾后自救。区民政局紧急调运棉被1100床,夏凉被600床,棉衣700件,简易床300张,帐篷90顶等物资,并增加了食品、饮水储备,确保汛期有求必应,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所;
区水利局组织技术专家、机械、施工队伍对恒口兴无水库、江北新义村堰塘垮塌及晏坝镇桥吉河堰塞湖等险情,及时排险消除安全隐患,对茨沟集镇、建民办徐家沟水毁供水管网设施进行了应急抢修;
区交通局组成7个抗洪抢险攻坚小组,发动150余台次装载机、自卸车等机械设备和1.5万余干部群众投入了道路水毁抢险修复,累计清理公路水毁塌方26万余立方米,抢修排水沟2.8万延米,疏通公路涵洞420道,中断通行的7条县道、45条乡道全部抢通;
区国土分局组织8个工作组,聘请省市专家对220个地质灾害险情点进行了踏勘、监测、勘验,对广景花园、谭坝草庙村等滑塌体进行了现场处置。
镇办、村组党员干群心连心,不等不靠,团结一心抵御洪灾,为人员零伤亡凿实了基础;全区2.5万区、镇、村三级党员干部抱紧成团,与时间赛跑,与洪灾决战,形成了一股股强大的抗洪救灾力量……
10月7日,河水恢复到往日的平静,地面变干、天气渐晴,中原镇牛背村71岁的朱学胜老人在院坝里晾晒稻谷。
洪灾后,村民白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晚上再去安置点住。朱学胜告诉我们:“我是亲眼看到村里好几个我这样的老家伙一个个被干部背出来的,要不是干部帮忙,我们这些腿脚不灵便的老家伙不晓得还要遭啥罪啊,真心感谢这些干部。”
群众的话语是最真挚感情的流露。不因困难而驻足,不因环境而改变,这就是汉滨的干部,一支对党忠诚、昂扬向上、敢于担当、素质过硬的队伍。在这条风雨兼程的路上,全区党员干部用平凡而坚韧的力量、用热血和行动,书写了共产党人的不变信仰与鱼水深情!
目前,汉滨区灾后生产自救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链接:当前防汛救灾重点工作
省气象台发布连阴雨、暴雨和降温消息:从10月6日晚到12日全省大部分地方将有一次连阴雨和暴雨天气过程,其中8日和9 日暴雨位于汉中,降雨量60~100毫米, 10日暴雨位于汉中东部、安康西部,降水量50~80毫米;11日暴雨位于安康东南部,降水量50~70毫米;9-10日日平均气温下降6-8℃。
要继续突出抓好4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督促区国土、住建、交通、水利、安监、电力、文广旅游等部门组织镇办开展拉网式排查,严密监测山边、水边、沟边房屋、设施变化情况,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二是加快重点区域水毁修复。对重点堤防、道路采取应急措施抢修加固,防止险情进一步加大,尽快恢复交通、供水、电力、通讯,确保人口密集区域群众生产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三是迅速开展农业生产自救。督促各镇办组织广大农户,打好抢收、抢种攻坚战,尽力减少损失。
四是做好项目资金争取工作。各相关部门主动向省、市相关部门汇报灾情,积极争取灾后恢复建设项目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