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随笔:不要吝啬你的鼓励

时间:2014-12-01 16:30  作者:源自: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讽刺中,他就学会了害羞;生活在妒忌中,他就学会了嫉妒;生活在耻辱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表扬中,他就学会了感激;生活在接受中,他就学会了爱;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这段话发人深省。我时常默默地问自己:“我该让我的学生小康(王小康)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开学第一天报名注册,五年级的小康妈妈就对我深表歉意地说:“这孩子的基础有点差,又贪玩,真过意不去,给您添了一个‘包袱’,您对他别太客气,要凶点,管严点。”临走时,还一再叮嘱我对她孩子要严格些。事实也是这样的,小康平时作业拖拉,即使上交的作业也是错别字连篇,作文更是前文不搭后语,有时甚至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王小庚”。

那一次,小康来报告班级里的拖把坏了。我赶到教室一看:的确,那拖把的布条烂了,铅丝断了,拖把柄也矮了半截。“这拖把无法修整了,扔了吧!”小康凑了上来:“老师,我的爷爷会扎拖把,我叫他为班级扎一个吧!”我给了他一个微笑,带着烂布条将信将疑地走开了。第二天,我早把此事抛在了脑后,一踏进教室却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拖把:毛竹梢的柄,很牢固;双面绒的布条,很吸水。一问,果然是小康带来的。当时真的出乎我意料,不知说什么才好,灵机一动对同学们说:“来,鼓掌向小康和他爷爷表示感谢!”“啪啪啪……”在热烈掌声中,王小康害羞地低下了头。这时我再仔细瞧他,发现他笑了,这种笑容平时很少见。

  事有凑巧,星期三正好是作文课,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小康写了爷爷为班级扎拖把的事以及对他的影响。我批阅着:错别字依然那么多,语句仍旧不通顺……但他的字写得认认真真,端端正正。透过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他那颗要求上进的心。“良”字被我毫不犹豫地写在文首,并写下了简单的评语:不错,相信你一定会越来越进步的。谁知,这个小小的“良”字和短短的评语竟唤醒了他长眠于心中的学习热情。过了一天,他又交来一份书写工整的修改稿。一个等第,一句批语,竟会产生这样巨大的力量?要知道,他还是个特别贪玩的孩子呢!我依旧写下了鼓励他奋进的话。

  这样鼓励的方式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小康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是爷爷为班级扎拖把解决了困难,是老师的鼓励给了我学习的信心。现在,我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

  是啊,真正自暴自弃的学生是没有的,只要我们老师不抛弃学生,学生是不会自我抛弃的。我清楚地意识到,与其说我的鼓励使小兵获得了进步,倒不如说孩子的进步告诉了我:我该让我的学生生活在希望中。(流水镇新庄小学  陈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