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孪生子,它们永远是一起存在的,完美和缺陷也是同时存在的,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我们管这种关系叫对立统一。如此,像我这样来找反义词可就太多了,比如小孩子听话和调皮,比如我们的心情快乐或忧伤,比如好与坏……
如果让你选择上述对立的词组,你会好不犹豫将“成功”、“完美”、“听话”、“快乐”囊入怀中,因为我是这样想的。然而事与愿违的是,它们永远是并存的,既然是并存,就会让愈发挑剔的选择者陷入矛盾。为什么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发现,越是极端的想怎么样,偏偏却又不能怎么样,比如过分追求完美的人本身就存在人格缺陷,这可能就是我所理解物极必反的深刻内涵之一吧!
大家不妨想想,用“接纳”的态度面对工作和生活,甚至人生,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接纳是什么,就是接纳自己,接纳别人,接纳成功和失败,接纳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等;接纳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秀处和缺陷处,是自信的源泉。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都不爱(接纳)自己的人,何以让别人爱(接纳)你,这是自卑的源泉;接纳别人在于拥有宽广的胸怀,敞开内心让别人走进来,别人才会敞开内心让你走进去,这是著名的“黄金法则”。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新时代,彼此信任来源于沟通,沟通来源于最初的相互接纳;我们似乎发现,当不再用“对”与“错”这种非彼即此的“二元论”来看待外界时,一切都那么稀疏平常,一切都是那么骄人可爱,心灵的那面镜子找到哪里,哪里都是光明的。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10余年前上初中时的那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为我感悟到,教师教会学生最核心的成分是发觉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学会发现自己,学会学习,并去尽力的去发挥、去塑造、去成就……
我们教师是什么?就是要做一个伯乐。伯乐是干什么的?去发现千里马,激发他、成就他!
现在想想我上面所阐述的,当教师摒弃了所有对学生的偏见,克服了自己主观上对学生的臆想,改而用接纳的态度去面对所有学生,他们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可爱!因为你完全接纳了他,你就不再认为哪种学生、那类学生、哪种行为、哪类状态是不可理喻的了。我们应该明确,接纳并不代表认同,接纳只是我们对学生的态度,然而我们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会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这时我们再去弃恶杨善,用我们作为老师的善良去感染学生,用真诚去打动学生,用人格去塑造学生。才发现,班上的千里马数不胜数,自己作为伯乐的幸福感数不胜数!
当校园里少了指责批评,多了赞许鼓励,课堂上少了歧视偏见,多了真情接纳,那就是最完美的教育了。在我的班级这些即将走出小学校门的六年级学生看来,他们认为自己是有用的,我很庆幸自己些许的给他们带来了自信。本学期来,我每周在数学课上抽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说说自己对未来的计划,对长大后的理想,对人生的梦想。他们有的天真无邪,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胸怀大志,有的似乎已经从胆小自卑中蜕变的勇敢自信,更有出乎我意外的是一位内向的同学向大家唱起刘德华的励志歌曲《everyone is number one》来表达自己心声,让人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汇聚心房。他们在课堂上向老师和同学的表露自己的内心,这不仅是对外界的一种宣告,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这种激昂向上的信念怎么会不获得信心呢?我在用心的发现他们的优点,只要发现一点点闪光的地方,我都会用巧妙的方式反馈给他们,让学生对自己产生顿悟,我和学生一起积极地关注着他们的每一点每一滴进步。在我心里,从来不存在没用的学生,我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他们总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他们也会用接纳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
这个世上永远不缺千里马,永远缺的是伯乐。我们每一个在人生的每一刻都需要那个带着慧眼来识英雄的伯乐。上司是个伯乐,他的下属全都是千里马,成就的是大家。爱人是个伯乐,婚姻和爱情永远是幸福的,成就的是彼此。甚至仇人是个伯乐,就少了分歧和对抗,多了理解与和谐。教师是个伯乐,成就了……
当下的教育体制正发生着深刻变革,我们基层教师广大教师是教育改革的生力军,事关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我们的态度同样左右了我们的教育人生的价值。我们不仅要做学生的导师,还要做家人朋友的导师,更要做自己人生的导师,让接纳的生活态度成就自己,让做伯乐的教育态度成就满园春色。(流水小学 吴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