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奏响以爱育人的和弦——汉滨区果园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纪实

时间:2015-12-24 10:22  作者:源自:
 

父母的离开造成了他们亲情的荒芜,陪伴的缺失绵延了他们无尽的孤独与想念;无数次的耐心等待与翘首企盼只为与父母相拥的一刻……他们有一个让人心酸的名字:留守儿童。即使“留守”,仍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学校作为留守儿童较集中之地,应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呵护,更多锻炼培养,让他们健康快乐、积极向上。长期以来,汉滨区果园小学认真抓好留守儿童的帮扶教育工作,探索出了一条以爱育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路子。

结对帮扶筑爱巢

为了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帮扶工作,自1116日安康学院、果园小学启动“大手牵小手,爱心促成长”留守儿童帮扶工作以来,多方联手从各方面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总结改进,使留守儿童工作更加精细化,有序性。学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转变了活动伊始所采取的“一帮一”即一名教师帮扶一名学生的粗狂型帮扶方式为“三帮一”精准式全方位帮扶,即班级教师、心理辅导老师、大学生志愿者共同帮助一名留守儿童。三者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取所长,教师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心理辅导老师负责疏导孩子心里矛盾,大学生志愿者负责课余多彩活动。从各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困惑,使留守儿童困有所帮、情有所抒、爱有所依,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温馨环境。

心理疏导润童心

针对留守儿童亲情饥渴、情感荒芜、生活冰冷、心理问题突出的实际,果园小学注重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校心理咨询室每周二下午专门对留守儿童开放。一方面,心理辅导老师王红梅、陈晓、刘莉娟等耐心、细心、精心帮助儿童缓解郁结心情,或故事引导或肢体亲近拉近与儿童的距离,打消他们的顾虑,与其倾心相谈、畅所欲言。那娓娓道来的语言如和风细雨,浸润儿童心田,滋养他们成长;另一方面,几位心理辅导教师轮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于儿童心理出现的共性问题开展集中辅导,对于心理问题突出的孩子个别疏导、及时跟踪。例如,对于即将面临升学考试的六年级学生,为缓解他们的压力,保持良好心态,政教处钱静主任对他们进行毕业前专题心理辅导。由于这份工作的繁杂、琐碎,这些老师常常牺牲个人时间,与班主任、代课教师、学生家长及时沟通,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有效。

感恩教育唤真情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情感缺失,为联结父母与孩子间良好情感的纽带,唤醒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1126日借感恩节这个日子,果园小学一年级和四年级分别开展了爱的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感谢。一年级的全体师生以“与爱同行,心怀感恩”为主题,开展了诗歌朗诵活动;四年级近四百名学生和100余名家长在政教处的组织下,聆听了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刘丽娟的感恩教育课。知感恩、敢担当、学孝道的热情在每一位师生的内心涌动,感动的泪水从每一位学生的眼中流下,感恩之心油然而生,感动之情瞬间迸发。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他们懂得了生活的意义,懂得了爱的真谛,懂得了拥有的幸福和付出的可贵,为父母和孩子、老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家书贺卡传亲情

为增进亲子关系,使长期分离的父母与孩子在情感上得到某种程度的慰藉,政教处组织开展给家长的一封信活动,孩子们用笔向家长描绘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想念与挂牵尽情倾泻。整洁的页面,隽秀的文字,稚嫩的语言组成了“抵万金”的家书,寄托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元旦来临之际,安康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再次走进校园,他们用自己平时节省的钱购买彩纸、画笔等手工制作工具,与所帮扶的留守儿童一起制作节日贺卡。孩子们兴趣十足,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意图,新颖别致的绘画形式,别出心裁的制作方法,纷纷呈现出花样百出的新年贺卡。当他们想到遥远的依靠,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

关爱留守儿童是关爱下一代成长的“爱心工程”。果园小学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通过结对帮扶、心理辅导、感恩教育、交流互动等多种方式来为留守儿童带去心灵的关怀和成长的指引,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向上、快乐成长。(通讯员  张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