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日落夕阳别样红——记汉滨区75岁助人为乐退休教师李春义

时间:2013-10-16 10:49  作者:源自:
在安康教育界有这样一位古稀老人,他之名气在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于走遍汉滨山水只为教育;在于他自己的“李氏八乐 ”;在于“夕阳更比朝阳红”,还在于他那自创,独具个人特色的“李氏四言八句”。他就是汉滨区退休教师李春义。这位75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讲话声若洪钟;退休已经十四年,但一日未休,终日在教育战线上辛勤的耕耘着:给学生开讲座,给教师做培训,给家长教方法,成为“老有所为”的极佳注解,

心有八乐 学中取乐

李春义,196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幼年时期的李春义,家庭生活拮据,全靠母亲当保姆挣钱艰难地将他养大。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学业,他几乎全靠助学金完成。艰苦的生活和社会对他的帮助,养成了李春义坚韧不拔、热心奉献的性格。大学毕业后,李春义怀揣着奉献山区教育的理想,回到了当时及其贫困的故乡---安康,扎根基层中学帮助一批又一批和他曾经一样的贫困学生完成梦想。他在汉滨区第三中学任教18年,18年里李春义直接培养的大学生多达600余人。

他曾说自己有“八乐”,即:以苦为乐、助人为乐、与人为乐、奉献为乐、交友为乐、读书为乐、健康为乐、知足常乐。他下乡调研,长期蹲守、翻山越岭、风雨无阻;为了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他经常参加班队会、与青少年交朋友、给学生们作报告;为了作报告他常在网上查阅相关知识,还购置了3000多元的有关书籍,每天坚持读书,记了60多万字笔记。

他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喜欢同青少年摸爬滚打在一起;坚持“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的饮食习惯。他知足常乐,他感谢别人给与自己的荣誉,也珍惜这些荣誉,更珍惜老年这段时光,他对今天的生活感到满足,更感到很多恩情报答不完。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一颗赤子心,报答党的恩。人老心更红,育人献终身。” 为配合教育局在教师中开展“三爱教育”(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爱校如家),他在教师中开展讲座50多场。近几年又开展了“建高效课堂,做魅力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讲座,每年20多场。为了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多次到校调研指导,甚至长期蹲点驻守;他曾应关家乡文教办的邀请,蹲点几个月。每天白天听4至6节课,晚上做点评指导。全乡131名教师,他听过90个人的课。现在他每年都要深入到六、七十所学校,为教师、学生、家长作报告100多场。报告的内容有“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育”、“荣辱观教育”、“双创知识教育”、《知识改变命运 勤奋伴你成功》的励志教育等讲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有的班级、年级还邀请他去班上以谈心的方式给学生做报告。当记者问李老:“您都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要不停拼搏呢?”他回答说:“有限时光无限情,多做奉献了余生,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

退而不休 心系学子

1998年年底,李春义从汉滨区教研室退休,虽然人已离开了办公室,但是他的心还是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教育事业。他一边照顾家里身患股骨头坏死的妻子,一边抽出大量时间撰写教研文章,把多年的教学经验形成文字,奔赴偏远山区给教师传授教学心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展师德教育,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帮助乡村教师提高业务。他所撰写的《教育版话》深受全区教师喜爱,在他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汉滨区双龙镇的四位乡村教师,在安康市中小学学校公开招聘中被安康市第一小学、安康中学初中部和汉滨第一初级中学录用;张朝青、王玉武、李延兴三位老师分别获得全国教学竞赛二等奖。

他常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他曾和汉滨初中100多名“比较难教育”的学生谈心沟通,配合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不少学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2011年,安康城区大南街一名学生,因为父亲常年忙于工作,疏于教育,经常在网吧过夜,学习成绩很差。父亲知道儿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拳脚相加,父子相处就像仇人一样,孩子暴露出暴力倾向,竟然和自己父亲打架动刀,要杀了父亲,孩子母亲面对这样的情况整日以泪洗面,要和父亲离婚,家庭濒临破裂……李春义通过汉滨区妇联得知此事后,经常特意上门找年这名学生和家长谈心、交流,消除父子之间的隔阂,帮助学生补习……通过李春义老师为期一年的劝导,孩子的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家庭也变得和谐安宁。据学生的母亲讲,自孩子和李春义老师交上朋友之后,孩子变懂事了,成绩也提高了,处理同学朋友关系也不再孤僻了。现在,孩子亲切地管李春义老师叫“李爷”。为配合教育局在教师中开展“三爱教育”(爱生如子,爱岗敬业,爱校如家),他在教师中开展讲座50多场。近几年又开展了“建高效课堂,做魅力教师”为主题的师德教育讲座,每年20多场。为了帮助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多次到校调研指导,甚至长期蹲点驻守;他曾应关家乡文教办的邀请,蹲点几个月。每天白天听4至6节课,晚上做点评指导。全乡131名教师,他听过90个人的课。现在他每年都要深入到六、七十所学校,为教师、学生、家长作报告100多场。报告的内容有“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养成教育”、“科学的学习方法教育”、“荣辱观教育”、“双创知识教育”、《知识改变命运 勤奋伴你成功》的励志教育等讲座,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有的班级、年级还邀请他去班上以谈心的方式给学生做报告。当记者问李老:“您都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还要不停拼搏呢?”他回答说:“有限时光无限情,多做奉献了余生,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

心底无私 热心公益

李老济弱扶困,捐款助学,不计回报;2005年去张滩中学作报告时,奖给被清华大学提前录取的陈国庚同学1000元红包。2011年9月他参加双龙镇为贫困大学生组织的捐款大会,又当场拿出1000元捐赠,并号召大家要向施善者学习致敬。

他作报告作教学指导全属义务,有一些学生听完李老报告后很受启发,还要到他家里去谈心交流,他不但热情接待还让他们三看:一看他家的主要财产——书籍;二看他退休后写的读书笔记300多万字;三看中央、省上的奖章奖状,市区的奖品。并且根据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作诗题字并赠送笔记本,学生很高兴,很感动。去年他还专门买了八本笔记本对梅子铺学校初一学生书法比赛获奖者题诗奖励。

前几年为配合区教育局开展校园“十不准”活动,他编写了“中小学生校园十不准”、“八荣八耻歌训”、“安全教育歌训”以及宣传“十八大”歌训,并且自己花钱打印送给学校学习宣传。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李老始终想着灾区的亲人,缴纳了特殊党1000元。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一遍遍的看着电视,老人的心被电视画面上的残砖破瓦一次次的触动着,他坐不住了,四处打听捐款途径,又在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

自安康开展双创以来,李老以自身善于演讲的优势,与几位同仁成立“双创”讲师团,去各个学校做双创知识讲座,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讲解开展“双创”的目的、意义,使学生很容易的学习和了解“双创”方面的知识,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三年下来,李老前后总共在安康做过48场“双创”知识讲座。为避免双创知识的枯燥无味,将其内容编成儿歌,学生们都很爱听,争先用笔记本抄录下来,台下还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们抢着要李老师的签名,还有学生特地写信,向李老抒发自己的感悟。李老的报告之所以深受学生的喜欢,与他的演讲内容的方式有很大关系。有人评价李老师不仅有知识魅力、语言魅力,还具有人格魅力。近几年,为了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书法进校园,李老常年联系安康境内的著名书画家,到学校为师生、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并当场书写一些书法作品赠送给学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老的无私奉献得到了师生、家长好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各级部门对他也十分关心和支持。2005年他被中央文明办、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08年被陕西省妇联授予“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和2011年先后被评为安康市“未成年教育先进工作者”和“十大幸福老人”;2012年,被聘为汉滨区“五老”宣传团理论讲师;前不久,他又有了新的身份——安康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通讯员 张维安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