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一条腿屹立的讲台——记汉滨区县河镇迎风九年制学校教师胡自兴

时间:2013-09-23 09:08  作者:源自: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9月10日,是第29个教师节。多年来,全市3万多名甘为人梯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让一群又一群孩子走出大山,追逐梦想。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只是很少有哪个故事,像胡自兴这样光荣和艰难。

        用一条腿,在讲台上站了13年。用13年的时间,将讲台站成一种精神,一面旗帜。汉滨区县河镇迎风九年制学校教师胡自兴,将一条腿屹立的讲台变得姿态万千。

       上课不能直立,只能靠桌子撑着或坐下,每走一步都伴随着汗水和艰辛,胡自兴仍乐此不疲。他说,他是真爱这讲台,真爱这些学生。

从学生到教师

       36岁的胡自兴是汉滨区县河镇林香村8组人,7岁那年暑假,从没见过汽车的他不幸遭遇车祸。两天后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一条腿已经高位截肢。酷爱学习的胡自兴,在因伤停课一学期后,由妈妈背着回到了学校。村小离家三四公里路程,走一趟要个把小时。妈妈背了一年多后,接送他上学的任务又落到了哥哥姐姐的身上。几乎60°的陡坡,上坡姐姐背,下坡哥哥负责。1990年,胡自兴考到迎风初中,当时他家所在地不通公路,走路到学校需要五六个小时。哥哥姐姐再也背不动他,胡自兴学会了用拐杖。周一至周五住校,周末回家,家里人把干粮、菜和柴火送到学校。初中毕业后,通过从残联获取的信息,胡自兴幸运地考取了省民政厅开办的陕西省自强中专,1997年毕业后分配到汉滨区晏坝镇政府工作。

        尽管地处偏远,胡自兴还是很高兴,总算没有了后顾之忧,还能养活自己。但作为乡镇干部,下乡是免不了的,身体状况让胡自兴在面对各项工作时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也离自己的愿望越来越远。2000年,安康乡镇机构改革,部分人员分流到教师队伍,胡自兴第一个报了名。

        成为晏坝初中一名教师的胡自兴,负责语文教学。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辅导的学生参加陕西省首届童话创作大赛,获得三等奖,个人也多次得到区教研室的表彰。在此期间,身体原因最终导致了他第一次婚姻的变故,身为晏坝人的妻子带走了女儿,感觉无法在晏坝继续生活下去的胡自兴,来到了自己的母校迎风九年制学校。刚调到学校时,学校领导考虑到他行动不便,让他参与后勤服务工作。胡自兴硬是不答应,坚持要到教学一线代课。刚好九年级语文老师年事已高,他主动请缨,替换了老同志,也迎来了生命中的春天。

       “特殊教师”填补空白

        在迎风九年制学校,胡自兴继续负责语文教学。因为工作出色,他当上了中学文科教研组组长。一条腿的胡自兴,在这里开创了几个破天荒的第一。

       当时的迎风九年制学校,虽然也有各学科教研组,但每个组开展活动,都不知道干什么好。胡自兴负责文科教研组后,通过认真思考,举办了首届学生作文大赛,在全校一下子产生了轰动效应。很久以来,教学课题研究在学校始终是一个空白,老师们不仅不敢做,而且不敢想,打破这一桎梏的,还是胡自兴。他以文科教研组的名义,自己做牵头人,向区教研室申报了《农村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这个课题,在获得认可后,经过一番努力,顺利结题,再次在学校引起轰动。副校长陈国东这样评价胡自兴在这些事情上的重要意义:“他不仅举办了学生作文大赛,还称之为首届,这就成气候了。哪怕以后他不搞了,其他老师也能接着把这件事做下去。他做课题研究,对学校各教研组的影响特别大,以后学校老师才敢陆续做一些课题。而他们的经验,都是从胡自兴那里来的。”

        作为一名“特殊”教师,胡自兴做的还远不止这些。他在学校开展了书法竞赛、作文展、演讲赛等不少大型活动,和同事一起开发了学校第一部校本教材——《学生安全健康教育读本》。中专学计算机的他,教学校老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全校教师形成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习惯和风气。

        同事王老师说,胡自兴工作特别认真,学校安排的事都积极接受,从不推脱。擅长写作的胡自兴,是校广播室编辑,他还承包了学校公文处理和对外宣传的主要工作。学校领导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很多时候提出要照顾他一下,胡自兴总是拒绝。他说:“我要跟大家一样。”每周一次的留校值班,或者分组出去劝返学生,胡自兴从不拖后腿。

        在班上学生柯于娇的眼里,胡老师“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人”。而面对这样好的一个老师,他们感谢的方式是“把胡老师的课好好学着,作业完成好,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帮助。”胡自兴带的班,语文成绩一直不错。因为教学成绩突出,毕业班的语文他一带就是四五年。2013年张滩片组织测验,初一年级25个班中,胡自兴的班语文成绩排第四。学校的其它几十个科目,能进前十的都很少。在师资、教学设备都明显逊色于同类学校的情况下,胡自兴在不自觉中又填补了一个空白。

感恩是生命的主题

        随和是胡自兴最显著的标签。不管是对同事、学生、家人,甚至是陌生人,他都显得乐观自信,开朗大方。

        但作为一名高位截肢的残疾人,尽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教育圈子里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只有胡自兴自己明白,他的路走得有多艰难。

        因为经济窘迫,胡自兴安不起高质量的假肢。现在这个主要由残联帮忙提供的假肢,他自己出了300元,已经到了使用期限,却没有钱换新的。高位截肢后使用假肢,夏天化脓,冬天生疮。他每天就拖着这个十多斤重的假肢,一瘸一拐地穿梭于家与学校之间。

        胡自兴的家在安康某小区的顶楼7楼,经济压力迫使他没有选择低楼层,也为他出行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每天早上6:30分,他从家里出发,坐上一辆几名教师合租的面包车,经过15公里的路程赶往学校,工作到下午6点才能回来。合租这辆车之前,他经常拖着一条假肢,步行几十分钟到安运司去坐车。上下楼摔跤是常事,上晚课又没有灯的时候,每走一步更显得艰难。

  作为一名17年工龄的教师,胡自兴现在仍是初级职称,每月收入3400元。几年前花十几万元买的房子,每月1200元的按揭是他现在最大的负担。再婚后的老婆没有工作,还有一个5岁的儿子需要抚养,幼儿园居高不下的学费,成了胡自兴的另一个压力。

        但面对来自农村的孩子们,胡自兴却不自觉地选择了爱和付出。班上很多同学的父母在外务工,孩子们亲情缺失,是胡自兴给了他们足够的关爱。学生胡自尊,从小患小儿麻痹症,靠拐杖走路,几次产生退学的心思。胡自兴把这个孩子找来,三番五次地劝他。胡自尊最终重拾信心,考上了职中,现在是一名广告设计师。学生小英品学兼优,因家庭原因一度面临失学。胡自兴常常找她谈心,帮她树立起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还常常给她零花钱,把妻子的衣服带给她穿。在他的帮助下,小英顺利地读完初中,考上了重点中学。

        胡自兴说:“我从小在困难中长大,能切身感受到他们的心理。我和孩子们确实有感情。”在母校大展拳脚的胡自兴,一直怀着感恩之心,活得兴冲冲的。几年来,他先后被学校评为优秀教研组长、年度优秀教师,2011年还被评为“汉滨区好教师”。刚刚过去的这个教师节,他又被镇上表彰为“教学先进个人”和“优秀通讯员”。虽然工作生活都不容易,但他感觉很幸福。13年来,他让数百余名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帮30多名农家子弟圆了大学梦。他说:“只有当老师才能实现我的人生价值。”(安康日报记者谭西    迎风学校通讯员王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