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着五月的阳光,走进了位于汉滨区西南群山环抱之中、汉水之畔的安康市级示范初中——汉滨区大竹园初级中学的校园。白墙为纸,树石为画,匾牌书卷,圣哲垂范,俨然一部儒家文化的“百科全书”,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
大竹园初中是汉滨区南山学区的一所单设初中,学校占地面积992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123平方米,现设三级九班,在校学生426人,现有教职工40人。作为汉滨区山区学校的排头兵,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做汉水之滨一流学校,创陕西优秀教育品牌”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传承儒家文化,激扬人生智慧”的校园文化主题,并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以校名中的“竹”为风物象征,提出了“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校训,把竹子的虚心、气节、守成等象征意义结合起来,喻意:竹贵有节,人贵有志,守业有成,天天向上,以此激励师生虚怀进取,节气有余,茁壮成长。近年来,在校园文化正能量的积极熏陶和引导下,学校办学理念务实创新,教师队伍素质过硬,教学设施及部室建设齐全到位,校园文化气息浓厚,环境优雅温馨宜人,教学质量位列全区农村初中前茅。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常抓不懈的校园文化建设。
近年来,汉滨区大竹园初中把传统儒家文化育人体系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推动学校实现了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水平的全面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以德育为先导,因人施教,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凝念出了“树德修身、拼搏向学”的校风,“亲和善诱、精讲高效”的教风和“勤勉持恒、和乐好学”的浓厚学风,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文化办学育人”经验、模式,受到各方肯定和好评。
2012年,学校按照市区教育部门关于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在区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中心校的精心指导下,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中心,以改变师生的行为习惯为突破口,从狠抓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制度建设文化、精神思想文化入手,成立了以镇中心校和学校班子成员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考察学习,广泛调研,深入挖掘,按照因地制宜,服务教育的原则,编制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以传承儒家文化为切入点,确定了“传承儒家文化,激扬人生智慧”的校园文化建设主题,一幅校园文化发展蓝图跃然纸上。
有了蓝图,说干就干。学校班子成员首先从校园环境及校园设施建设入手,构建校园文化的支撑点。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必要的经费投入,钱从哪里来?两年来,学校精打细算,硬是从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20多万元,投入到校园文化硬件设施建设之中,添置了一批现代化教学设施,完善了教学实验楼、餐饮楼、师生公寓楼的内外粉饰、门窗改造以及教室内外、楼道上下的文化设施建设,《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语录,或木雕而悬,或方斗而列,或图文并茂,学生在不经意间即可接受儒家经典文化的熏陶;“仁义礼智信”作为儒家文化的精髓,学校将教室校舍按照“仁义礼智信”分别冠名,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校园绿化、美化等方面,学校拆墙透绿,并利用透视围墙,建起了透视文化长廊,展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充实学校图书藏量,每个教室,每间宿舍都建起了“图书角”;利用校内原有树木植被,建起了曲径花园,将“读书角”散布其间,花树掩映,读书儿郎,相得益彰。通过校园环境及校园设施建设,校内各项设施和景观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达到了自然和谐统一,有效激发了师生爱校热情,陶冶了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美好情操。同时,学校还积极引导构建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设计了班级文化名片和班风展示格言,设置了班级“星级”学生评比展示栏;学校还精雕细琢,用古词牌名命名的学生宿舍,更是优雅别致,韵味十足。在室内布置上,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或书法、或字画、或手工,处处洋溢着新时代的文化气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既是师生们的行为准则,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保证。在校园制度建设中,学校制定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在赋予制度以人本的内涵、倡导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规定凡学校制定的所有制度都必须交由教代会审议、讨论和表决,确保各项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目前,学校已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行政、后勤等基本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做到了“让制度说话”,学校工作在制度约束下高效运行,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文化保障,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育人阵地。近年来,学校结合教育实际,从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出发,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吸引力强的文体活动,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相继推出了以“感恩教育、书香教育、养成教育、校园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大课间”等形式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把德智体美等各类教育参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唱响了爱党、爱国主旋律,切实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努力创造育人新天地,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学校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抵制不良文化影响的同时,把师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技能的训练纳入必修课,通过班会、报告会、演讲赛、防灾演练、学科渗透等途径,扎实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通过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等形式,构建家校社会三位一体安全管护体系,有效保证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没有文化底蕴作支撑的课改是缺乏原生动力的课改,也是走不远,不长久的。近年来,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支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以“人人参与,共同发展,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吸收外地成功经验,大力推行高效自主课堂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初步探索出了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大幅提高。课改之初,学校围绕校园文化主题,在大力改善校园文化环境,优化制度建设,塑造校园精神的同时,努力培养学校精神文化,通过开展激情跑操、每日英语、每日国学经典诵读、每日自主班会、开办“儒林风采”广播栏目、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凝聚师生在“教于学”上的精神文化,通过贴近学生心灵的教改方法,以此相互影响,相互支撑,促进课改工作顺利推进,带动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大竹园初中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成功之路。今天的大竹园初中,每一处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每一名学生都勤奋好学,每一位教师都求真务实。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齐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成果丰硕的教学成绩,多彩多姿校园文化,不断提高的教学质量,为大竹园初中办学品味的全面提升、师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学校先后荣获了市、区“示范初中”、“初中教育先进单位”、“素质教育优秀学校”、“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卫生学校”等荣誉称号。(通讯员 谭照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