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教育叙事:充满灵性的数学

时间:2012-11-15 08:47  作者:源自:

  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殷实,在这蓬勃、率性的盛夏,我有幸参加了汉滨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2011版)的培训,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使我豁然开朗:枯燥的数学竟然如此充满灵性。
  一、新课程充满灵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新课程就是把数学课程本身与现实生活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景紧密联系起来,激励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学生在内容丰富的情景中认识、理解和发展数学。在教材编排中选用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情境图,它或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向学生展示多彩多姿的生活原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为主角,向学生展示色彩斑斓的动物世界……例如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2页"6和7的认识"一课的情境图。在学生学习中,渗透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有数学思想,就是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自觉接受知识。例如在教学"按比分配"一课时,上课老师把学生带入体育老师分球的情境中。"体育老师想请学生帮忙,给三年级学生分篮球,体育老师有12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题后议论纷纷,基本同意男、女各分6个。这时老师说:"你们的分法体育老师试过了可三年级的男生非常不满,说不合理。他们说,我们16人,怎么和女生8分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向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学生们又陷入沉思,经过讨论,学生提出建议:按男女学生人数来分,多的分多点,少的分少点。经过争议,学生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实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本来一节枯燥的数学课一下子充满了灵性,因此新课程是灵活多变的,是充满灵性的。
  二、新理念充满灵性:
  新课程标准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改变"教育是社会的需要"为"教育是人生存的需要。"就是说从理念上充满灵性,做到"以人为本"。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学生都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有个性的人,不断发展的人,关注的实质就是尊重、关心、牵挂。如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创设了孩子们喜欢在运动会上喝汽水的场面,通过生活情景,把"凑十"的方法渗透给学生,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理解了"凑十法"形成的直观过程,找出7种答案之多。二要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简而言之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越来越积极,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强烈。感受数学并非抽象,而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学。三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知识的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是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通过"捐款"、"购物"、"设计租车方案"等等使学生有爱心、有同情心、有责任感、能合理安排生活等。新的理念把人的成长、发展囊括其中,学数学已不是社会的需要,而是人生存的需要,变为社会发展学数学为人的生存、实现个人价值而学数学。就是被动的变为主动的,因此新的理念也充满灵性。
  三、新方法充满灵性: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新课程标准要求新的教法。一要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 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通过数学活动对所学知识产生新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二是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三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教之道在于"度", 学之道在于"悟",从充满灵性的教法中自然让学生悟之自己的学法。一是强调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强调多说。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三是强调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数学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强调课外实践。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长工作才干。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闲花落地听无声,繁华落地见真淳。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通过培训使我真正认识了新课标准中处处充满灵性,真正理解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汉滨区早阳镇早阳小学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