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专题栏目> 教育资讯> 正文内容

创新思路育蓓蕾——汉滨区果园小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综述

时间:2015-04-01 09:15  作者:源自:
 

近年来,已跻身省级示范小学行列的汉滨区果园小学,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创新思路,多措施策,切实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创出了一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特色之路。

抓宣讲,让全校统一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生知识水平的充分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学校班子在深入学习领会新的教育论断的基础上,反复思考,找到了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航标、新支点。思考的深度决定工作的高度。基于这些认识,学校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来抓,定组织机构,定培养内容,定实施路径,稳步推进。同时,通过教师专题会、学生动员会、家长培训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积极动员,广泛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知道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各方的思想认识,形成了抓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强大合力。

抓规范,让师生明确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该校一方面抓教师教学习惯的规范。严格执行了安康市教育局下发的“三常规两细则”,制订了“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系列制度”,备课、上课、语言规范、倾听学生发言、板书、辅导、批改作业、教学反思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备课要求做到“八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板书、备作业、备资源”。教师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在学生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抓学生学习习惯的规范。该校根据《汉滨区中小学养成教育小学学生评价标准》文件要求,结合有关理论,在2014年暑假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牵手好习惯》一书,以学习习惯养成为重点,对课前 、课堂和课后学习习惯进行了编写。包括课前预习、课前准备学具的习惯;课堂专心听讲、做笔记、勤思善问、合作交流、勇于质疑的习惯;课后复习、完成作业、规范书写、积累学习方法、读课外书、规律作息等习惯,形成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行为标准和指导体系。每一章节既有基本要求,又有培养目标,还有同学、父母的监督评价。师生人手一册,并做到了“教师、备课、作业”三落实。

抓管理,让师生有序训练

  该校通过领导包级联组、随机查岗查课、课间巡查、教学业务月查月反馈等措施强化了组织管理和部门管理;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建了学校名师团队,建立了名师资源库,开展了“名师带徒”活动,通过名师观摩课、师徒大比武、公开课赛教、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不断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良好的教学习惯。

  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在班级内部,由班主任负责,分成几个检查小组,对每个学习习惯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进行检查,促进学生对每个习惯熟记于心。与此同时,各班主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课间进行监督提醒,班主任在每天放学前对本班学习习惯情况进行小结讲评。

  在学校层面,一方面是由教导处负责,通过抽号默写或书面答卷的形式进行基本知识检测评比。另一方面是由学校班子成员分成检查小组,分别进行学生上课期间的基本行为评比,看课前学具准备、看课堂注意力等。每周五行政会对检查情况进行小结,每周星期一早操和例会时间,给教师和学生反馈检查结果并提出要求,在全校形成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氛围。

抓指导,让学生记住要求

各科教师通过和学生多次交流、多种激励、多设情景,引领学生一步步、一点点走向良好学习习惯。比如课堂常规的习惯培养,该校每节课提前两分钟打预备铃,要求学生有序进教室,文艺委员起头唱歌,学生们同时取出学具,课本、文具袋统一放在左上角;课堂发言、提问,按规定的姿势举手,发言时要姿势端正,声音响亮,听别人发言要专心,不要打断别人的回答等。通过具体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坚持有规律地安排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大力构建书香校园,该校在建设了一系列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开发了10来种校本教材,各班成立了图书自管小组和读书社,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同时分年级确定了朗读、背诵的内容,确定了“晨诵”、“午读”、“暮省”时间,学校巡回检查,确保诵读活动落到了实处。

学校在教师中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和书香校园“十个一”活动,每年给教师购买了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阅读,在学生中开展了好书推介、讲故事、演讲、诗文诵读、手抄报展评、校园文化艺术节、书香家庭、书香学生、阅读之星评选等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增强了师生的道德品质。

抓评价,让习惯知行合一

学校重视过程性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找差距、教师评价提兴趣、家长评价多赏识、活动评价做激励、学校评价奖先进等形式,有力的促进了全校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学生评价。班主任组织学生每周开展一次自评、互评。基本流程是: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全班共评—班主任总结。班主任每周评选出“好习惯养成之星”,在班级黑板报贴上个人照片进行表扬,起到了榜样示范的作用。二是教师评价。要求班主任和代课教师在课堂内外及时表扬和勉励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的等级评价,班主任最后写出充满关爱、期望、激励性的操行评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三是家长评价。班主任通过家访、家长会、打电话等形式和家长进行交流指导的基础上,由家长或代管人员按内容要求,对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认真逐项地进行评价,确定等级或写出操行评语,使之成为家校联系、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的手段。四是活动评价。学校各部门开展了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各班通过“学生轮流在黑板报专栏每日一练”、“每周一次写字展览”等活动评出“每周之星”、“小小书法家”、“进步之星”等多种称号,以此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强自信,培养兴趣。教导处每学期组织开展了汉字书写竞赛、手抄报比赛、书信比赛、读书笔记、优秀作业展览等活动,激发了练字热情。学校组建了书法社团,每周星期二下午最后一节课开展活动,培养了书法特长生。五是学校评价。为了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氛围,学校创新评价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评比奖励,推进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每月评选校级 “好习惯养成之星”和“学习习惯示范班”在月末统一进行表彰;学期末集中评比表彰各类先进学生、先进班集体和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在2014学年度末评选奖励了“十大魅力教师”、“十佳优秀学生”;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升旗仪式、校报专栏,宣讲典型事迹,展示优秀师生风采,树立榜样,弘扬先进,促进知行合一。

抓研讨,让经验得到推广

学生的养成教育靠教师,教师的素质发展靠科研。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中,该校以研讨为抓手,通过“四会议一课题”活动,提升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继而推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质量。该校每学期通过月初召开学生代表会议,了解学生心声,掌握学生动态;通过召开培养学习习惯经验交流会,解决重点难点,收集管理智慧;通过召开教研组专题研讨会,探讨学生问题,收集管理经验;通过召开学校行政会专题会议,商议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果,完善育人机制;通过区级“养成教育”课题和人人参与的校本课题的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形成培育样本,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创新发展。(通讯员  汪成建   袁静  龚甲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