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是一座拥有着灵山秀水的美丽城市,绵延的历史,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一所所富有优秀文化艺术底蕴、浓郁厚重的教育氛围的学校。安康市汉滨区培新小学就是其中一朵闪亮的奇葩。漫步校园中,汉调二黄的歌声独具特色、舞姿优美的花样跳绳健儿、篮球运动员健步如飞、童趣盎然的水彩画……一股浓浓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这所学校那浓烈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 优美典雅
始建于1929年的汉滨区培新小学,经历几任校长及教职员工们八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最终建成“安康市重点小学”、“陕西省示范小学”。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920人,在职教师107人,占地面积10252.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072.69平方米。学校部室设备齐全。建有标准化运动场,闭路电视、校园网、学校网站及家校通平台。学校狠抓教学常规,注重教师专业成长,重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建设为一大亮点,实现全校园教学、办公现代化、数字化,培新小学网站被评为“全省中小学校百佳网站”。重视课题研究工作,承担有多项国、省、市级课题。
几代培新人挥洒青春和汗水,创建了“以德塑校、科研兴校、艺术扬校”的办学特色,以素质教育为载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使得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学校被国家体育委员会、国家教委命名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先进单位”, 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2009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陕西省体育、卫生、艺术和国家防护教育先进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示范小学”、“陕西省家长示范学校”、“ 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陕西省教育系统模范职工之家”、 “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校本教研基地”等荣誉称号。
师资雄厚 机构健全
学校领导认为:素质教育能神奇地陶冶人的性情,有利于教师开发学生潜能,争取个性的最佳发展。因此对素质教育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了对素质教育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校委会、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为成员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各成员明确分工,工作齐心协力,共同谋划全校素质育发展远景,制定活动方案,指导、督促、检查、评估工作的落实情况,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探讨解决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安排组织教师的业务培训等。对工作方案的制订、组织和实施的督办检查,提出问题,采取措施,会同负责人研究梳理、整改问题,健全资料,确保素质教育逐项达标。
同时,学校的领导小组成员均以身作则,凡是学校安排的活动,如元旦文艺汇演、教师节庆祝会、庆六一英语节、教育系统“迎七一红歌比赛”等都要带头参加。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歌舞表演,引得师生热情高涨,节目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表演者都表现出极高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潜能。
另外,为了保证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实行政策倾斜,优先改善了素质教育的硬件,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新综合教学楼已进行内装修,预计2012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解决校舍(以及部室)不足。同时扩大了学生活动空间。普通教室装备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上课的现状。校园文化建设规范化。学校聘请南京“美尔设计”公司对学校的校园文化从“学校文化理念识别系统、VI视觉文化系统、景观文化”三部分进行整体设计。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添置图书、仪器,设立音乐、美术等专用教室,还创建了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校园电视台和播音室。现班班进电脑,班班联网,实现全校园教学、办公现代化、数字化。
学校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把艺术教育作为提升素质教育水平、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的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常抓不懈。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学校严格按艺体部教师的配备要求配足了音乐、美术、科学教师。这些教师全部具有合格学历,其中2名教师荣获市学科带头人称号。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狠抓了艺体部教师的培训:培训重点放在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法、提高艺术技能、增强育人本领上;一方面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学校先后聘请了各大艺术院校、市文化局、市文联、市教研室等部门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检查指导和专项辅导;另一方面是走出去,选派艺术骨干参加各级培训,每学期安排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并经常开展校本培训,加大教研力度,坚持了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和每学期一次的经验交流活动,发挥集体优势,开展了一人一课、示范课、观摩课、论文评选等活动,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组织拜师活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学校严格按照新课改要求开齐、开足上好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并开设了“爱我家园”这一校本课程。
营造氛围 环境育人
教师注重以情育人,建立和谐融洽,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利用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电视、集体晨会、班队会活动、国旗下讲话等阵地和渠道,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宣传,大力弘扬校内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事迹,激励全体学生团结向上,积极创优争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面墙壁能‘说话’,每一块石头会‘唱歌’。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让每一个景点都给人以启示,让每一个角落都有美在闪光”。 为了配合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努力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让老师和学生一走进校园,有一种美感、一些思索和一种渴望,学校加大投入,进行了学校的环境建设。挖掘开发学校环境所蕴含着的育人功能,教室、楼道、校园保持整洁,三幢教学楼的每一堵墙上都要有伟人像、名人名言和学生的书画作品,在教学大楼的墙壁上有“文明礼貌用语”等主题的彩色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突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中华古今优秀文化的精髓用墙壁呈现给孩子。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张贴着孙中山、周恩来、鲁迅、牛顿、爱因斯坦等古今中外名人的画像、名言、孩子们喜欢的童谣以及一幅幅礼仪教育的情景图,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时时给人以启迪。
采取见缝插针的办法,建立花坛和绿化带,加以画廊、雕塑等,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并倡导学生种花、种树、爱护花草树木。校园里铺设了鲜明亮丽的塑胶跑道和篮球场,为广大师生的课外活动创造了一个干净、舒适、美观的天地;为了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学校还设法在宣传橱窗里悬挂、张贴学生的艺术作品,在操场边上专门橱窗,供书法、绘画爱好者自由发挥、任意泼洒,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而又灵性十足、饱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美术作品随处可见,既美化了校园,又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创作欲和表现欲。
为创新校园文化建设,陶冶学生情操,营造轻松氛围,学校在每周二、四“培新之声”广播站开始播音,利用下午20分钟播放民族器乐曲、励志歌曲、世界名曲、民族歌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姿,体味祖国大家庭的和谐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特色风情。
课程管理 科学发展
树立大素质教育观,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全校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抓好教学常规化管理,建立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控制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按照教体局审定项目征定学生用书,由总务处及教导处把好征定教学用书及教辅资料关。组织教师学习大纲和业务学习,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四优化”: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教学环节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鼓励教师个人的创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强化活动课程。搞好常规型的班级活动,包括文体、阅读、小制作、办手抄报和黑板报等。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不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地。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对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在各学科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的衣着仪表、语言板书、速度的快慢、节奏的疏密、开课的导入、最后的结语,都要讲究艺术,透着美感,给学生以美的启迪和榜样,还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积极使用教材,教学中既要突出本学科特点,又要冲破学科本位观念,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架起与艺术教育沟通的桥梁,努力寻求进行艺术教育的切入点,仅2011年,学校多节质课分获区级、市级、省级一等奖。
经典文化诵读是素质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艺术活动。艺术无处不在,审美无处不在。在早操后,组织教师解读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化,每周三下午午自习为全校学生的写字课,学校还专门对教师进行书法培训。从学校制度层面,为学生搭建了“知天下事,懂圣人礼”的平台。通过几年的坚持,已形成人人“学经典、诵经典、演经典、用经典”,班班有文化特点。学生置身于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中,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生活,愉悦了身心。经典文化散发出的古香,弥漫着整个校园。
加强社区教育,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建共管共育”的德育新格局,共同开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社区和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的作用,构筑更加坚实的“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工作网络。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的活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多彩活动 彰显特色
为使素质教育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开展的大课间活动,组建了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健康个性,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
(一)组建丰富多彩的艺术兴趣小组
课外艺术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基础上,组建了篮球、汉调二黄、科技绘画、剪纸、书法、花样跳绳、英语等多个艺术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各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相应的各专业队,每周定期集中训练,以培养艺术苗子。各兴趣小组在多次展示活动或比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广泛好评。
1、合唱小组:学校始终把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艺术教育的最高追求。训练课上,孩子们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通过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2、汉调二黄舞蹈小组:汉调二黄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也是培新小学素质教育的特色之一。学校派专人负责,老师灵活组织、科学施教,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在快乐中提高,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扎实的基本功、标准的舞蹈姿态,舒展柔和的动作,令人赞叹不已。通过舞蹈训练,培养了学生健美的体形,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激发了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和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汉江上传唱着汉调二黄》《清明已煮紫阳茶》等节目在区、市各项文艺汇演中均获殊荣。
3、书法:秉承艺术奇葩,徜徉翰墨校园。书法班的孩子们个个屏气凝神,全神贯注地书写每个字,他们用或潇洒、或清秀、或刚健、或大气的笔触书写着对中华优秀文化汉字的热爱。书法班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特长,既丰富了学生的书写理念,又提升了学生的个人素质。
4、鼓号队:号角嘹亮,鼓乐铿锵。学校的鼓号队员,他们用激昂的乐曲歌颂伟大祖国繁荣昌盛,赞美多彩校园生机勃勃。这是满载梦想的笙歌,这是催人奋进的旋律。从这扣人心弦的旋律中,我们听到了培新小学稳健的脉搏。鼓号队代表学校参加多次文艺汇演,无不给与会领导,专家、同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5、科技绘画组:科技绘画兴趣小组是培新小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形式,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学生屡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均获殊荣。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同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科幻绘画小组不仅重视美术技巧的学习,还在审美与兴趣的提高上作了以下尝试:如照片写生、实物写生,合作构图等,孩子们学得兴致盎然,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增强。
6、英语小组:英语教学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学校聘请外籍教师为英语兴趣小组的学生授课,举办英语板报、英语角、英语周、英语小广播,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平台,创设浓厚的英语口语氛围。
除此以外,还依据教师特长及学生爱好,组建了花样跳绳、剪纸、篮球等多个兴趣班。孩子们剪出的不是五彩的图案,而是五彩的梦想,五彩的未来。篮球班孩子手里被赋予了灵气,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怡养了身心,又获得了体育才能的发展。
(二)精彩纷呈的文化艺术生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生活,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六一”前夕,学校都举办庆“六一”文艺汇演暨英语节活动,开展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艺术活动,艺术节上既有精彩纷呈、好戏连台的歌舞表演,又有形色兼备、风格各异的作品展示。在活动
中,孩子们用优美的舞蹈、嘹亮的歌声、铿锵有力的朗诵、幽默的相声,悠扬的器乐演奏、学生自编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展示了他们勤奋学习、热爱生活、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走近学生绘画展,你会被同学们行云流水的书法和栩栩如生的绘画所感染;去听听同学们的演讲,你就会被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演讲和优美的词章所感动;去欣赏同学们的文艺表演,你就会被同学们热情奔放的歌声和优美潇洒的舞姿所震撼。这是一个展现培新学子才华的舞台,是张扬个性的艺术天堂。同学们用他们的天赋和灵感去感悟艺术的魅力,用他们的歌声与舞姿去放飞自己的希望与梦想,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去描写人生最优美的华章。
(三)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为了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增强教师的读书意识,增加专业知识积累,提升教育品质,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书年”活动。营造浓厚读书氛围,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底蕴,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首先是制定教师读书活动方案。充分利用教研组、课题组、备课组等学习小组,机动灵活的特点,做好分组活动。从小组计划、到活动开展、到时间保证、到资料上交,环环相扣,努力追求读书活动的实效。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读书计划,让每一位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有所收获。
其次是丰富教师读书书目。针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精心挑选采购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新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学校已先后给每名教师购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方明编著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尹建莉的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书籍。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集中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个人学习与相互交流讨论相结合,摘录与撰写反思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课堂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将读书活动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学有所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认识,促进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再次是充分发挥图书室优势,落实图书借阅制度,恢复各班图书角,开展图书交换、漂流、交易活动,开展主题班会、演讲、表演、沙龙、板报、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读书交流,提高图书流通率。
(四)开办小主持人培训班
2009年,培新小学与安康电视台携手举办的“培新之声”少儿主持人培训班正式开课。学校聘请安康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李红、刘飞担任培训班的辅导老师。
培新小学的“培新之声”广播站已有多年的历史,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广播站的宣传、教育作用,使小播音员的播音水平得到提高,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主持人风采的平台,学校选拔了50名在播音方面有天赋、爱好播音主持的同学为培训班学员,特邀请安康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对小学员进行专业培训,着重培养学生与众不同的讲话气质、鲜明的个性、坚定的自信心、创造性的活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培训,学员们对声音和语言的系统训练,掌握了科学的语音发声方法,塑造了良好的个人语言公共形象。
艺术花开,绽放异彩
(一)学校收获殊誉
学校全体师生在艺术教育领域上付出了辛劳,也收获了美誉。
2009年9月21日,学校参加汉滨区教育系统“祖国颂”万人大合唱。500名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2009年9月25日,学生参加“安康市第三届学校艺术节”在百米画布上作画。他们用五彩的画笔绘出自己对家乡安康的热爱,让人赞不绝口。2009年9月27日,在安康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暨校园艺术节开幕式中, 600名学生组成的腰鼓队表演《爱我中华》,场面壮观,气势恢宏,那整齐的队伍,娴熟的动作,淋漓的表现,折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2009年9月27日,教师和学生参加汉滨区教育系统“祖国在我心中”大型文艺汇演。师生共同表演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以清新、质朴、灵动的舞姿,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教师卓有成效
广大教师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舞台上,辛勤耕耘,勤学苦练,团结协作,开拓进取,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一批批名师脱颖而出,在区、市、省级教师基本功和学科竞赛中数名教师频频获奖。以艺体部教师领衔的合唱队为基本班底而组建的学校合唱队,多次在汉滨区教体局组织的全区教职工文艺汇演中,连连夺冠,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三)学生出类拔萃。在教师们的倾情浇灌、精诚培育下,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学生代表队总能满载而归,为校争光。近年来,学生艺术作品在区、市、省级比赛中获奖300次。
培新小学通过开展素质教育,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彰显着自己的办学魅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展示了无限美好的教育空间。(通讯员 任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