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是一种美好的心境,是一个人心胸开阔、气度从容的体现。赏识他人,就是给他人送玫瑰,他人赏心悦目、信心倍增,自己手留余香、心情愉悦。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赏识学生,把赏识这“爱的添加剂”注入给孩子,让孩子产生无穷的、自信的动力。
猛,是我见得最调皮的孩子,在其他老师的眼里似乎是一位“不可救药”的孩子,我第一次给他们上《品德与社会》,他带领一帮孩子,给我来个“下马威”——险些“砸了我的课堂”,我认真地观察他、研究他、阅读他,终于读懂了他:他是个留守孩子,性格开朗、奔放,喜好展示自己,他总想在周围的人群中展示自己,慢慢地养成了好动的行为,在师生中间流下了不好的形象。他心地善良,劳动积极,爱做好事,有感召力,但又自卑、不自信。如何教育好这个孩子?我分两步走:第一步,我用激励的手段唤醒他沉睡、封闭、自卑的心,让他树立起自信心。第二步,我用赏识的目光时时关注他,矫正他不良的行为,防止反弹,对他即将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悄悄提醒或偷偷暗示,对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点”、“闪光点”刻意放大,他慢慢地变了,课堂上他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课外收敛自己好动行为,并能帮助同学。他特别喜欢上我的课,我每次上课前,他总是把黑板、讲桌整理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每篇《品德与社会》的作业,总是写的工工整整,都是“优”。我欣喜若狂。
赏识是可以“反馈”的,你赏识学生,学生就会赏识你。把赏识的微笑投给孩子吧,她就会在孩子心灵里溅出自信的涟漪;把赏识的眼神递给孩子吧,她会点燃孩子自尊的火花;把赏识、肯定的颔首点给孩子吧,她会启动孩子早已尘封的潜能;把赏识、激励的话语传给孩子吧,她会长出爱的参天大树……
上学期,我所带的三个班的《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有两个孩子是满分,其中一个就是猛。这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说,上学期的《品德与社会》质量检测我班有一名学生是满分,大家猜猜是谁?猛红着脸,一下把头埋在桌下,大家四处观察,一齐指向猛,齐声回答:“是猛”,教室里爆出来久久地掌声……(汉滨区五里镇五里小学 张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