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终身学习的开端。为此国家及省、市、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制订了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方案和措施,在“十二五”期间普及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子女教育从幼儿抓起,让老百姓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然而,时下人们对学前教育认识有诸多偏颇,亟待纠正,以有利于更好的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学前教育,使全社会形成共识,高质量、高水平办好学前教育。
一、深刻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研究证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的适应环境、顺利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其健康成长、成才。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由此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起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实施了良好的早期教育,就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其受益终身。我们传统的观念认为,孩子上小学之前,只要健康不生病、吃好、喝好、玩好、睡好就很好了。孩子小,啥都不懂,长大了,进了学校自然有老师教,那是再学也不迟,何必劳神费力,揠苗助长。殊不知,这种错误的认识,白白的浪费了对幼儿教育的大好时机,即使以后花加倍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定能赶上来,而且,在幼儿时期一旦形成不好的品德和习惯,想纠正就困难了。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端正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学前教育刻不容缓,牢牢树立“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理念。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适宜的、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前教育能够积极的促进儿童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学习动机、求知欲、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的全方位的发展。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学前教育的“保”与“教”
要转变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错误认识。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会算几个数学题、会写多少个汉字、会背几首古诗词、会唱几首儿歌,幼儿园的质量就高。这种错误的认识恰恰违背了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我们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天性和认知规律,珍惜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科学保教,切忌揠苗助长,违反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学化”“成人化”的倾向发生在学前教育的阵地上。而且这种单纯的、简单的对幼儿进行机械的学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不但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内在的学习动机,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会使孩子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学前教育要保教并重,要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通过观察、感知体验、享受快乐童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重视幼儿的“保”,从安全、卫生、活动等方面高度重视,特别是要科学的制定膳食结构,合理搭配营养,使幼儿的生理得到健康发展、智力得到科学的开发。
虽然,学前教育以游戏为主,但是还必须坚持学前教育的特点即全面性和启蒙性,其最终目的是教会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促使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诸方面得到发展。
三、客观、全面认识幼儿教师,准确的为幼儿教师定位。
幼儿园教师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和带孩子的保姆差不多,充其量教孩子唱唱歌、读读拼音、认认汉字、数数数-----,其实这是一种肤浅的认识,甚至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我们亟待要改变这种认识,为幼儿园教师重新定位。首先,幼儿园教师是全能的多面手。新时期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更需要在说、唱、舞、乐器演奏等方面都能独当一面。所以,要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更难。其次幼儿园教师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善于与孩子互动交流,示幼儿为自己的孩子,从吃、喝、拉、睡、玩等全方位的关爱每一个孩子,教会每一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第三、幼儿教师既要师德高尚,又要“行为示范”。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是幼儿走出家庭受影响的第一人,对幼儿的作用是终身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怒一乐、一苦一笑、一唱一跳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有位教育家说过,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关键是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的爱他、期望他、教育他,有爱就有希望,有尊重就有自信,有信任就有发展。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幼儿教师就是造就天才接力赛的第一人。所以,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幼儿教师,重新定位幼儿教师,尊重幼儿教师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充分发挥民办幼儿园的作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当政府大力提倡举办公办幼儿园之时,很多民办幼儿园忧心忡忡,为自身的生存,为自己的发展,为幼儿园的生源,为投入不能回收而担心。而这些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当各乡镇公办幼儿园建成招生后,尤其是学前一年免费启动后,民办幼儿园幼儿的流失几成定局, 很多家长难免不产生这样的认识:一是公办幼儿园质量好;二是公办幼儿园免费。因此,民办幼儿园将面临严峻生存的挑战。民办幼儿园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很可能关门大吉了。鉴于此,亟待转变社会对民办幼儿园的认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兴办幼儿园”《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指出“从2011年9月起,全省所有公办幼儿园免收入园费,政府按一定标准给予补助。民办幼儿园比照公办幼儿园免费标准减收保教费,所需经费由省市县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学前教育是每一个人一生生活的基础,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石,是科教兴国的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程度越高,对社会越有利;覆盖面越广,对国家越有利。学前教育是普惠性的,普及与普惠是相辅相成的,要普及就必须普惠,只有普惠才能普及。让老百姓的孩子上得起园,普遍惠及每一个幼儿。因此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既包括公办,又涵盖民办。目前,在公办资源极少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是解决学前教育普及率的重要力量,偏远的行政村、较小的小区民办幼儿园解决了幼儿入园问题,为老百姓解决幼儿教育的难题。今后,在大力举办公办幼儿园时,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加强教师培训、规范收费,提升办园质量,打造一批民办幼儿园的品牌园,形成公办民办齐头并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大好局面,让所有的幼儿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五、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其对学前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前教育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民生工程,政府不再是观众或裁判员,而必须是运动员或教练员;不仅要夯实责任,积极参与,而且在统筹规划建设、资金拨付上全力支持,充分发挥指导、主导作用。“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教育、发改、财政、编办、人社、卫生、计生、建设、土地、规划、公安和物价等相关部门,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陕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政府要对学前教育加大扶持力度,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入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市县(区)政府要建立年度考核奖励机制,制定考核标准按照考核等赐给与相应奖励”, 政府财政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督查,每年将督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办好学前教育是一件惠及千家万户和子孙万代的民生工程。它需要我们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它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站在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认识学前教育,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学前教育,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汉滨区教育局 张远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