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部门信息> 正文内容

区水利局:“三项机制”在水利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时间:2016-08-12 17:26  作者:孟宪鸿源自:区水利局

“这条泥泞路10几年没硬化,多亏了区水利局派来的第一书记姚顺金多方筹措争取资金30万元,现在终于打起了这条300多米、惠及三个村民小组共400余人的水泥道路,这不,他还谋划着修建跳佳木斯的活动广场呢。”石梯镇冯山村村民冯尚群这几天心里乐开了花,掰着手指对笔着诉说着姚书记带领村民修路、扯水、拉电、捐资助学的事,亲身感受着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老冯眼里泛着幸福的泪花.这是区水利局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出台的“三项机制”的生动实践。

近几年,区水利局建立了《后备干部人才库》,出台了《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等选人用人制度,为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全区水利建设事业“追赶超越”提供了愿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人才队伍。今年该局结合省市区委提出的“建立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局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认真研究、领会文件精神,把握政策界限,把“三项机制”与水利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选派6名年轻有为、政策理论水平较高、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包联村的第一书记和脱贫攻坚工作队员,注重从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这些同志,为他们注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派驻干部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一线,在项目争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方面持续加力,努力帮助对口包联的石梯镇冯山村、大石村、迎春村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争取主动权,打好漂亮仗,以早日甩掉贫困的帽子。该局选派到大石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技术干部关钰泉到任后,鼓起劲来抓发展,俯下身来拔穷根,以水利人等不起的精神,输不起的勇气,调查走访全村106户贫困户365人的生产生活现状。面对现实,怎样如期够格脱贫,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项目、跑资金、搞协调……最终,关钰泉和村干部将发展园区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引擎,建立“产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带动模式,随后,他挨家挨户做工作,目前共流转土地2400亩,建设药材、养殖、经济林4个产业园,已发展生猪养殖1000头、羊600只、鸡存栏500羽……大石现在实现了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全覆盖,全村八个组分为三大片区,指定了相应的产业发展道路。决战贫困,同步小康,大石村干部群众正同心合力,铿锵前行。

“我被组织选派到迎春村担任第一书记半年时间了,刚参加工作,组织就给我了难得的锻炼机会。这里勤劳淳朴的山民暂时没有摆脱贫穷,我认为拔掉穷根关键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贫困村民选准致富项目,增加经济收入,早日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区水利局年轻的大学生李尚志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小李到任后和村干部面对该村的贫困现状,及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目前已给村上8户贫困户送去鸡苗3500羽,增强了群众的造血功能。目前,该村2处饮水工程、500亩产业园区、100亩蔬菜基地项目已在积极申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