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部门信息> 正文内容

区信用联社四结合四精准全力做好金融扶贫

时间:2016-06-23 11:10  作者:源自:区联社

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联社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及省联社《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以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为己任,积极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做好“三个结合”,实现“三个精准”,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建档立卡与评级授信相结合,实现数据精准对接。全区信用社在各镇办建档立卡基础数据上,完善在册贫困农户档案管理,准确掌握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状况、脱贫需求等信息,由镇办、村组、信用社联合组成“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小组,对全区443个行政村的45900户贫困户逐一开展摸底调查、评级授信,实现“一户一档”,按照“阳光办贷”流程将评级结果进行公示。目前已对符合条件的31271户贫困授信总额13.56亿元,其中当年拟脱贫的45个贫困村授信4746户,授信总额2.01亿元。这些贫困群众凭借《授信通知书》,直接在所辖网点办理金融扶贫贷款。

信贷政策与脱贫任务相结合,实现政策精准对接。汉滨联社主动作为,加强与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协同合作,横向联动,形成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扶贫合力,通过制定《汉滨区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实施“5321”(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扶贫贴息)信贷政策,执行5.833‰优惠利率,比同等期限利率降幅近30%。落实金融扶贫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对接财政部门安排专项风险补偿资金,用于扶贫小额贷款产生的风险补偿。针对贫困户有存量贷款、资金需求量超过授信额度、借款主体不合格、资信等级低等类问题,制定了“不与陈贷挂钩、增信增级”等专项措施,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题。截至610日,累计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3144万元,当年脱贫重点村发放3880万元;发放能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的产业大户、家庭农场、扶贫示范企业等贷款917万元,推动脱贫攻坚见实效。

信贷管理与服务保障相结合,实现服务精准对接。各信用社组建村风控小组,由包片客户经理、村组干部、镇联干部、驻村工作队共同参与风险防控工作,畅通已授信贫困户贷款发放绿色通道,强化信贷值周制度,公开扶贫贷款办理流程、客户经理的服务片区和联系方式,推行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实现助农E终端在全区487个行政村全覆盖,贫困群众实现足不出完办理小额存取、转账、缴费等业务,最大限度减少偏远地区贫困群众获取金融服务的成本。同时,以2016年“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为契机,印制5万余份金融扶贫宣传资料,深入贫困村开展常态化的金融服务、扶贫知识、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持续跟进贫困群众金融需求,提高发展产业积极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

包村帮扶与金融扶贫相结合,实现优势精准对接。按照区委区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联社负责包抓沈坝镇西元(2016年重点脱贫村)、桥头、富田三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抽调9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职工,成立3个脱贫攻坚工作队,多次深入沈坝镇扶贫一线进行调研,选派沈坝分社主任任西元村第一书记,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到位”;沈坝分社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办事流程,对于全镇1618户贫困户逐户建立了贫困人口经济档案,实现西元村142户贫困户评级授信全覆盖,已发放金融扶贫贷款1460万元。对于2018年、2019年拟脱贫的富田村、桥头村,超前谋划,对符合条件的892户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有效授信面达到100%。此外,通过在西元村建立5万元产业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鸡苗、种猪、菌类等产业项目发展,第一批2924只鸡苗全部发放到位,同时积极联系辖内专业化养殖合作社,签订了合作社、信用社、农户三方回购协议,为家禽产品找好销售出路。在抓好产业发展和金融扶贫的同时,出资5000元,完成了西元村4公里村级公路绿化,为西元、桥头、富田三村“两委”配备了3套电脑及打印复印一体机,改善基层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