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汉滨区财政局 汉滨区水利局关于上报《汉滨区恒河河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方案》的报告 | ||
索引号 | 公开目录: | 通知公告 | |
公开责任部门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16年03月18日 | |
有效性 | 未知 | 公开日期: | 2016-03-18 16:23 |
汉区财建〔2016〕21号
汉滨区财政局 汉滨区水利局
关于上报《汉滨区恒河河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方案》的报告
市财政局、水利局:
现随文报来《汉滨区恒河河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实施
方案》,请予以审批。
汉滨区财政局 汉滨区水利局
2016年3月18日
汉滨区财政局 2016年3月18日
恒河河流农村水电增效扩容
改造实施方案
一、河流水能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㈠河流水能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恒河为汉江北岸月河上较大的一级支流,属汉江二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汉滨区叶坪镇桥亭岩屋沟脑,由北向南流经安康市汉滨区的叶坪、大河、运溪、恒口等乡镇,于汉滨区恒口镇汇入月河。恒河流域北高南低,整个流域位于北纬32?45′~33?15′,东经108?40′~108?50′之间。全流域面积975km2,主河道长113km,平均比降5.94‰。流域上游河谷狭窄,山高坡陡,人烟稀少,植被良好;中游河谷略开阔,山势较平缓,人口渐多,植被稍差;下游属月河川道,地势平缓,人口稠密,垦殖率高,是汉滨区的主要粮食基地。恒河流域具有丰富水力资源,恒河流域内梯级开发以发电为主,辅以灌溉等综合效能。流域水能可开发量1.4万kw,已开发量1695kw,占可开发量的12.1%,恒河流域规划了十级电站,已开发四级电站(叶坪电站、洄龙电站、王家梁电站、大王庙电站,总装机容量1695kw),尚有0.79万kw水力蕴藏量亟待开发。
㈡恒河流域2000年之前投产的农村水电站情况
依据《安康市汉滨区恒河流域水能规划》及河流增效扩容改造编制大纲要求属于本次扩容范围2000年前的电站只有叶坪水电站和洄龙水电站。叶坪电站于1976年投产使用,装机150kw,于2014年已增效扩容。洄龙水电站上承拟建的牛背电站,后接百家台电站,洄龙水电站始建于1981年,装机一台125kw,因建设标准低,挡水建筑物为临时堰坝,不能保证正常运行,电站停产10年,1998年中原镇与安康市恒河洄龙水电有限公司签订开发经营承包协议进行改造,对原电站引水工程进行了全面整修、改造、加固、提高,电站装机为2台320kw,设计水头23m,年发电量171.9万度,年利用小时数6104小时。
㈢因水电站建设导致的河流减脱水情况
洄龙水电站为引水式水电站,装机320kw,引水总长1320m,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意识的制约,引水式电站均未考虑生态基流问题,由于水轮机组能效下降,发电耗水量相应增加,引水式电站枯水期运行导致部分河段减水脱流有上升趋势,拦河低坝与厂房之间形成1.5km的减水河段,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舆论与关注,急需技术改造,扩容增效。
二、改造项目及实施安排
㈠改造项目情况
1.前期工作情况
本次将洄龙水电站纳入恒河河流生态改造电站增效扩容改造的项目,洄龙水电站位于中原镇骆驼村,属于汉江流域的二级支流,月河一级支流恒河中上游的水电开发工程,该工程距中原镇500m,距恒口镇60km,洄龙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初步设计已于2015年12月7日通过市水利局初审,2015年底报省水利厅待审查。
㈡主要改造内容及工程量情况。(具体见附2-1)
1.无节制生态泄流孔
洄龙电站为引水式电站,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意识的制约,该电站未考虑生态基流问题。根据陕水电发[2007]6号文规定,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流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这是一个必须保证的最低下限标准。本项目需增设无节制生态泄流孔,并配置流量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进行生态流量在线实时监控。洄龙电站采用多年平均流量的10%计算出的生态流量为0.41m3/s,即此次增效扩容设计径流预留生态流量0.41m3/s,以维持坝址至厂址之间恒河段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下泄流量公示牌,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划定生态安全红线,禁止在生态红线内和生态敏感区建设。
2.引水建筑物
本次设计对明渠不做变动,只是对部分渠道进行侧墙砼喷护,以减小糙率,扩大过流能力。引水口布置在拦河坝左岸,后接一段隧洞进入明渠,明渠长1320m。渠道设计纵坡比1:1000,断面为梯形,底宽1.5m,渠深2.0m,侧墙坡比1:0.15。
3.压力前池和管道
⑴前池
前池为地上建筑物,全长25m。其中包括渐变段、池身段、进水口等组成。前池正常水位596.85m,最高水位597.49m,最低水位595.20m;前池侧墙顶高程598.0m,前池池身底板高程592.6m,进水室底板高程593.2m;前室扩散段长6.25m,底坡坡比为1:2.5;池身段长10.75m,宽5.0m,进水室长2.0m,宽5.0m,内设拦污栅,池身边墙采用M7.5浆砌石砌筑,顶宽0.8m,背水侧坡比1:0.4,经计算,抗滑抗倾均满足规范要求,前室底板和侧墙采用C20砼衬砌,厚度分别为0.4m和0.2m前池压力墙采用浆砌石砌筑,墙高5.8m,顶宽7.0m,压力管道从压力墙穿过。前池设放空管,管径500mm,用闸阀控制,闸阀井设在溢流堰侧。溢流堰紧靠前池布置,堰顶采用折线堰,堰顶高程比正常水位高0.1m,为596.95m。
⑵压力管道
原设计为单机单管供水,压力管道为2根ф800mm管径的钢筋砼承插管。按照不增加机组台数原则,本次机组为2台,总装机820kw。根据机组额定流量1.54m3/s和2.63m3/s计算,压力管道管径分别为1.0m和0.8m。敷设形式为暗埋。
管材选择:水头20多米,长度93m,从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选择承插式玻璃纤维管,单根长度9m,重量较轻,便于安装。由于压力管道为承插式接头,有柔性橡胶圈,且斜坡管线长度只有81m,共9根管,不设伸缩节。
管道附件:管线沿程做砼管床,包围角度为120度,下垫1cm厚橡胶垫。前池压力墙兼做上镇墩,下镇墩长3.0m,高2.52m,顶部与地面齐平。
4.机组尾水流道改造
本次设计,厂房不变。对机组尾水流道进行改造。原厂房建筑尺寸为18?8m(长?宽),地面高程574.13m,最大高度8.89m。本次设计,机组中心间距8.0m,尾水室底板高程569.28m和570.39m。经过复核现状厂房机组尾水流道水工建筑物尺寸,不满足改建后所选机型过流条件,故本次设计根据机组布置,初步拟定尾水渠槽宽度维持现状,仅根据扩容机组调整渠底比降。具体措施为:拆除原浆砌石尾水坑,根据扩容机组新建C20钢筋砼尾水坑,尾水涵洞底板采用钢筋砼浇筑,1#机组尾水涵洞统一比降为i=1/100,2#机组尾水涵洞统一比降为i=1/500,原尾水涵洞侧墙表面采用环氧砂浆抹平,降低流道糙率,提高过流能力。
5.机电设备改造
电站建设后大多设备从投运发电至今已运行多年,设备陈旧、老化严重、效率低下、损耗量大,该站大多设备均已接近或超过其正常使用寿命,且大部分设备属高耗能及淘汰产品,无备件更换,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增效扩容洄龙水电站,提高机组发电效率,可以充分利用流域水能资源,提高电站发电量。同时,通过更换机电设备,不但可以新增固定资产,提高设备完好率可以享受国家对设备技改的优惠政策。
⑴水轮发电机组
改造前:
设计水头:23m 设计流量:2.5m3/s
装机容量:2?160kw 平均发电量:171.9万kw?h
年平均利用小时:6104h
水轮机型号:HL260-WJ-50 二台
发电机型号:SFW-160-10/740 二台
改造后:
设计流量:4.15m3/s
装机容量:500+320kw 年平均发电量:332万kw?h
年平均利用小时:4054h
水轮机型号:HLF13-WJ-54 HLF13-WJ-66
发电机型号:SFWE320-8/850 SFWE500-10/1180
⑵输变电
改造后:
变压器型号:S11-20/10.5
变压器容量:1000KVA
㈢投资及资金筹措
1.工程改造总投资为299.97万元,水电站河流生态修复投资4万元,合计总投资303.97万元。
2.资金筹措方案。工程合计总投资303.9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为106.60万元,其他4万元,剩余资金由项目业主自筹。
㈣实施安排
洄龙水电站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建设工期起止年限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底完成全部工程。
三、建设和资金管理
1.对项目单位改造实施进行有效管理的措施:
由区水利局监督项目单位履行好项目法人职责,要求督促项目法人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项目法人代表担任。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设技术组、质量安全监督组、工程进度组和财务管理组。
2.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严禁违法分包、转包。
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文件、工程质量要求及工期进行施工。需变更部分,要严格履行变更手续。项目法人应在工程实施期间,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进度及安全度汛的关系,并按规定制定相关应急预案及度汛预案报上级部门审批,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和度汛预案。
3.项目管理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拨款程序,加强资金监督检查,把好竣工验收审计关。
工程完工后,项目法人组织初步验收,在初步验收合格的基础上报请项目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项目主管部门依据有关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及验收评价标准,及时组织由设计、质检、监理、管理等单位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进行竣工验收,并填好验收卡,签字后存档备案。
四、长效机制
1.建立河流水量生态调度长效机制
水电开发带来诸多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水资源统一调度和管理机制,水电企业都以各自的经济效益为目的对水资源进行调控,不科学的水库调度方式为河流生态埋下了隐患。逐步建立起促进河流生态健康的生态调度长效机制成为关键所在。
进一步加强流域水量统一管理,通过建立生态调度补偿机制,落实生态水量,遵循近自然水流情势和因地、因时、因物种制宜的基本准则,逐步建立起面向河流生态健康的长效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健全的、细节化的科学调度体系,这一体系要确保能够打破地方和企业的既得利益的约束,实现对流域内水资源的有效调度,尤其是在非防汛抗旱时期的日常调度,确保全流域的生态流量。必须建立流域关键节点生态流量目标体系,明确每个节点必须确保的基本流量,为流域生态环境安全提供水量保证。
生态调度是一种在实现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等社会经济多种目标的前提下,兼顾河流生态系统需求的水库调度方式,是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审视河流系统的特性,其本质是在开发水力资源过程中,真正建立起一个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的内在关系。
2.建立电力梯级联合调度长效机制
水能资源具有流域特性,对流域梯级电站进行联合调度,实行统一管理,有利于实现水能资源的高效利用,充分发挥梯级枢纽的综合效益。
恒河流域梯级联合调度措施:由恒河流域开发业主设立恒河流域水力梯级开发调度中心,梯调中心根据流域来水量及水资源总量情况,在保证流域内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满足的前提下,合理分配调度水资源。梯调中心对外负责接受电网调度中心的调度命令,对内负责各电站的统一优化调度工作,即梯调中心上报发电计划,电网调度中心审核下发梯级发电总负荷,梯调中心根据发电总负荷对梯级电站实行优化发电调度,只在特殊情况下电网调度中心才直接调度到单个电站。恒河梯调中心的调度方式:一种是电网下总负荷给梯调中心,梯调中心在满足电网要求的基础上对梯级各电站实施发电优化控制调节;另一种方式是电网直接控制调节梯级各电站,梯调中心负责监视运行。
3.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⑴全文化建设首先在于加强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因此,要把培育安全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⑵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保证组织到位。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监督网络,明确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规范各级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配备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人人保安全,有效行使安全监督管理职能。
⑶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到位。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定期进行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贯彻“勤查、严管、重罚”的方针,对各层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
⑷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确保素质到位。一方面,通过制定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逐步形成竞争机制和奖罚机制;另一方面,要狠抓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和继续教育,实行持证上岗,大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
五、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洄龙水电站增效扩容后总装机容量为820kw,通过计算,增量年发电量为232?104kw?h。按改造扩容总投资299.97万元计算,该工程增量单位千瓦投资为5999元/kw,单位电能投资为1.30元/kw?h。
本水电站上网电价为0.31元/kw?h,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5.46%,财务现值为111.26万元,投资回收期为5.90年。按平均电价0.31元/kw?h计算时,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6.60%,大于规范规定的社会折现率10%,经济净现值ENPV145.38万元大于零,效益费用比大于1.0。
2.社会效益
通过对老旧、高耗能的配电设备和控制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站运行管理自动化水平,降低电站运行管理费用,增加发电企业利润,将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实施后,不仅可以解决电网电力供需矛盾,满足当地工、农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用电的需求,推动和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增加税收和扩大就业机会,社会效益明显。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生态调度,确保非防汛抗旱期间和流域关键节点的生态流量。通过增设无节制生态泄流孔,进一步保障了河道的生态基流,明显改善河段减水、脱水等生态问题,河道生态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对流域的生态环境修复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生态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