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汉滨区申报的安康火龙和王彪店黄酒酿造技艺等两个项目成功入选该名录,使汉滨区省级非遗项目总数达到10个之多。
安康火龙是劳动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独创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主要表现形式有舞龙、烧龙和祭龙。舞火龙者在烟花四溅、爆竹齐鸣和锣鼓助威中,呈现出各种舞姿变化,以火龙不被烧伤、炸伤为胜利;烧火龙者则以燃放花筒、爆竹烧、炸火龙为乐趣。火龙舞者以“龙抬头”“龙打滚”“龙摆尾”“龙行云”等组合为表演动律,耍宝人和舞龙者的表演配合,在统一节奏中充分发挥个体变化,使舞龙画面更具有审美价值和震撼力。火龙是节时岁事村落欢庆的文艺形式,它由民间应时应事而组织,青壮年男人参演,百姓自愿参与所形成的大众的、广场的、夜晚的狂欢活动,在陕西民间传统文化大家庭中具有独特性。
王彪店黄酒是当地百姓解乏顺气、养生康体的日常饮品,也是招待宾客、馈赠亲朋的佳品。它有800多年历史,其酒精度15-20度,不含糖,色如琥珀,醇香浓郁,具有舒筋活血、滋阴补肾、益肝脾、强腰膝、明耳目、清热解毒、顺气止疼等作用。由于各家各户配药和饮用习惯不同,王彪店黄酒形成了百家百味的特点。当地俗话说:“过年做黄酒,显得家富有。”因黄酒是自己家产,可以让客人尽兴饮用,不显得寒酸。同时,黄酒有营养,不伤身,故而有“收罢秋,谷入仓,陕南村户米酒香”之美谈。因王彪店黄酒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发展、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酒、卖酒、唱酒歌等黄酒文化,在安康乃至中国酒文化中独树一帜,是安康先民留下的优秀文化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