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汉滨区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发展规划 > 正文内容

关于汉滨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件名称 关于汉滨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5年06月16日
有效性 未知 公开日期: 2015-06-16 10:10

关于汉滨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526日在汉滨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汉滨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

2014年,是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收官年,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区上下按照“一抓三建一统揽”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战略,以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生态文明、改革创新为抓手,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应对经济增速换挡回落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健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0.39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49亿元,增长30.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22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90元,增长1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72元,增长12.5%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年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1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4.22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3.99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10.544.844.7,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6.9%,较“十一五”末提高8.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农业产业发展稳步向前。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69亿元,增长5.0%。粮油生产稳步发展。完成粮食播种面积80.8万亩,产量21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7.4万亩,产量4.4万吨;农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70个现代农业园区全面建设,42个已基本建成,当年完成投资7.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鼎兴、双龙、惠盛跻身省级园区,中梁子等12个园区新进市级园区,全区省、市级示范园区达27个;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生猪产业稳定发展,阳晨牧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生猪饲养总量118.7万头,肉类总产量5.8万吨,增长2.8%。蔬菜种植面积24.2万亩,产量38.9万吨,其中新发展设施蔬菜2500亩。林果园管护“十百千万”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建成了全省最大的县域经济林果产业基地。14个万亩核桃基地镇、9个茶叶基地镇建设稳步推进,千亩村达156个,百亩户528户,建园质量不断提高。“陕茶1号”被授予国家茶叶发展新品种。渔业规模化养殖水平全面提升,全区水产养殖面积8.34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1.4万吨。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以五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突出项目带动、企业培育,保持了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规模工业提质增效,全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62.2亿元、增加值50.9亿元,分别增长21.2%17%;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等支柱产业加快壮大,全区支柱工业产值达140.6亿元,增长19.4%,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企业培育卓有成效,全年新培育规模企业7户,规模企业总数达96户;狠抓工业项目建设,皓翔塑钢门窗及新型节能材料等11个项目竣工投产;五里工业集中区加快建设,入园企业累计达到87户,集中区聚集效应更加凸显。集中区内已初步形成“三纵三横一环四桥”的交通格局,供水、供电一期工程相继建成,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累计投资达5亿元。服务业发展企稳向好。围绕市场抓规范,加强协调服务,加大限上企业培育力度,发展生态旅游,完成服务业增加值93.99亿元,增长9.1%,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57亿元,增长10.2%。商贸发展势头强劲,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规模服务企业40户,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限上服务业企业累计达到139户。泸康物流园、宝业仓储物流园、康安富硒食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全区物流仓储、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双龙国际旅游度假区如期开园,流水镇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小镇”,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游客638万人次,增长17.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增长15.6%

()投资拉动作用凸显。坚持“项目是全局,全局抓项目”的理念贯穿始终,以项目建设促进投资增长,投资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用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准施策,精细落实,夯实“五位一体”责任制,加强协调配合,着力跟踪督办,88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1%,其中,市级考核项目10个,完成投资14.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16%,超计划任务11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再创新高。在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拉动下,通过夯实工作措施,举全区之力抓落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4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8.7%,同比增长30.2%,增速增量均为全市第一。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63个,新开工项目108个,其中投资过亿元建设项目达44项目建设环境更加优化。强化协调服务,集中开展了干扰重点建设项目建设的“五霸”专项整治活动,为项目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5个,到位资金29.2亿元,完成计划的104%当年新引进招商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合同履约率100%,资金到位率84%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按照“111020”人口空间布局规划,通过农民进城落户、陕南避灾扶贫搬迁、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实施,城镇化率达到50.8%中心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继续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抓好城东大桥、富强机场等52个中省市重点项目的征收安置和环境保障工作,征收房屋9万平方米,征收土地3833亩,建成安置房6.5万平方米;全年农村居民进城落户2.4万人;殡仪馆迁建项目建成投用,马坡岭水厂提质扩能、天然气管网入户、城市供水管网延伸等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恒口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大道、月滨大道、月河堤防、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镇村社区建设步伐提速。新型城镇化工作稳步推进,恒口省级重点镇和五里、流水、瀛湖三个区域副中心镇加快建设,当年完成投资6.37亿元;七堰等20个重点社区建设已初具规模;4910套搬迁安置房完成主体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良好,开工建设4684套,续建项目建成2200套;2640户棚户区改造任务全部完成;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全面启动,县河红升村、五里牛山村等12个首批美丽村庄规划编制已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力。完成水利投资2.2亿元,建成安全饮水工程61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5万余人。新修堤防工程10.7km。完成流域治理面积120km2 。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8座。新修基本农田1.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7万亩,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完成交通投资2.56亿元,新建通村水泥路122公里、示范路65公里、连户路578公里。恒大路、丁纸路、香双路、陈家山桥、黄金峡桥、香河口桥建成通车。石梯汉江大桥等一批路桥工程开工建设,农村道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完成投资7000万元实施农网改造784杆公里,新增更换配变194台,升级改造1.33万户,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扎实推进。生态创建成效更好。启动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工程建设,编制完成了《汉滨区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全区共完成各类造林14.5万亩,双创通过国家评估,瀛湖湖泊生态环保试点工程、天然林保护、汉江绿化、沼气池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大同、吉河等重点集镇垃圾填埋场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五里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恒口、流水、大竹园等7个镇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节能减排顺利推进,整治污染力度进一步加大。成功争取到润物新能源公司沼气发电国家新兴战略性能源项目国家补助,填补了安康市新型战略性能源项目空白。强化公共机构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预计全区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156.75万吨标煤,万元GDP能耗降低4.7%,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2%,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359天,保持全省最好水平。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民生工程大力实施。全年实施民生十大工程242个子项目,完成民生投入32.79亿元,占区级公共财政支出的80%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全区新增城镇就业4467人,再就业安置21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7%以内;发放创业小额贷1.14亿元,扶1386人创业,带动1.2人就业;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517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人数分别达到3.8513.88万人,新农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合)率分别达到99.7%99.9%五保户集中供养、低保提标、社保、农保、残疾人保障、高龄老人补贴、优抚对象补助等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区级敬老院、中原敬老院、5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6个农村幸福院建成投用,晏坝、大河、洪山等区域性敬老院加快建设,社会化养老体系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全年脱贫2.92人。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一如既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年实施教育重点项目212个,新建、改扩建校舍及运动场25.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5亿元。东坝小学、江北小学等10个城区教育资源整合项目有序推进,创建了26所市级“美丽新校园”,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2014年高考全区各类考生达本科线5312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全面推广“茨沟模式”,组建了169个责任医师团队,6个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建成投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农合区镇两级住院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2.3%85.4%;持之以恒坚持文化惠民工作,建成“户户通”标准化服务站42个、基层文化场所120个、标准化百姓大舞台10个,开展了“欢乐安康年”、“我要上龙舟节”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8000余户,完成农村电影放映8988社会管理不断加强。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的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党群干群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事业发展的动力进一步激发。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矛盾化解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形式持续好转,食品药品监管实现镇办全覆盖。

()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着力改善发展环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完成区政务大厅搬迁扩容,进驻单位36个,实行“一站式”集中审批服务;优化审批流程,积极承接省市下放审批事项,对全区41个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集中清理,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2项,公开权力清单306项。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全区参与分类的800多个事业单位全部完成分类工作;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配合市相关单位,完成了中心城市公交和出租车管理职能、汉滨公安分局管理体制、中心城市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开展,健康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年流转土地面积1.2万亩。全年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14个,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10扶贫“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中小企业,与建行合作开展“助保贷”业务,帮助中小企业融资16亿元;尽量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等问题,辖区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78亿元,同比增长17.57%;创新融资方式,采用BOT模式为五里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殡仪馆等3个项目融资1.3亿元,为五里工业集中区在省级融资平台成功融资3000万元,另为五里工业集中区在省级融资平台融资1.5亿元正在办理相关手续,为阳晨公司申请美国贷款1.76亿元,已通过国家七部委联审正接受美国专家咨询。为全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引进社会资本投资开辟了先河。惠民补贴资金“一卡(折)通”兑付方式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信用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各项准备工作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2014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2015年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仍然很大。一是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意味着进入增速换挡期,更意味着增长动力的转换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科学认识和积极适应新常态。二是我区经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市场整体疲软、房地产市场低迷、家电下乡补贴政策退出、矿产企业相继关停、电商对实体店的冲击等影响,我区部分产业、部分行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GDP总量与目标任务相差4.61亿元,欠目标增速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欠目标增速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欠目标增速0.9个百分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三是资源环境约束更紧更严,发展环境不优,谋划的重大产业项目推进缓慢。四是改善民计民生的任务依然繁重,财政保障依然困难。

二、2015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结构转型,全力推进汉滨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的关键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顺利迈进“十三五”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汉滨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综合分析各方面有利增长因素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十二五”规划目标,2015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建议如下:生产总值完成242亿元,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5.2亿元(含高新区70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收入完成19.1亿元,增长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85亿元,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1亿元,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物价涨幅控制在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2.7%,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5%,二氧化硫等减排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安康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省定标准。

围绕上述目标,全区上下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规划引领,努力谱写“十三五”发展新篇章

深入总结“十二五”规划实施经验,以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为目标,认真分析“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美好蓝图。努力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2014年,虽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指标提前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但由于大的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仍有部分“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还有不小的困难,如经济总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为此,2015年全区上下要紧紧围绕各项目标任务,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为十二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画上圆满的句号。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对于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作用、前瞻作用、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我区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汉滨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按照《全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要求,明确各阶段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实现路径和重大举措,立足汉滨实际,把握时代背景,理清发展思路,全面推动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使十三五规划成为指导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实现汉滨经济持续较快、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呈现稳中快转的新态势

按照农业生态高效、工业提质增效、商贸一片繁荣的经济发展思路,切实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突出工业的支撑地位,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三产发展活力,协调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调优做强,继续保持农业发展好势头。着力抓好农业园区提升、主导产业增效、经营主体培育三大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5%一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建好50个重点园区,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园区10个以上。支持阳晨、鸿盛、忠诚、鼎兴等省市级园区扩张园区和产业规模,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生产能力和园区效益,向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标迈进。支持京康茶叶、尚硒蔬菜等园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引领全区农业园区建设。二是提升主导产业发展效益。着力打造阳晨富硒猪肉品牌,加快生猪产业体系和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生猪饲养量巩固在120万头。新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加快推进22个核桃基地镇、9个茶叶基地镇建设,全年新发展核桃3万亩,茶叶1.6万亩,进一步把全省最大的县域林业产业基地做实做强。积极发展水产特种养殖和池塘健康养殖,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5万吨。三是着力经营主体培育。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培育和扶持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建成家庭农场30家,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0家。大力扶持阳晨、奥信秦东、正森、汉水韵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组建产业联盟,引领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扩量提质,全力以赴抓工业。坚持循环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打造循环产业链条,促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34亿元,增长26.6%,工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18.1%一是做强工业集中区。坚持把五里工业集中区作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聚合资源,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完成集中区供电、供水及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集中区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闽台产业园和产业孵化园等项目建设进度;新引进入园企业13户,集中区实现产值100亿元。二是做优支柱工业。重点围绕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等支柱工业,着力推进协作配套,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促进产业向中高端产品进军,逐步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三是做大规模企业。打造“富硒”品牌,着力建设“富硒食品和再生资源利用”两条产业链,带动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力争当年新增奥信秦东魔芋食品等5户企业产值过5亿元,正森食品等10户企业产值过亿元。扶持培育10户以上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全年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增长29.5%,增加值达到66亿元,增长20%提升激活,增强三产内生动力。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培育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娱乐、金融保险、家政服务、体育保健、服务外包、健康养生、文化休闲等新兴服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闽台产业园、秦巴明珠商贸城、秦楚川渝物流园、诚鹏机电城、泸康物流园(二期)、宝业仓储物流园、元辰粮油批发市场等一批商贸服务项目建设。提升交通运输、宾馆餐饮、包装仓储等传统服务业的质量效益,打造城市中心商业圈,满足城乡居民多元消费需求;全年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0户,规模以上服务企业10户,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1亿元,增长13%;精心打造旅游产业。加快安康双龙国际旅游度假区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双龙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国家4A景区的评定,确保恒口三石未来水世界如期建成开园,启动鱼姐河旅游综合开发、汉水丝园文化产业园等旅游项目建设的规划设计。着力开发参与性强的乡村旅游项目。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强化营销宣传,规范旅游服务,实现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

()坚持项目带动,努力构建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全力以赴抓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以上,以项目建设引领汉滨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继续突出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全区计划实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116个(含恒口示范区),总投资36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00亿元。重点前期推进项目90个,总投资380亿元;强力推动项目建设。皓翔铝材、奥信秦东魔芋食品等65个新建重点项目,抓紧排出开工时间表,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力争所有的新建项目都能在上半年开工建设;对泸康白酒迁建、五里园区产业孵化园等51个续建、改扩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对90个重点前期推进项目,精心策划包装,逐一制定推进方案,突出抓好绢云母深加工、秦楚甘川渝大型物流园区、挂榜山生态文化园、关庙新型材料产业园等20个以上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力促10个以上重点前期项目能够落地加强国投项目争取。借助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机遇,准确把握国家投资重点,努力寻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领域的有效对接点,精准谋划一批大项目,围绕要素供给求突破,积极对上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十三五”规划,努力为争取资金扶持打好坚实基础。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报批土地利用调整规划,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用地潜力,全力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落实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加快审批步伐,搞好各方衔接协调。扎实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依法打击破坏生产秩序和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整治形成强大的震慑作用,切实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有效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创新融资模式,深化银企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力争金融机构支持我区中小企业信贷较上年提高10%以上,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多渠道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力促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落户汉滨,加快汉滨信合改制步伐。

()坚持统筹城乡,努力展现城乡并进的新面貌

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强力推进新型社区建设、避灾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化率达到52.5%积极参与中心城区建设。主动跟进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扎实做好安平高速、机场迁建、阳安二线、西坝防洪、城东大桥等省市重点项目的征迁安置和环境保障工作。巩固双创成果,积极推进城区气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统筹抓好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健康城市、综治优秀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加快恒口示范区建设。以恒口省级重点镇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区改造提升、农贸街改造和集中安置社区等项目,全力配合做好“飞地园区”建设,加快景都生态园、鸿盛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进度。进一步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副中心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创建镇级市。提升重点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把五里建成与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互补相融、产镇一体的重点镇,把瀛湖、流水、双龙建成配套功能齐全、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旅游名镇,把大河、茨沟、中原、县河、洪山等建成城乡相间、产居相依、山水相融的区域性重点镇;集中打造七堰、松坝、金仓等500户以上的大中型社区,以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引领农民就地城镇化,全年完成避灾扶贫搬迁60002.16万人的搬迁任务;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400套,棚户区改造4400户。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实施村庄规划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特色民居建设、农村产业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六大工程,全面完成省“十镇百村”创建确定的窑头村、县河村、天柱山村、奠安村4个示范村创建任务和双龙镇“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启动100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市级交通枢纽建设机遇,加快构建推进城乡融合的便捷交通网络。全面完成包前路、晏洞路等工程及县乡示范路建设任务。加快推进石梯汉江大桥、安康中心港等项目建设。以农村路网联结工程为重点,开工建设40公里农村道路改造项目,启动环安康中心城区50公里标准化自行车环形赛道项目编报;重点实施汉江综合治理、“丹治”二期、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月河川道集中供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步伐;继续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当年完成农网改造投资7180万元,以实施陕南移民搬迁社区和偏远贫困村网改项目为重点,切实提高城乡供电能力。加强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生态保护,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家园

随着南水北调正式供水,生态保护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我们始终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战略地位,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省级生态区创建为抓手,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汉江水质保护。不断完善汉江水质保护长效机制,严控农村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加快瀛湖湖泊治理、“两场”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建设,建立南水北调水质保护应急机制,确保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类标准。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力度。抓好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管理。着力实施环保建材、绿色照明、余热利用、锅炉窑炉改造等节能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下决心关停一批机砖厂和小冶炼厂,加大污染物排放削减力度,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持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抓住压煤、抑尘、控车、禁燃等环节,严控大气污染。加大环境监测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空气质量达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新一轮“双创”为契机,大力实施城镇周边、江河两岸、重点山体、公路沿线、村庄周围的绿化治理工程,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绿化造林8万亩。

()坚持以民为本,努力形成共享和谐的发展新气象

加大投入,加强统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突出民生改善。积极扩大社会就业,努力化解就业难题,完成技能培训4200人,发放创业小额贷款资金70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1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实施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全力推动20个特困村和157个贫困村完成阶段性扶贫任务,实现2.65万人脱贫;加大敬老院及社会化养老机构建设,把健康养老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创新思路,引进民间资本建设面向西安和全市的生态休闲养老基地,探索发展健康养老新模式。建成城市日间照料中心5所、农村幸福院6所、敬老院3所;落实城乡低保、社保、新农保、新农合、城镇医保、大病救助、社会救济、赈灾救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残疾人保障等惠民政策,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统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完成江北小学、东坝小学、黄沟小学、汉滨初中迁建任务,开工建设汉滨小学、江南小学新校区、汉滨高中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兴安初中和枣园九年制学校建设步伐。积极做好江北教育资源整合的规划,适时启动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施好薄弱学校改造、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初中学校改造项目,继续加大农村重点中小学的建设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开工建设区卫生服务大厦、区三院住院楼工程,加快区一院门诊综合楼、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建6所镇卫生院、实施6所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工程和5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国优”创建、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质量,人口出生率、自增率分别控制在11.5‰、4.5‰以内;重视发展文化、广播电视事业,深入开展“文化推进年”活动,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全面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建成镇办文体中心1个、村级活动室60个、百姓大舞台8个;创建标准文化站5个、示范文化室50个。加快汉江大剧院建设,力争年底前全面开工建设。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创新社会治理,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场监管、城乡社区管理等机制。全面推行群众工作分类管理机制,主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平安汉滨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查处整改力度,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坚持深化改革,努力开创充满活力的发展新局面

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承接好省、市下放的权限,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切实落实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更加突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管结合。利用春节期间务工人员返乡的机会,加快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要求完成并村任务;适时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和镇域区划调整改革,提高全区上下依法行政整体水平。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工业园区投资开发公司、区城投公司、恒口示范区投资发展公司管理体制并轨融合改革。完成招投标改革,建成“技术领先、机制健全、阳光操作、公平交易”的规范化电子招投标系统平台,实现公开招标、廉洁招标。探索改进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方式,改财政直接补助为财政贴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撬动作用。加快公共资产管理改革创新。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担保、小贷、典当等非金融机构,吸引民间资本投向产业、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建设,破解民生领域建设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推广PPP投融资模式,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有效释放社会投资潜力,开放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严格政府举债程序,健全政府债务偿债和风险管控机制。认真做好移民搬迁土地综合利用、朝阳村农村综合改革、“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等改革试点工作,尽快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在面上进行推广。大胆探索社会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城市管理、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户籍制度和殡葬改革。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事业领域,用市场的力量倒逼公共服务上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更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升管理社会事务能力。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加快推进商务、社会等诚信体系建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围绕优势产业,采取小分队招商、精准招商等方式,使招商更精准、更简洁、更富有成效,大力招引行业领军企业,推进本地优势企业与国内省内大企业集团合作,通过大项目的落地投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亿元。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区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稳增长、优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一季度完成生产总值46.8亿元,增长11.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0.7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27亿元,增长26.6%,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85亿元和1.46亿元,同比均增长60.6%,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3亿元,增长13.6%;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工业支撑有力,实现增加值13.42亿元,增长22.2%,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快、结构优化、质量趋优的态势。项目建设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区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78个,同比增长9.9%116个重点建设项目已开(复)工建设83个,累计完成投资20.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21%。市级考核的26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57亿元,占市政府年度考核任务17.58亿元的26%,超平均进度一个百分点。各位代表,风正海阔,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万众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逆势而进,在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建设美丽富裕新汉滨的进程中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