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索引号: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15-06-05 15:05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未知

2015年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5526日在汉滨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汉滨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范传斌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深化“一抓三建一统揽”工作思路,迎难奋进,扎实工作,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生产总值210.39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17.68亿元、增长6.3%,一般预算收入5.22亿元、增长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9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72元,分别增长12.3%12.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44.8:44.7,二产占比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首次超过三产;非公经济占GDP比重48.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按照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抓点示范,培育和塑造了一批亮点:阳晨牧业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忠诚蔬菜、东宁魔芋等4个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培育阳晨模式在全国推广;我区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中荣获争先进位奖,中小企业发展、陕南移民搬迁受到省政府表彰,五里工业集中区在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先进单位中排名第一,陕茶一号、责任医师团队茨沟模式、安全饮水汉滨模式在全省推广;重点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城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翻番目标。

(一)突出项目牵引,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加大项目建设和保障力度,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26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4.49亿元,增长30.2%,增速保持全市第一;民间投资增长27%,占投资总量的62%88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2亿元,超额完成当年投资计划。皓翔保温材料、好福钛自行车、兴华永昌建材市场(一期)等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恒大路改造、殡仪馆迁建、香双路、陈家山桥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汉江石梯大桥、闽台产业园等重大前期项目开工建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2亿元,增长15.2%

(二)实施园区带动,循环产业质效双增。坚持园区承载、企业引领、项目支撑、基础配套的思路,不断壮大循环产业。循环工业加快发展。实现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162.2亿元、增长21.2%,增加值50.9亿元、增长1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户;五里工业集中区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骨架基本形成,新建标准化厂房7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13户,入园企业达到87户,实现产值60亿元;秦东公司与奥信控股成功合作,为优势企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开辟了新路。现代农业持续提升。林果、畜牧、蔬菜、水产等主导产业“园区化”发展步伐加快,建成现代农业园区42个,当年完成投资7.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新增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12个。三产服务业加快转型。宝业农贸市场、泸康仓储(一期)等专业市场建成投用;双龙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园运营,旅游村镇建设步伐加快,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7.9%15.6%;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企业40户,完成“个转企”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2%

(三)坚持全域统筹,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全域汉滨的理念,统筹谋划城乡建设,城镇化率达到50.8%。主动参与中心城市建设,全力做好阳安铁路二线、机场迁建、安平高速、城东大桥等52个中省市重点项目的征收安置和环境保障工作,征收土地3833亩、房屋9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6.5万平方米;马坡岭水厂提质扩能、城市供水管网延伸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力推进恒口示范区发展,月河堤防、污水处理厂、月河蓄水景观坝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高标准推进重点镇建设,恒口省级重点镇和五里、流水、瀛湖三个市级区域副中心镇完成投资6.37亿元。移民搬迁工作规范推进,2013年度5000户搬迁安置任务全面完成,2014年度4910户搬迁安置房完成主体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取得实效,新建项目开工4684套,续建项目建成2200套。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完成改造任务2640户。道路通畅能力不断提升,丁纸路、黄金峡桥、香河口桥等重大路桥工程建成投用,建成通村水泥路122公里、示范路65公里、连户路578公里,完成投资2.56亿元。安全饮水、丹治二期、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水利项目建成投用,完成投资2.2亿元。城乡电网改造扎实推进,新建、改造供电线路784公里,用电质量明显提高。

(四)狠抓民生事业,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按照兜底补短的要求,扎实抓好民生事业和群众工作,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民生投入32.7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0%。教育项目完成投资2.25亿元,改扩建校舍15万平方米,160个农村校建项目建成投用;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取得重大进展,东坝、江北、黄沟小学迁建和兴安初中开工建设,汉滨初中新校区改造、东坝小学过渡改造工程如期竣工,汉滨高中改扩建、汉滨初中改小学、江南小学改幼儿园有序推进。卫生项目完成投资1.64亿元,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个,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50个,区一院门诊综合楼、区三院住院楼等项目加快实施;新农合参合率99.7%,受益群众212.4万人次。计生贫困家庭救助、失独家庭帮扶、母亲健康工程等有序推进,计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区级中心敬老院、中原敬老院竣工投用,建成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农村幸福院16个。建成“户户通”标准化服务站42个、基层文化场所120个、百姓大舞台10个,创建标准化文化站(室)65个,汉调二黄大戏《莲花碑》荣获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最高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4亿元,扶持自主创业1386人、带动就业1.2万人。发放各类补助资金5.3亿元,城乡低保、医保、五保、救助、残疾人康复等社会兜底政策全面落实。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完成扶贫投入5.84亿元,脱贫2.92万人。科技创新能力增强,4项科技成果获市政府表彰。接待来访1.4万余人次,办理各类信访案件1342件。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社会治安稳定有序,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分类联系群众、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取得实效,防灾减灾成效明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强化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纵深推进。扎实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有力地维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双创成果巩固有力,创卫通过国家评审。启动了森林城市创建,绿化造林14.5万亩。完成瀛湖湖泊治理、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年度任务。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五里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大力开展汉江综合整治,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扎实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564辆,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规定之内。严格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监督检查,严查土地矿产违法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问题导向,统筹推进行政、经济、社会等领域改革,重点改革开局良好。清理公示了所有部门的审批事项,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2项,公开了权力清单。完成区政务大厅搬迁扩容,政务服务中心高效运行,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有效激活了市场主体,新增企业528户,同比增长123%。食品药品机构设置实现镇办全覆盖,监管能力有效提升。区政府与建行合作开展“助保贷”业务,授信额度达到1亿元,建立银企定期对接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融资16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顺利。镇村综合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重点改革稳步推进。

(七)狠抓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明显提高。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顺利办结恒大路拓宽改造议案,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464件。深入开展政府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全区性会议同比减少19%,处置超标公务车辆25辆,腾退超标办公用房4937平方米,精简议事协调机构139个,向社会公开预决算的镇办、部门和单位112个,“三公”经费下降51%;开展了整治群众办事难、落实惠民政策缩水走样等17项专项整治,点名道姓通报违反“八项规定”和“四风”典型案件30起,党政纪处分79人。群众工作体系服务群众21.7万人次,服务事项21.5万件次。成功创建全省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示范单位。开展公民代表走进区政府活动4期,邀请公民代表旁听政府常务会议7次,法律顾问参与政府重大决策30人次。继续推行重点工作周安排周通报、月安排月通报等制度,加强跟踪督办,强化问责问效,执行力不断提高。

同时,移民、粮食、供销、盐务、商会、审计、经济普查、金融保险、国防动员、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史志、双拥工作、老区建设、老龄事业、老年体育、慈善和残疾人事业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2014年,困难比预想的多,成绩比预想的好。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汉滨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总量小、发展不足、效益不高的现状还没有根本改变;经济下行压力大、市场消费需求低迷、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还在持续;民生刚性投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少数干部作风漂浮、办事拖拉,严而不为、不敢担当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采取过硬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5年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市委、市政府要求汉滨在全市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提高对全市的贡献率。我们必须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努力实现高于全市的增长速度、优于全市的发展质量,这既是汉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也是我们的责任所系、使命所在。适应并引领这个新常态,必须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从国家层面看,李克强总理寄予安康“秦巴山区中心开花”的厚望,国家将给予安康更多支持;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政策,汉滨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必将得到重点关注和倾斜。从省上层面看,省政府支持陕南循环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在扶持方向和扶持重点上针对性更强;特别是省政府将安康确定为全省区域性交通枢纽,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将加快实施,汉滨作为中心城市所在地,必将最为受益。从市上层面看,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支持汉滨引领发展的具体意见,我区作为《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安康唯一的重点开发区域,又是全市“飞地经济”的飞入地,必将成为全市生产要素的聚集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万众创业的承载地。从汉滨发展现实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加快跟进省市发展步伐,循环工业、现代农业、城镇服务业形成的产能加速释放,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生态优势日益显现,“一区两园”承载能力逐年提高。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推动汉滨的事业不断前进,在全市引领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市区全委会精神,按照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的要求,持续深化“一抓三建一统揽”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改革转型,更加突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带动、园区承载、基础配套、环境治理,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推进循环工业、新型城镇化、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社会治理在全市舞龙头、走前列,确保全面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

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5%,财政总收入增长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7%,污染减排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

三、奋力引领发展

紧紧抓住支撑引领发展的关键领域,突出重点,加快转型,在引领发展上实现突破。

(一)在项目建设上引领发展,力促投资强劲增长。始终把项目作为引领发展的抓手,牢牢抓住项目生成、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35.2亿元。

高度重视项目生成。以“十三五”规划编制为切入,紧盯中省市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深入研究西部大开发、东部产业转移、京津对口支援、棚户区改造、陕南移民搬迁、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等政策机遇,策划一批带动全局、支撑引领、产业融合的重大项目。围绕五里工业集中区、关庙新型材料园、石梯片区开发和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包装生成项目,努力挤进中省市“十三五”规划盘子,为引领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规划项目化、项目工地化、责任到人头的要求,强化“五个一”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项目建设环境专项整治,全力保障泸康白酒迁建、产业孵化园、闽台产业园、秦巴明珠商贸城等116个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投资100亿元。对绢云母深加工、西坝片区城市商业综合体等90个重点前期项目,分类排队,盯紧不放,力促开工建设10个以上。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围绕新型材料、富硒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等重点,紧盯行业领军企业,突出产业的接环补链,开展精准招商。推广奥信秦东合作经验,促进本地优势企业与国内大企业合作,引进产业资本和先进管理模式,借船出海、做大做强。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招商方式,鼓励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1亿元。全力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外来资本、外来企业、外来人才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二)在循环工业上引领发展,力促工业提质增效。把循环工业作为引领发展的龙头,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提高效益,确保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增加值66亿元。

着力提升工业集中区。加大五里工业集中区融资力度,启动朝阳产业城防洪堤、民主路、南环路、长兴路、月滨路、中心路建设;推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供电供水二期、朝阳安置社区等项目建设,新引进入园企业13户,力促宝云服饰、达成义齿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大工业集中区管理创新,推行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全力保障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项目顺利投产,力争入园企业达到100户、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产值达到100亿元。

做强做优支柱工业。抢抓全市打造“中国硒谷”品牌机遇,引导阳晨牧业、泸康酒业、汉水韵茶叶等骨干企业,依托优势资源,打响富硒品牌;加快推进康安红薯深加工、奥信秦东魔芋系列产品等项目,不断壮大富硒食品产业。抢抓全市“新型材料体系”建设机遇,支持江华、国群等骨干企业,推进矿产资源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市场占有率;强力推进皓翔铝制品、鑫兴特种玻璃等项目,不断壮大新型材料产业。抢抓国家环保治理政策机遇,提升康兴、福康塑料等骨干企业,加快润物沼气回收等项目建设,推动清洁能源和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壮大。依托工业集中区产业孵化园,大力发展汽车摩托车配件、电子元器件、包装材料等制造产业,加快推进LED电子产品、博鼎摩托车配件等项目,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业。

提升现有经济实体。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帮扶措施,帮助现有规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优化重组,努力向改革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定期组织银企对接,充分运用财信担保、助保贷等融资平台,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对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分类施策,跟踪帮扶,促其进入规模盘子,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帮助企业创新营销模式,推进特色产品走出安康、走向全国,新增产值过5亿元企业5户、过亿元企业10户。对各类经济组织一视同仁,精心培育扶持,让所有市场主体竞相发展。

(三)在新型城镇化上引领发展,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把新型城镇化作为引领发展的关键,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基础配套,建管并重,加快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力争跻身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区,城镇化率达到52.5%

更加主动投身中心城市建设。围绕打造“秦巴明珠”和民生城建的要求,扎实做好阳安铁路二线、安平高速、机场迁建、城东大桥、西郊公园、高井路、安远路、南山路及金州路、兴安路片区改造等中省市重点项目的房屋征收和环境保障工作。全力加快东南、西南、西坝等片区和中渡、东关等老旧街区改造。强力推进中心城市征迁安置房建设,努力让拆迁户及时回迁安居。巩固双创成果,统筹抓好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健康城市、综治优秀城市创建工作。积极保障中心城区气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

扎实推进恒口示范区建设。抢抓恒口国家级发展改革试点镇机遇,以省级重点镇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一心双脉六区多点”总体规划,加快示范区基础设施、农贸街改造、集中安置社区建设和建成区改造提升步伐。全力配合紫阳、宁陕两县做好“飞地园区”建设,招引一批产业项目,形成产业聚集支撑。推进京都生态园、鸿盛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一批农业园区建设,促进示范区产城园深度融合、人房业一体发展。

因地制宜加快重点镇建设。分类推进区域副中心镇和重点镇建设,把五里建成与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互补相融、产镇一体的重点镇,把瀛湖、流水、双龙建成功能配套、要素齐全的旅游名镇,把大河、茨沟、县河、洪山等区级重点镇建成城乡相间、产居相依、山水相融的区域性重点镇。更加重视集镇的功能配套建设,及时跟进各类社会保障和服务,不断提升集镇综合承载力。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十镇百村”创建,打造1个市级示范镇和4个市级示范村,启动10个区级示范镇和100个区级示范村建设,建成一批产业强、基础好、环境优、民风淳的美丽乡村样板。

规范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加快搬迁进度,提升工作水平,推动搬迁安置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同步建设,产业同步发展,管理同步跟进,让搬迁群众就近享受与城镇居民一样的生活。完成201442个社区安置房和配套项目建设,抓好201563个安置社区建设,完成6000套安置房主体工程。精准实施移民搬迁“三优先”三年行动计划,加快避灾户、危困户、特困户搬迁步伐。依山就势抓好少数自然条件较好、安全有保障、居住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落建设,逐步形成以城镇为引领、新型社区和新农村相辅相成的新型城镇格局。

(四)在现代服务业上引领发展,力促消费转型升级。始终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汉滨引领发展的独特优势,挖掘潜力,加快转型,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亿元、增长13%,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4亿元、增长10%

持续推进商贸业转型。出台扶持政策,引导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加快跟进电子商务发展大潮,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城乡市场同步培育。引导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突出地方特色,吸引大众消费,保持稳定发展。深入推进农家乐整合,引导农家乐公司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强化协调服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继续推进大个体工商户和产业活动单位转型升级为法人企业,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户。

着力开发休闲旅游业。依托中心城市旅游集散地优势,主动跟进瀛湖生态旅游区和高新区商圈建设,把旅游业发展重心转移到培育壮大旅游要素、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上来。探索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旅游产品,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推动休闲旅游加快发展。以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动力,拓展双龙国际旅游景区服务功能,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严格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培育引导假日旅游消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升旅游村镇接待档次,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0%

加速培育新兴服务业。抢抓省市打造秦巴区域物流集散中心机遇,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仓储租赁、物流快递等产业,建成元辰仓储物流、鸿盛冷链物流、诚鹏机电城、汉城国际商业街,加快泸康物流园(二期)、宝业仓储物流园、静宁市场等项目建设,推进物流产业发展。精心培育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体育健身、健康养老等新兴服务业,新培育规模以上服务企业10户。落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优惠政策,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力促玉石加工、工艺雕塑、文化演艺等产业发展壮大。

(五)在现代农业上引领发展,力促农民增收。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积极跟进移民搬迁、农民进城入镇后农村产业格局的变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力促农业主导产业持续提升。围绕畜牧、核桃、茶叶、蔬菜等主导产业,坚持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加快畜牧产业体系和规模养殖基地建设,大力推广阳晨生猪产业联盟模式,生猪养殖巩固在120万头,牛羊饲养量达到38万头。坚持建管并重,加快22个核桃基地镇、9个茶叶基地镇和“陕茶一号”繁育基地建设,新发展核桃3万亩、茶叶1.6万亩、出圃茶苗1亿株以上。高标准建设蔬菜示范园6个,新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大力发展魔芋产业,种植魔芋7万亩。积极发展水产、烤烟、粮油、蚕桑等特色产业,不断提升效益。

深入推进农业园区上等提质。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总结推广农业园区“忠诚模式”和“牛蹄模式”,大力引进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千方百计招商引进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观光休闲相融合的一二三产综合体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梯次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当年新建成市级园区10个以上。支持27个省市级园区扩展功能,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富硒、生态品牌,提高园区效益;扶持京康茶叶、尚硒蔬菜、花园核桃、瀛湖生态等园区,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高水平建设核心区,提升经营水平。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家庭农场业主、种养大户、农技骨干、返乡能人为主要对象,培育职业农民500人以上。大力培育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社会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下功夫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成家庭农场30个、市级以上示范社20家。扶持奥信秦东魔芋、天瑞塬蔬菜、汉水韵茶叶、瀛天核桃、阳光水产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引领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

持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按照打开通道、形成路网、提高等级、规范管理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村路网连接工程,全面完成包前路、双牛路、南溪沟桥等工程;加快汉江石梯大桥建设,力争年底主体合龙;开工建设北横线、晏洞路、叶桥路和五堰河桥等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大紫路、县财路、平旬路汉滨段、大竹园客运站等项目,不遗余力地推进安康中心港建设,主动配合做好月河快速干道建设前期工作;创新农村公路养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加快实施汉江综合治理、丹治二期、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8大水利项目建设,月河川道集中供水分片并网试运行。强力推进农电改造升级、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

四、着力改善民生

坚持民生优先理念,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

(一)在强化保障中改善民生。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聚集财力保障民生,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上学、就医、脱贫等问题,不断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着力解决失业人员、特困人员、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落实好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创业就业培训等优惠政策,完成技能培训420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300个,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6.2万人。跟进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园区、各类专业市场用工需求,重点开展订单式、储备式、产业式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群众多途径就近就地就业。严格劳动监察执法,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完成东坝、江北、黄沟小学和汉滨初中迁建任务,开工建设汉滨小学、江南小学新校区、汉滨高中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兴安初中和枣园九年制学校建设,启动江北教育资源整合;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好薄弱学校改造、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二期初中学校改造等项目,完成汉滨高中、江北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和大河中学省级标准化高中创建;全面推进“大学区”改革和校长、教师轮岗制度,不断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区一院门诊综合楼、区三院住院楼和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完成6所镇卫生院改扩建、6所镇卫生院能力提升、50个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扩大合疗报销覆盖面,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扎实推进“国优”创建、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不断提高人口计生工作质量。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配合做好汉江大剧院前期工作,建成百姓大舞台8个、标准化文化站(室)55个、村级活动室60个,建成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数字图书馆,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切实兜住保障底线。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机制,加快公廉租房建设,不断提高入住率。高度重视城乡“三留守”人员,健全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事业,建成城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个、农村幸福院6个、敬老院3个。分类实施提标工程,城镇居民医保和农村居民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人均提高50元,城市低保每人每月提高35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提高60元,五保供养标准每人每年提高800元。稳步提高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落实救助、救济、残疾人补贴等保障政策,使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底气、更有盼头。

强力推进扶贫开发。按照“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要求,严格落实精准规划、精准管理、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的治贫方式,强化搬迁扶贫、产业扶贫、行业扶贫、智力扶贫,逐村逐户解决突出问题,完成脱贫2.65万人。全力推动20个特困村和175个贫困村完成阶段性扶贫任务,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二)在生态建设上改善民生。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省级生态区创建为抓手,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标本兼治,朝着蓝天绿地、青山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切实加强汉江水质保护。始终把“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不断完善汉江水质保护机制,夯实44位“河长”责任,实施网格化、常态化、流程化监管。严控农村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坚决管住垃圾乱倒、污水直排。加快瀛湖湖泊治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城镇和大型社区“两场(厂)”建设。依法严惩私挖滥采、非法开采等行为。

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抓住压煤、抑尘、控车、禁燃等环节,严控大气污染。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油改气”,强化对工地扬尘、工业粉尘、餐饮油烟、秸秆焚烧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坚决依法关停超标排污企业。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出行,认真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大环境监测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空气质量达标,努力消除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按照山地森林化、城镇园林化、川道和汉江两岸景观化的要求,大力实施城镇周边、江河两岸、重点山体、公路沿线、村庄周围的绿化治理工程,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绿化造林8万亩。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开展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行为。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切实抓好土壤、地下水、重金属等污染防治。加快农村社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以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抓好乡村环境治理,完善环卫管理、日常运转、监管考核等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城乡环境。

(三)在创新社会治理上改善民生。准确把握改革攻坚期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积极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抓社会治理、促社会和谐。

努力构建法治社会。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干部群众法治意识。积极培育干部的法治思维,引导干部坚持按法律制度办事,用法治方式解决医患纠纷、征迁安置、事故纠纷等矛盾问题。切实维护司法公正,积极做好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加大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的力度,引导群众依法诉求、依法维权,努力实现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行为。

扎实开展便民服务。把为民便民利民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心干事,真情为民。健全四级群众工作体系,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深化干部到村(社区)服务日、分类联系群众、干部代办等制度,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内容,提升社区(村)管理信息化、网格化水平,通过优质服务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着力建设平安汉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网格化、企业管理精细化、行业直管专业化”建设,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群众安全生活。扎实抓好食品安全、粮油储备、放心粮油、防汛减灾、疫情防治、应急管理等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团结凝聚各方力量。切实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老区建设、老龄事业、老年体育、库区移民、外事侨务、档案史志工作,大力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发展,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加强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持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发挥更大作用。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把改革作为激发发展活力、实现引领发展的关键一招,蹄疾步稳、大胆探索,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发展破题开路,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统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权力清单,消除审批的“灰色地带”,确保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继续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突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管结合、以管促放。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推进政府机构和公车改革。稳步提高部门和镇办人均经费、村(社区)干部及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统筹抓好土地确权、镇村综合改革和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工业集中区投资开发公司、区城投公司、恒口示范区投资发展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促其尽快适应市场、滚动发展。探索改进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撬动作用。加快公共资产管理机制创新,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效。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速释放社会投资潜力。稳妥做好五里朝阳村综合改革、移民搬迁土地综合利用、“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等改革试点工作,尽快形成可复制的经验。

大胆探索社会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户籍制度和殡葬改革。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将教育、文化、医疗、健康、养老、环卫等公共事业向社会资本开放,用市场的力量倒逼公共服务上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类、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更好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提升管理社会事务能力。加快推进政务、商务、社会诚信建设,探索建立覆盖全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体系。更加注重创新,让一切创新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迈进。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以引领发展的新常态、新要求对标定位,牢记宗旨,强化担当,以看得见、拿得出的工作实绩展示执行力、提升公信力。

强化法治意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的生命线,做到职权法授、程序法定、行为法限、责任法究,让行政权力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重大决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确保决策经得起法律、实践和历史检验。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从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两违”整治等重点领域着手,公开执法程序,完善执法流程,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杜绝人情执法、随意执法、粗暴执法。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严格执行行政复议制度,坚决纠正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

强化监督意识,确保权力阳光运行。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推动政务新媒体发展,提升政务信息服务水平,持续释放群众和媒体监督正能量。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用监督规范行政行为。建成“技术先进、机制健全、阳光操作、公平交易”的规范化电子招投标系统平台,实现公平招标、廉洁招标。加强对国有资产、工程建设、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用监督保证权力公开透明。加大对重大决策、重要民生事项、重大投资项目的信息公开力度,让公共权力始终在“探照灯”和“摄像头”下运行。深化公民代表走进区政府、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大学生到区政府机关见习活动,让更多群众了解政府工作,让权力更加公开透明。

强化实干意识,全力抓好工作落实。努力做到干字当头、实干为先,说了算、定了干,敢于啃硬骨头,善于当主攻手,对群众拥护的事、公开承诺的事,全力破题攻坚,兑现承诺。完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领导包抓制度,在执行上比速度,在落实上见分晓,在成果上论英雄。坚持公开承诺制度,将重点工作、重点任务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承诺,用公开倒逼责任,用监督倒逼落实。继续推行周安排、月通报、季督查、半年预考、年度考核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工作落实。

强化纪律意识,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牢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树立清正廉洁新形象。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各项廉政规定,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把更多财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持续开展“懒散病、拖拉病、中梗阻”问题专项整治,坚决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早安排、早部署,抓重点、重点抓,精细组织、精准落实,经济发展顺利实现开门红。一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6.8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7亿元,增长26.6%,总量、增速均居全市第一。116个区级重点项目开工83个,完成投资20.66亿元,拉动投资增长13.6个百分点,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带动增长的关键作用有效发挥。二是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3.9%22.2%,增速分别位于全市第三和第二,工业增长进入快速轨道,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辖区工业投资5.75亿元,增长78.6%,增速全市第三,产业投资持续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三是“两园”建设强劲开局。五里工业集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2亿元,增长69%,占区属工业总产值的67%,对全区工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现代农业园区完成投资2.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带动全区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4.9%5.2%,增速分别位于全市第五和第三,农业园区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四是财政金融健康发展。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6亿元,增长60.6%,增速全市第二;组织了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中小企业协调贷款22.5亿元,财政金融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消费市场趋稳回升。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3亿元,增长13.6%,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常态赋予新使命,新使命体现新担当。一季度的开门红为我们实现全年目标、奋力引领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建设繁荣和谐宜居美丽新汉滨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职业农民培育阳晨模式:是指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农业部门牵头、农广校和阳晨牧业公司合作”的培育工作机制,在阳晨牧业公司建立培训实训基地,以阳晨生猪产业联盟户、养猪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农村青壮年为主要对象,以提升劳动生产能力、专业服务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采取“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认证考核、政策扶持”的培育方法培育职业农民。

2.陕茶一号:是指陕西省首个无性系茶树良种,系紫阳群体中单株优选而成,母树生长在汉滨双龙镇,由汉水韵茶叶有限公司历经22年选育完成。目前,“陕茶一号”被授予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年育苗能力达到1亿株,已经在陕南11个县,全国6个省试种。

3.责任医师团队茨沟模式:是指整合镇村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把医生、护士、公卫人员和乡村医生捆绑在一起,组成团队,走村入户主动上门为老百姓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模式。

4.安全饮水汉滨模式:是指我区实施的以组建一支专业管理机构和队伍、制定一项维修基金提取制度、出台一套运行管理办法为主要内容的供水管理方式,被省水利厅称为汉滨模式。

5.个转企:是指个体工商户利用现有的生产经营条件,依法重新登记有限公司(含一人有限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各类企业。

6.道路名称:包前路是指包河至前进公路,双牛路是指紫阳双安至汉滨牛蹄公路,北横线是指紫荆镇至茨沟镇公路,晏洞路是指晏坝镇至洞子沟口公路,叶桥路是指叶坪镇桥亭公路,大紫路是指大河镇至紫荆镇公路,县财路是指县河镇财梁公路。

7.户户通:是指户户通直播卫星电视服务的简称,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组织实施的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新服务,可以解决广大农村家庭听广播、看电视问题。此项工程每套收取农户100元,市、区政府各配套50元,其他部分由中省补助。

8.黄标车和老旧车:黄标车是指高污染排放车辆的简称,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排放达不到国Ⅲ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老旧车是指使用时间较长,污染控制水平较差,未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标准的车辆。

9.助保贷业务:是指由地方政府和建设银行共同筛选企业组成“小微企业池”,由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和企业缴纳的助保金共同组成“助保金池”,作为风险缓释方式的信贷业务。建行按照风险补偿资金的10~15倍向“小微企业池”内企业发放贷款,单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周转,还可以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灵活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减轻融资成本。

10.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是指一个项目、一名区级包抓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班子服务、一套推进措施。

11.一心双脉六区多点:“一心”在月河、恒河交汇处,规划为“恒口之心”;“双脉”指恒河、月河两河四岸;“六区”包括产业服务区、古镇综合区、活力科技区、商业休闲区、生态公园区、滨水宜居区;“多点”指行政服务中心、体育休闲中心、农业科研中心、商务办公中心、产业服务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活力商业中心等多个增长点。

12.移民搬迁“三优先”三年行动计划:是指对地灾危险户、洪灾威胁户和危困户、特困户这三类群众,按照优先搬迁的原则,用三年时间(20142016年)全面完成搬迁安置任务。

13.线上线下:是指按营销传播的载体划分,营销服务可分为线上营销服务与线下营销服务,在营销服务中使用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互联网、电影院、户外七大媒介作为载体的营销服务为线上营销服务。除此之外的营销服务均为线下营销服务。线下营销服务主要采用店面管理、促销活动、终端销售团队管理、活动公关、会议会展、促销品营销等手段进行助销服务。

14.忠诚模式:是指实行“企业抓两头、合作社搞服务、农户为主体”的运行机制,将园区建设、生产、经营环节与充分发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优势相结合,建立起农民增收、合作社壮大、企业盈利的“三赢”利益联结模式。

15.“三品一标”认证:是指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称。

16.国优创建:是指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单位的简称。

17.两场(厂)建设:是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的简称。

18.两违整治:是指整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