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1-05 00:00

民间舞蹈目二·动物图腾舞属

 

板凳龙

 

 

多见于我区城关,在一条长凳上,一头扎上龙头,一端扎上龙尾,因而得其名。要时共需四人,两人在前举起龙头上下的两条板凳腿,一人在后双手举龙尾下的两条板凳腿(有时板凳的特制的,龙尾下只有一条板凳腿),另一人扮作引龙人,手执龙珠,引龙舞蹈。由于板凳不长,又不能打弯,三人的脚步必须配合好。节奏紧凑动作激烈,除了“跑圆场”、“左右摆”之外,“龙翻身”是幅度最大的动作之一。三人举起板凳翻身掏花,耍头的两人将板凳举起后从凳下钻过,耍毛的人紧接着换手翻身也从凳下钻过,因而又称其为“老龙打滚”,有时可连续翻转无数次,使表演呈现高潮。大锣、嗡子钹、大鼓伴奏。

 

民间舞蹈目三·器具舞属

 

 

 

(一)彩莲船

 

 

竹架造型,彩色纸糊装,其形与我区汉江中的大船相似,舱面前后有莲花灯,船蓬似轿顶,五彩缤纷,上立一只白鹤,四角拱翘各挂红灯一只,船下用绸布围起,旗杆鹤目花心均闪光,实是一件上乘工艺品,别处难见此精致剔透者。

坐船彩服(红色为主)束宫发、墨镜;艄公老扮,也有少扮,持桨片一面。摇婆丑扮、俊扮皆可,可垂大红辣椒或雷子火炮。锣鼓伴奏。锣鼓开场后,由艄公持桨行船上场,摇婆子打趣,坐船姑娘踮小碎步操动船体颤动不停,表演“跑船”、“撑船”、“跑滩”、“卧滩”、“挖沙”、“扛船”。人物间相互逗趣,松弛得当,唱腔以花鼓为主。

(二)轿车

是我区常见的一种歌舞形式,有特定的道具和形象。一般表现夫妻或一家人去赶集、游春、回娘家、探亲等情节。舞时一妇女腰中扎一小车状的道具,用边布幔画有车轮图案,车上置有假腿,一老者双手握车把,扮推车人,前边一青年丑扮拉车人。多大广场演出、表现小车上坡、下坡、过桥、平路、倒车等情节,花鼓锣鼓伴奏,即兴编唱花鼓词。

 

民间舞蹈目四·其它舞属

 

 

 

(一)西路芯子

 

 

1、高台芯子

我区汉江以西的恒口、大同、五里等乡镇泛称“西路”,高台芯子盛行于以上乡镇。每年过正月初六各街道村民即出动“牛马社火”“嘈芯子”高台芯子以农家八仙桌为基座根据“把式”所安排的“戏文”由铁匠打制所需铁架,再用小孩2—3名扮成“戏文”通过绑扎、化装、道具巧妙运用形2—3层造型,再抬起方桌互相比试造型支持及戏文(故事及人物)安排的巧妙。灯节期间常见人潮如涌,争相观看。

2、矮芯子(靠背子)

方法、形制与高台芯子相似,只是层数较少、多用车名基座。故称为矮芯子。此形式恒口镇最为流行。

近年来以上两种芯子由于艺人凋寒开支,用人浩繁故年渐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