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妙笔腾文坛 似火霜叶芳金州——忆王腾芳先生

作者:牛谦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9-13 08:31

◎ 牛谦才

已故老教师王腾芳先生是安康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我与他直面接触求教于先生仅有五年时间。1996年10月,先生邀刘寅初、韩正楷、王树兴及我,在其寓所做客。后来知道这天是先生76岁寿辰,先生不事张扬,大家虽没送任何寿礼,可气氛之浓至今令人难忘。席间大家鼓励他出一本楹联、诗词专集,先生兴致特高,说:“上帝再给我三年时间足矣。”考虑他身体状况,我当即表示愿协助做整理工作,讵料次年3月2日,先生因心脏病撒手人寰。丧事毕,打扫房间,由于保姆不懂文事,凝结先生数十年心血的诗、联手稿竟被收破烂的当废纸席卷而空。所幸在求教于先生的几年中,我抄录其部分范稿,并对先生的文事经历做过笔录,尚能有所补救,以作对这位文化名人的追亿。

    聪颖好学功底扎实

    王腾芳生于1920年10月24日,本名天贵,1936年高中毕业,其父王兆栋(号良臣)行医,年少时王腾芳除受家庭文化熏陶外,得天益:一为叔父王兆行教其学九成宫楷贴和曹全碑汉隶;二为姑父周树新教其作诗、对对子;三为流水店老秀才傅子猶教其人笔记写文章。“白庙巷———黄土梁”、“鸡冠花———牛心石”,这是他八岁时与姑父的简语对子,“读书莫学欧阳修,欧阳修假君子;立国当尊孔夫子,孔夫子真圣人”,这是他12岁时的畅合对联。他姑父叹曰:“天贵我教不了啦”。因为相信他一定会在文坛上有所作为,故他姑父将天贵改为腾芳,希望他腾起而留芳矣。此后先生就读于安康省立联合中学,常保持在前三名成绩。

1948年冬,年仅28岁的王腾芳时任安康县教育科督学赴沈坝视学,当时沈坝小学校长叫刘有轩,沈坝有一位与张紫樵府学同窗的老秀才叫李雁南,满腹经纶的老秀才在深山行医,难遇文笔高手,听说县里督学造此,正在一大户吊丧的李雁南闻知便差人请王腾芳做客。见面让座后,李雁南道:“可否请督学题幅挽闻联?”看过灵牌上亡者的名字叫曾德卿,他挥笔写:“德高望众名尊乡里,卿位爵显扶佑儿孙。”老秀才满意地点了点。原来,王腾芳将亡者名字嵌入联中。接着老秀才又出考题:“有朋友从西安来信,内称‘尔来,痛遭失明之祸’,老朽解不开呀!”滞思片刻王腾芳恍然大悟:“《幼学琼林》有句‘失明即丧子,人生大不幸也’”。李雁南并没就此放过王腾芳,他一扫王腾芳的青蓝缎袄,出对曰:“一区天青缎”,王腾芳对道:“六味地黄丸。”李雁南大喜,款待于内院又出对:“避暑最宜深竹院”,早就听说老秀才是治伤寒的高手,也对道:“伤寒尤妙小柴胡”。原来,王腾芳受行医父亲的影响,对中草药比较熟悉。

    苦心寻访抢救香溪八景

    香溪洞传说有诸如三茅洞、镜儿湖、炼丹炉的来历等动人情弦的神话故事,大都与香溪八景有关,何为香溪八景?未见文字记载,志书称:清代中晚期香溪八景诸多人文景观遭天灾和兵燹而煨毁。解放后又历经各种政治运动,遗迹荡然无存,一些老年人也难道其详。改革开放伊始,香溪景区正式移交城建部门恢复重建。热心民间文学,关注景区建设的王腾芳在搜集有关香溪洞资料中,苦苦寻访长达三年,亦不得其详。1984年春,王腾芳在新城一炸油条摊前与人谈及寻访之事,恰被一买油条的老者耳闻,翁胸有成竹地说他知道香溪八景。此人叫杨国才,系新城北门外农民,年青时爱唱花鼓子,情急之中,王腾芳用烟盒纸笔录,翁用陕南花鼓调连贯地唱出八景歌词。作为民间演唱,字意多有不准和粗糙,却不失雅驯浑圆,令人信而可征。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至此,民间流传的香溪八景有了确切眉目。王腾芳投入整理,编出了更加严密和韵的八景歌:“丹灶枫火焰熊熊,茅洞烟云隐仙踪;云桥掛雪现奇景,枕流急湍水淙淙;镜湖明月照清影,龙潭沉璧中秋逢;玉阁凌霄瞻万象,天梯悬壁插云空。”

    遗憾的是三个月后,当王腾芳兴致勃勃地拿着整理好的新歌词去见这位民间艺人时,老人已溘然长逝。

    1984年秋,根据歌词意境,按图索骥,先后恢复重建了炼丹炉、驾云桥、镜儿湖等人文景观。并由王腾芳撰文、刘寅初配诗,邀香溪书社(现书协的前身)刘旸光、韩正楷、张枫等书法家作书,分别碣石于八景之侧。

    古稀之年 《香溪洞的传说》留芳名

    历经十二载的潜心搜集和整理,1993年11月,王腾芳的民间故事《香溪洞的传说》正式出版。此时,他已满73岁高寿。

    这本书共14万字,47篇民间故事。其中有6篇属《鲤鱼山的传说》,是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五里中学教书时利用寒暑假搜集整理的。由于当时的政治气候所限而未能发表。后书稿毁于文革。1980年后他将埋藏在心底的这些故事又重新整理,对外发表。可它毕竟是地方文化,属安康名山胜水传说,香溪名胜作为地方的牌子被人们视为安康的代名词,为免散失,将其附录于《香溪洞的传说》,让地方优秀文化荟萃集中。可以说,这本书已成为导游的重要文化资料。

    《香溪洞的传说》既有风物传说,也有神话传说。它以山川、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为题材,把它们人格化,从恶善美丑描绘它们的心性,或褒或贬、或嘲笑或讥讽,又极富教育意义,又幽默有趣,令人陶醉,它增添了游人的游览兴味,强化了景观欣赏价值。

王腾芳搜集整理素材走访过道士、地方长老、林区看管员、老医生、老教师。书出版时,提供素材的30多位老人仅剩下3人。如果没有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年正急遽消亡的传说,这批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极有可能会被历史淹没,那将会酿成无法弥补的历史遗憾。

    再献余热 香溪景区留佳作

    王腾芳是个闲不住的人。1984年在他完成香溪八景的搜集、整理和恢复重建工作后,又把精力投入到为香溪景撰联上来。他分别为吕祖洞、慈航洞、八仙洞、真武洞、药王洞、三茅洞、龙王洞作联14幅,为望江楼、王皇阁、得月亭、纯阳楼、黑龙潭、炼丹亭、凌霄亭、听松亭、头天门、三天门等14处景点作联20余幅。有些联被制成匾,或勒于石,有几幅已损毁,至今尚存六幅。上述联在先生去逝前,我均做了抄录。不少联是他留作以后随着景区发展供选用。

    王腾芳是赋诗作联的名家,他的作品意境高古,气势不凡,耐读耐品。上述作品在此不便一一列出,仅举几幅回文诗、联和叠字联:

    香溪咏春(回文诗)

    春回是处蝶恋峰,燕逐莺飞试暖空。

    人醉香浓春处处,新枝绿树万花红。

    回文联一

    古洞八窟八洞古

    香溪一线一溪香

    回文联二

    古洞古仙古洞古

    香溪香水香溪香

    由徐山林书写制匾掛在三天门柱的另一幅叠字联十分耐人玩味:

    古洞洞古古留古洞千年古,

    香溪溪香香染香溪七里香。

    全联共22个字,叠字多达16个,只要掌握断句读法,感觉十分贴切自然。其二,问答式的联一般分为上联问下联答,而该联的上联和下联分别隐含多层连环式的问与答。何称古洞?洞很古老,远古时留下的古洞,多长时间呢?已千年之久。下联的“七里香”则一语双关,一是花名,二是发源于黑龙潭的溪水入汉江长达七里,为什么叫香溪以及为何飘香和香到什么程度,回答得尽善尽美。该联还可浓缩为:“古洞千年古,香溪七里香”,剪裁如此之多后仍为佳作实不多见。以上回文诗和联、叠字联成为导游炙口的讲解词。

1982年2月27日,作家张会鉴邀贾平凹和时任《延河》总编的老作家白朗游览香溪,王腾芳、赵书鼎等文化界同仁陪游,一行人于天梯下仰首览视,见一军人端着花桩盆景步履艰难,摇幌着身子沿阶而下,贾平凹惊叹:“此人天上来”,白朗随口吟道:“人上天梯天上人”,这是一句回文下联,对的难度较大。1986年春,王腾芳故地重游,驾云桥面游客趱动,他灵感骤生,脱口吟出上联:“客游云桥云游客。”我将此故事投稿报刊,导游将文化名人留下的趣闻向游客宣讲,增添了游客的兴致,也为人文景观注入了鲜活史料。

    激情回报 积极投身社会文化活动

    作家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

    王腾芳的本职是教书育人。1988年他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任原安康地区语文教研会副会长,参与编写《初中语文双基教学概要》,独立完成《初中语文教师基础知识二百问》,1994年入《陕西省高级教师人名辞典》。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之余,投入民间文学研究,著书立说。在其它社会文化活动中,常常能见到他的作品。1987年12月,《鲤鱼山的传说》获陕西民间文学优秀作品奖,1990年12月,获陕西省民间文艺搜集整理奖,1992年10月,获安康地委宣传部、文物局、文联从事文艺创作三十年以上荣誉奖。

    王腾芳年少时“得三益”,为他的文学功底奠定了坚实基础。晚年文学成果颇丰,又得何益呢?答案是改革开放好政策为他注入了活力。极左盛行年月,万马齐谙,他只能偷偷地搜集整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治清明,社会和谐,他的功力潜能似冰川溶化,一下子奔腾宣泄,《刘智灵的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系列作品,曾被《安康日报》连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不少读者剪集收藏。陕西省楹联学会征联,他的作品被专页刊发。安康老年诗词、书画、花卉展、金州花卉盆景、奇石展,他既赋诗撰联,还不辞辛劳,以自己擅长的隶书书法装裱布展。

面对百业兴旺,气象万千的空前盛世,他似乎有歌不完倾不尽的衷肠,刘旸光书法册页、王祖恒稠酒店等个体经营开业、胡佩清根雕艺术展,甚至是老树新枝者的生日、年青人的婚庆,大凡受邀,他都乐意赠以文化大餐,或赋诗或撰联。他常说,盛世盛象必渗透于民间各个方面,秀才倾情一张纸。他要用笔讴歌这个美好时代。他的笔还逐角到外地,陕西省政协成立四十周年,宝鸡市楹联学会成立,他应邀邮送的贺诗贺联均见诸报刊。

    斯人虽去 芳留人间

    有位哲人说:名人是最苦的人。

    二十世纪的五十和六十年代,政治运动接二连三,先生数年被揪斗,文革伊始又被无端开除公职,1977年1978年,“两个凡是”和抓纲治国仍然坚持阶段斗争,先生被拉上台与所谓的反革命教师陪批陪斗,不准下场,竟逼得先生实在憋不住,尿了一裤子。

    对不堪回首之往事,先生一概抛置脑后,以惊人的肚量去拥抱到来的春天,全身心地投入他所热衷的文学创作。他的作品给人以启迪和教育,他的著作对弘扬地方文化和香溪名胜,宣传安康,促进安康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先生无论是学识,还是人格道德,在安康教育界享有很高声誉,执教30多年,桃李满天下。先生善言谈,喜交游,开朗活泼,以诚待人。他早年丧母,对继母始终恪尽孝道。他年近七旬,与续弦仅生活了4年,弦断琴殒,续弦患不治之症,他倾资救治。他生活俭朴,随遇而安,外出寻访坚持步行,常吃住于农户或用路边简易小吃。

    可以说,先生的道德、勤奋和博大胸怀成就了他立德、立功、立言三大不朽之人生。先生的治丧日,刘寅初、王树兴的挽联形象而完整地概括了先生一生:

   七七生涯树立人格完善道德

   燃亮师心众亲泪水灑春池

   五四贡献察访民间整理文学

   撰写诗词一生光彩映秋霄

               (作者单位:安康自来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