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

索引号: hbqzfqzfb/2017-0538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12-03-02 00:00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发展规划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未知

关于汉滨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汉滨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 年12月21日 在汉滨区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汉滨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计完成情况
2011 年是全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加快跨越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 现代农业、循环工业、休闲旅游、城镇建设和民生改善 五大工程,着力富民强区,较好地完成了区委十三届十一次会议和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36亿元,完成计划的101%,增长14.5%,其中完成一产16.2亿元,增长4.6%;二产49.9亿元,增长19.6%;三产69.9亿元,增长1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完成计划的101%,增长 26%;完成财政总收入11.36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8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0元,增长 15.1%,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增长18.9%。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㈠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投资保持大幅增长。 项目建设进展良好 。全力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扩大投资规模,加强协调服务,强化调度管理,项目建设后劲明显增强。预计全区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210个,同比增加4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0个;实施重点建设项目47个,预计年度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完成计划的100%,同比增长131%;民生工程实施基本建设类项目195项,预计完成投资7.5亿元,完成年初计划任务的125%;签约各类招商引资项目14项,总投资20.18亿元,当年到位资金19.08亿元,全年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完成9.5 亿元,全面完成计划任务。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在项目建设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预计12月底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含农村建房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区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亿元,完成计划的111%,同比增长29.7%。
㈡社区建设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突破发展。 规划编制有序开展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安排,编制完成了《汉滨区统筹城乡集镇社区建设十年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初步完成;恒口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发展战略策划大纲和新区规划大纲已完成;完成了5个中心镇及16个中心社区规划编制。社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112040”区域人口布局规划,重点选定大竹园七堰社区、晏坝中心社区、茨沟中心社区等11个社区为我区社区建设示范点,明确了部门包抓责任,确定了社区建设实施方案,11个社区基本完成了当年建设任务。统筹城乡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恒口新区土地储备、河堤治理、天然气管网、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五里、茨沟2个中心镇建设均已全面启动;全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200套,累计兑付征地款6150万元,完成建设投资4650万元。其中恒口、五里1078套保障性住房主体竣工。7.18灾后农村民房恢复重建工作基本结束,全区重建户9035户房建已全部竣工。完成了3000户危房改造工程。18个镇已启动了农村清洁工程,羊皮沟垃圾填埋场、江北污水处理场、兴安公园改造、高速路沿线民居改造、10千伏西郊输变电工程建设、大南门净菜市场等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备,城乡面貌大幅改善。
㈢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经济持续增长。 2011 年,我区突出抓好园区建设、工业生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结构调整等重要环节,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恒五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富硒食品园、现代物流园和朝阳产业城三个聚集区建设强力推进,园区雏形初现。投资980万元的富硒食品集中区干道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投资430万元的现代物流园环形干道一期工程已于10月中旬开工,可望在2012年元月底竣工,朝阳产业城干道工程11月初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共有入园企业19家,其中已建成投产4家,续建6家,安康金科机械年产1亿件紧固件及30万套汽车盘式制动器生产线、荣泰粮业日处理120吨小麦粉和年产3万吨富硒米生产线、福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万吨塑料制品生产线、康兴物流再生资源利用、凯越工贸年产1500吨富硒杂粮产品加工生产线、包头吉宇钢铁公司年产50万吨型材加工和50万吨钢材交易市场建设、正英集团标准化厂房建设等7个当年新建项目已入园建设。项目总投资35亿元。园区的聚集效应凸显,逐步成为发展县域工业经济,聚集生产要素,加速产业集群和扩大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支柱产业增势强劲。以秦东魔芋食品、泸康酒业、谷丰米业、阳晨生物饲料等企业为龙头的富硒食品产业累计完成产值9.3亿元,增长99%;以恒圣高纯硅公司、国群非金属矿业公司、江华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新型材料产业实现产值5.5亿元,增长91%;以恒翔生物化工、春滋工贸公司、恒兴生化公司、长寿中药饮片厂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化工产业实现产值6.4亿元,增长103%;以巴山丝绢公司、虹桥茧业工贸公司、家振再生资源利用、恒丰包装公司等企业为龙头的制造加工产业实现产值5.4亿元,增长119%。预计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66亿元,实现增加值22.5亿元,分别增长51.2%和25%,其中区属规模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增长80%。
㈣主导产业成效突显,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2011 年,全区围绕设施蔬菜、畜牧养殖、经济林果和水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粮油、蚕桑、茶叶、魔芋、烤烟、中药材等传统产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不断提升我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预计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28.74亿元,同比增长8%。主导产业发展良好。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蔬菜总产量29万吨,新增设施蔬菜5000亩,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达27.5万吨;全区生猪存栏57.3万头,增长12.5%,生猪出栏62.7万头,同比增长10%,肉类总产量达5.5万吨,同比增长10%;新建经济林果园建设15.1万亩,其中:核桃7.5万亩,油茶2.3万亩,板栗1.4万亩,油桐2.7万亩,柑桔、茶、桑1.2万亩;渔业发展呈现网箱养殖、池塘养殖、特种养殖等多元化投资态势,全区发展水面养殖2万亩,水产品产量1.2万吨。农业传统产业稳步发展。全区粮油生产连续八年获得丰收,粮食播种面积82万亩,总产量23.5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4万亩,产量3.3万吨 。中药材种植面积4.2万亩,产量达1.7万吨,完成荒山造林15万亩,绿化里程79.1公里。完成蚕茧发种3.4万张。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17个现代农业园区已纳入全市现代农业示范体系建设规划。以“猪-沼-菜(果)”循环经济模式的阳晨、鸿盛、健民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已初具规模,引领我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牛洪路、桑正路、蒿流路、清杜路等县乡公路178公里,完成“大带小”村级公路304公里、示范路500公里,交通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新建安全人饮工程90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万人;建成农村户用沼气4000口,新建养殖小区联户沼气工程20处,乡村服务网点20个。完成巩固退耕还林农村能源项目节柴灶200座、太阳灶300座。建成大中型沼气一处;新建口粮田91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0平方公里。
㈤旅游产业增势强劲,商贸流通繁荣活跃。 生态休闲旅游大力发展。 瀛湖、香溪洞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香溪洞、吉河、流水等农家乐档次和水平大力提升。香溪洞景区人车分流工程、瀛湖景区水上游艇俱乐部和吉河镇银兴龙湾旅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第十一届“龙舟节”、中国陕西安康茶叶节在安康的成功举办、“十天”高速安康至汉中段的建成通车,推动我区旅游业强势发展。全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41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5.4亿元,同比增长57%、29%。商贸流通体系日趋完善。实施汉江地标城、大南门净菜市场建设等商贸设施项目7项,累计完成投资5.2亿元。建成南城国际、国贸酒店等商贸企业,推进重点小城镇扩容改造,加快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同时,受刺激消费政策、假日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非公经济发展壮大等因素共同作用,城乡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活跃。以得众、宝业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建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增添了活力。当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3户,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16%。
㈥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完成了果园小学、汉滨高中、新建职中等52所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培新小学、瀛湖一小等42所学校校安工程正在抓紧实施。城区9所中小学扩建扩容工程加快实施,新建了10所镇中心幼儿园,“普实”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上评估验收。高考本科上线2899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城乡医疗卫生体系日趋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开工建设了建民、恒口等5个中心卫生院和永丰、东站等30个村级卫生室,完成了汉滨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建设前期工作。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五项改革工作深入推进;计划生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抓好了计划生育信息化项目县和流动人口“一盘棋”创建活动,全面落实了计划生育各项优先优惠政策,人口自增率控制在3.39‰以内。科技、文化、体育和民政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建村级文化室14个、社区文化室6个,实施了12个镇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9690场次;区敬老院建设进展顺利,南溪、叶坪、吉河等7所镇敬老院、8个城区社区服务站和72个农村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开工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97个灾民建房集中安置点。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7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00万元,扶持600人创业,带动6000人就业;完成职业技能培训7940人,新增就业安置369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劳务输出16.1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9.8万人,劳务经济创收15.0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4780元,净增760元,同比增长18.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050元,净增2367元,同比增长15%。
各位代表,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目标。但是,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工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支撑能力弱,加快结构调整的压力仍然很大;城镇化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非公经济发展不足,民间投资乏力,投资环境差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完善。
二、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2 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转型跨越关键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转型跨越、富民强区为主题,以“一抓三建一统揽”为主线,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突出项目建设,狠抓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工业、休闲旅游服务三大产业,推进工业向园区、农民向城镇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三个集中”,不断改善民生,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兼顾需要和可能,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161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增长15%,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分别达到13.1亿元和3.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达到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50元,分别增长15%、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4%、3.2%和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定指标范围内。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㈠全力实施大项目带动,保持投资快速增长
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有效抓手,集中力量,全力推进,以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确保实现全区78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目标。一是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初步确定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50项,总投资183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38亿元。全力支持、配合做好东坝防洪、城东大桥、机场迁建、高速公路、铁路复线等中省重大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石煤综合利用、年产36万吨石头纸、汽车配件产业园等建设项目;重点抓好朝阳产业城、天行健商品混凝土、50万吨型钢生产线等产业项目;突出抓好陕南移民搬迁、保障性住房、月河堤防、香双张坝公路等民生工程。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全力做好绢云母深加工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完成100亿投资绢云母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可研编制,推介招商。加大前期投入,积极调研论证一批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抓好项目储备,确保年内新入库项目20项以上。三是努力争取国省投资。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准确把握国省投资重点,努力寻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领域的有效对接点,多渠道向上汇报衔接,全力争取国省投资和政策扶持,力争到位国省投资比上年增长20%以上。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对接洽谈,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积极开展定点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对全区经济发展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招商引资项目,力争全年签约引进招商引资资金20亿元以上,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五是强化项目调度管理。继续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月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制度,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断规范项目建设程序,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㈡倾力打造新社区,加快统筹城乡发展
强力推进“112040”工程,做美城市,做强恒口,做大集镇,做好社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力支持中心城市建设,抓好江北供水管网、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兴安公园改造、羊皮沟垃圾填埋场、城东垃圾转运站、餐厨垃圾处理场、粪便无害化处理场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不断提高服务中心城市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抓住恒口统筹城乡示范区、省级重点镇建设机遇,完善恒口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及各单项规划。加快推进恒口新区建设,着力推进天然气管网、保障性住房、明清古街改造等工程,启动二级客运站、月滨大道、南大街改造等工程;完成10个中心镇建设规划。加快五里、茨沟中心镇建设,启动县河、吉河中心镇建设;建立社区服务机制,完善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大竹园七堰社区、晏坝中心社区、茨沟中心社区、张滩余湾社区、双龙中心社区、恒口安乐社区、县河红霞社区、沈坝中心社区、石转中心社区、吉河高水社区等11个包抓社区建设,完成社区河堤、桥梁、供水、排污、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11个部门包抓社区入住居民752户3008人,成为引领全区统筹城乡建设的示范点。启动双溪中心社区、大河中心社区、松坝社区等5个新型社区建设。大力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完成6000户、22000人移民搬迁。推进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25000人。
㈢奋力推动园区建设,促进新型工业提速
以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为带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发展层次,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完成辖区工业总产值92亿元,增长30%,实现增加值34亿元,增长22%,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80亿元,增长35%。
重点建设工业园区。 按照“政府补、自己筹、银行贷”的思路,采用“股份制”、“合作开发”等模式,吸引多元化主体投资参与园区开发,合理调配资金,加快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现代物流园环形干道、余家河3#桥、朝阳产业城干道工程,配套完善园区的水、电、讯等基础设施,为招商引资创造优越条件。确保园区当年基础设施投入5000万元以上,10户以上企业入园建设,实现投资5亿元。大力扶持园区项目建设。配合园区企业做好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优化投资环境,完成正英集团朝阳产业城标准化厂房一期、天行建50万方混凝土、凯翼通科技15万台液晶显示器生产、元辰粮业系列产品开发等项目建成投产,园区工业产值超过10亿元。
大力发展支柱产业。 以培育壮大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化工、加工制造五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富硒食品产业。加快推进泸康年产3万吨白酒综合扩能改造、元辰粮业优质粮油加工等项目,抓好硒谷产业、秦东魔芋、阳晨饲料、硒之谷食品等企业稳定生产,达产达效,确保富硒食品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新型材料产业。抓好吉宇钢铁年产50万吨型钢生产线、国群二期塑钢板材及环保油漆生产线、江华钡盐10万吨硫酸钡技改、沈坝金矿等重点项目,确保竣工投产,新型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清洁能源产业。强力推进延长年产40万吨甲醇汽(柴)油项目建成投产,建成阳晨2000千瓦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完成陕煤石煤综合利用项目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确保清洁能源产业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生物化工产业。继续抓好春滋工贸、恒翔生物化工、恒兴生化等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力促200吨双烯、200吨诺式生产线、福康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塑料制品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生物化工产业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制造加工产业。建成投产凯翼通科技15万台液晶显示器项目,扎实推进年产5万套汽车平衡悬架及车桥总成项目的征地及厂房建设,以众辰、金科等企业为带动,培育壮大制造加工业。通过重点工业项目的拉动,完成区属工业投资10亿元以上,形成一批新的工业增长点。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产值50亿元以上。
着力培植规模企业。 进一步加大规模企业培植力度,以规模企业的做大做强,拉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围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项目,鼓励支持企业增加投量、优化投向、提高投效,通过扩量提质增强综合实力。大力扶持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切实引导企业根据国家产业导向,调整思路,做大做强。全年新培植规模企业10户,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5户。力争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14户,其中产值过5亿元企业2户,过3亿元企业2户,过2亿元企业3户,区属规模企业达到50户。实现区属规模工业总产值52亿元,增长47.7%。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 强化节能降耗减排意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控制性指标完成情况的监测检查,积极争取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改政策,支持企业运用先进技术,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加快工艺设备升级换代,实现节能降耗增效。加大对重点品牌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争创知名品牌,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㈣着力建设主导产业,加速现代农业进程
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和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等推动全区蔬菜、生猪、经济林果、水产养殖突破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为工业建好“第一车间”,推动工农互动,壮大区域经济。建立现代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增收。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9亿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50元,净增770元。
壮大主导产业。 加快推进阳晨、鸿盛、健民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猪-沼-菜(果)循环经济模式,提高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新增设施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全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产量31万吨;以15个循环农业园区配套生猪规模养殖场为带动,抓好9个年生猪出栏50000头镇(办)、30个万头村和3200个养殖大户,全区生猪饲养量125万头,其中出栏68万头,肉类产量6万吨;以兄弟水产、阳光公司等重点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库区网箱养鱼,做大做强瀛湖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品牌,加强北区以大鲵为主的特种养殖基地建设,打造陕南最大的特种鱼繁育基地。全区新增渔业养殖面积2.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万吨。按照林果建园“234”规划,以瀛天生态、圣珂集团等企业为示范,加快推进油茶、核桃、蚕桑、茶叶、烤烟建设,2012年新建经济林果园10万亩,全区经济林果园达到95万亩。
提升农业传统产业。 稳定粮油种植面积,确保粮食、油料总产量分别稳定在23万吨、3万吨以上。依托秦东魔芋、九龙贸易等龙头企业,继续抓好魔芋基地建设,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全区魔芋种植面积5万亩,产量7万吨。巩固蚕桑、烤烟、中药材、食用菌等区域性优势产业的规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坚持组织外出务工和就近转移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劳务服务水平,使劳务输出稳定在17万人以上,有组织输出达到9万人。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高标准抓好丹江口水保生态治理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平方公里,新建人饮工程100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5万人;突出江河、山洪灾害、病险库塘三大防御重点,实施好月河堤防二期工程,小型灌区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实施好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34000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6000亩;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完成10个镇简易垃圾填埋场建设及3个垃圾收集站建设。着力抓好汉江和城区周边绿化,全年完成各类造林面积20万亩;新建农村户用沼气4000口、养殖小区联户沼气20处,开工建设秦阳晨、鸿盛等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4处;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项目,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㈤大力抓好商贸旅游,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以新一轮“双创”为契机,以建设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以中心城市、大香溪景区、瀛湖景区和乡村旅游为重点,初步建成山水生态休闲、城市观光度假、乡村田园风光三大旅游板块,提升汉滨在全市全省旅游产业大格局中的地位。加快推进瀛湖游艇会所项目建设,完成码头、俱乐部建设及游艇购置,完善银兴龙湾城市生态度假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香溪洞人车分流工程,启动生态停车场、接待中心等项目,完成瀛湖4A景区创建,启动香溪洞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双龙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银兴龙湾、黄洋河、流水古镇和5个旅游村建设。抓好城区滨江两岸的美化、亮化工程,逐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旅游精品线路;规范农家乐管理,建设一批农家特色宾馆;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在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