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社会热点> 正文内容

沈坝镇:避灾扶贫搬迁工作亮点纷呈

时间:2012-05-10 00:00  作者:曹祖峰源自:

       日前,笔者跟随市区有关媒体的同行,一同走进建设中的汉滨区沈坝镇避灾扶贫搬迁社区。一排排楼宇整齐划一,矗立在新筑起的河堤一侧,建设中的工地,工人师傅们正忙着起吊砖头沙砾,一旁是大型工程机械轰鸣作业,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在部分已迁入新居的社区居民家里,装修一新的小洋房与现代城市的生活用具一应俱全,他们就是第一期入住的社区新主人,正在享受着社区新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

    合理选址 科学规划 化整为零 分步推进

    汉滨区避灾扶贫搬迁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于2011开始启动,2012年3月召开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现场会,开始全面推进。沈坝镇地处汉滨区西北角,山大人稀,百姓的生产生活成本都很高。集中建社区,是百姓梦寐以求的好事。作为镇党委、镇政府,更是希望以建设社区为契机,探索一条山区百姓致富的路子。
    因此,在项目规划上,他们坚持科学有序,整体规划,化整为零,分期实施,分步建设的方针。把中心社区建设与灾后重建、移民搬迁、集镇建设相结合,突出统规自建模式,统筹推进中心社区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家居的新型农村社区。
 

    广泛宣传 营造氛围 凝聚人气 做大社区

   该镇抓住陕南移民搬迁的政策机遇,以避灾扶贫搬迁为载体,广泛动员发动群众向社区居聚。项目审批完成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就群众最关心的补偿办法逐户征求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利用移民搬迁、进城落户、灾后重建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大批高山居住户、灾后重建户搬迁入住新社区。

    强化管理 注重质量 整合资金 有序推进

     在项目建设管理中,该镇成立了项目管理机构,派出精兵强将,为项目管理服务。镇上与社区建房户签订服务管理责任书,督促入住的村民服从统一管理,规范建设行为。社区管理机构还印制了便民服务卡,公开社区管理人员的信息,为建房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同时,管理人员现场指导,严格按照规划要求,统一建筑样式,确保建设质量。对群从来信来访,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化解矛盾,为工程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资金管理上,坚持走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机制。一方面抓住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机遇,积极争取省市的投入。同时多渠道、多形式调动企业、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投资参与社区建设,实现共建共享。另外,对各类资金,进行捆绑,根据工程的轻重缓急,合理调配,确保项目的进度。据了解,该社区目前已投入各类资金近1000万元。

    合理引导 转变思路 开拓创业 带动致富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这是避灾扶贫搬迁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规划引领、产业支撑、基础先行、服务配套、相对集中、农户自愿的工作思路,突出统筹城乡科学规划、政府主导农民自愿,有业安置相对集中、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明确搬迁对象和认定程序,实现农民进社区,扩张了集镇建设,使居民相对集中,进一步做大了社区。这一切关键还在于如何确保群众能够搬得出、稳得住。
      沈坝镇在具体的实践中,利用沈坝金矿大量用工需要的机会,通过政府出面与企业签订一揽子用工合同,使一大批搬迁户免除了重新就业的压力。同时,对部分大脑灵活,有一定的经营能力的安置户,通过短期的业务技能培训,让他们尽快适应社区新主人的角色,置办第三产业,服务社区群众,也有效解决了个人的就业问题。政府还引导村民,把原来的承包地种起了核桃等经济作物,带动农民增收。

      在第一批迁入社区的居民陈德贵家中,笔者一行感受到了这个现代化的家庭带来的惊喜。丈夫在外跑运输,妻子在家搞点小生意,一家人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两层的小楼装修一新,比城里人还气派。空调、冰箱、洗衣机、42寸的液晶电视,高档的家具,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女主人坐在窗明几净的书箱,上网听歌,查资料,购物......窗外是青山绿水,花香鸟语,女主人脸上难掩喜悦的笑容。谈起以前住在大山深处的日子,陈德贵一家深有感触地说:还是党的政策好,才有机会让我们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