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推进创先争优中,我区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紧扣机关、农村、社区、两新组织这“四大领域”,突出“四抓四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有力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抓阵地,增强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承载力。为适应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承载力为突破口,狠抓第一轮、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和党员活动阵地建设,采取“上级拨款、政府扶持、单位自筹、社会资助、党费补充、滚动发展”等多种渠道,切实加大阵地建设的投入。一是详细调查摸底。及时抽调工作人员,利用半个月时间,对全区824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情况重新进行调查摸底,对每个村的活动场所建设规模、性质、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了分类建档。二是全面安排部署。为了夯实工作责任,落实建设任务,在全区党建工作视频会上,专门对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进行了动员,要求各镇办党委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及早开工建设,确保按时完成任务。三是整合多方力量。为了把镇、村大量的精力用在落实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积极与城建、计划、国土等部门进行协调,编发了《第二轮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简明程序》和《工程监督管理办法》,印制了《施工合同》样本,明确了相关部门收费标准,简化了办事程序和有关手续。四是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程质量。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将村级组织活动场建设纳入全区重点工作考核范畴,结合半年工作预考核,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和考核。与此同时,区上还专门组建了由组织部、建设局和计划局共同参与的联合督查组,每月对各乡镇办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情况督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目前全区95%的机关党组织、90%的村(社区)党组织和80%的企业党组织都有自己独立的活动阵地。 抓班子,增强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战斗力。按照政治素质强、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总体要求,分类明确选任标准,把政治过硬、办事公道、作风民主、清正廉洁的能人选拔补充到带头人岗位。每年定期组织举办基层党委书记、副书记培训班,有重点的选择到省市委党校参加调训。从2009年起,分片举办村(居)党支部书记轮训班,大规模组织学理论、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学市场经济知识,有效提升了党组织书记队伍的整体素质。适时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收到了开阔眼界、转变观念、增强信心、提升水平的效果。对政治思想素质过硬、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组织书记予以重用,先后将5名村党支部书记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将1名村党支部书记招录为国家公务员。对达到一定任职年限离任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按档次发放补贴。通过改善村(居)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大大激发了基层各级党组织的工作活力。 抓共建,增强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向心力。立足区情实际,结合驻区单位较多的情况,着力在共建上做文章,通过建立良性互动机制,实现了党建共抓、资源共享、城乡共建的工作格局。首先是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对符合组建条件而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切实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其次是扎实开展共建活动。一方面按照“三联共建”活动要求,积极组织机关党组织、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另一方面充分发动社区党组织、社区党员与驻社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走访慰问、结对帮困等活动,密切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据统计,目前市直19个单位党组织、区直74个单位党组织、63个企业与农村137个村、城市35个社区结成“共建对子”。三是完善规章制度,促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探索建立了机关、企业党组织联建工作制度、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制度等,有效发挥了各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抓载体,增强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的影响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揽,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强化分类指导,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影响力。在农村,以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为载体,不断激发村级党组织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在动力和争先进位意识,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在社区,以创建“文明社区、和谐家园”活动为载体,以“街区联动、争创示范”为抓手,深入开展“万名党员进社区领岗服务”活动,着力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在机关,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清廉型、和谐型”党组织和开展“四岗四牌”活动为载体,着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增强工作效能。在“两新”组织,以“建组织、强作用、树形象、作贡献”为载体,扎实推进“四建一发展”,不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