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汉滨区人民政府> 要闻动态> 社会热点> 正文内容

富民兴村的“领头人”——记省劳模、汉滨区建民办汪台村党支部书记汪金慧

时间:2012-05-21 00:00  作者:张承喜源自:

 五一前夕省5年一次的劳模表彰如期举行,汪金慧又一次捧上了大红的荣誉证书。“农村杰出人才”、“优秀共产党员”、“市区优秀人大代表”,今年48岁的汪金慧有着一连串的荣誉,但是作为汉滨区建民办事处汪台村党支部书记,他却有着一个简单的信念——多为村民办点实事。

    他是群众致富的带头人。“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是汪金慧的朴实信念。上世纪90年代初,劳务输出兴起,他抓住机遇,组建起汪台村劳动服务中心,每年组织劳务输出500至800人,带动本村及周边乡镇群众学技术、学本领。近二十年来,培养高级技工150余名,中级技工210名,村民汪秀富、陈洪斌、张全羽、刘平等20余人还开办了自己的建筑工程队、分包队,让一批农民的经济收入每年达3万余元,走上致富之路。他的劳务服务中心受到市区的表彰。

他是发展产业的领路人。2005年初,已成为汉滨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汪金慧被群众推举为汪台村党支部书记,身为劳动服务中心和建筑工程队经理的他深知这一份担子的份量,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倾注到村上的事业上。村民要致富,产业是关键。他个人出资80万元组建农村合作社,流转土地建立无公害大棚蔬菜基地,招收家庭收入低的村民在合作社务工,支持村民汪金斌20万元建起100亩大棚蔬菜,使全村的大棚蔬菜达到230亩,解决130名村民的就业问题。针对本村位于集镇中心的实际,提出“发展五小加工,服务周边群众,致富当地百姓”的三产发展思路,建起了粮食加工厂、油料加工厂、饲料加工厂、五金加工厂、炒货加工厂,先后发展起20余家,每家小加工厂的年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多的达20余万元。发展畜牧养殖。他帮助资金60万元,引进资金40万元,扶持汪金东、汪道桥、汪海平、陈红兵4户村民建起养猪场,每年出栏生猪1200余头,产值130余万元,纯利润30余万元。在他的带领下,2011年汪台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是全区农村人均收入的一倍还多。

他是慷慨解囊的热心人。作为市区人大代表,他率先在本村建起全市的第一个“人大代表接待室”,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和疾苦装在心头。“没有汪支书的帮助,我是不可能走进大学校门的。现在日子好了,怎么也不能忘了支书。”这是汪学文发自肺腑的一句话。2006年,村民汪道辉、汪秀富两个人的孩子分别考入重庆师范学院和内蒙古大学,但两户的家境贫寒,学费成了问题,汪支书得知这一情况,向每个孩子各资助2万元。现在汪道辉的儿子汪学文大学毕业成了企业“白领”,年薪10万元。十多年来,他每年拿出10万元进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通村通组道路3公里,修建下水管道1200米,安装村级路灯1200米。组建村文艺宣传队,每年拿出5万元用于文艺宣传队建设,为群众送戏、送欢乐到村组院落,宣传党的政策,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帮助弱势群体渡难关。帮助汪成明、刘开林、汪秀兰等30余名群众看病及解决生活困难,为五保户张秀状出资3万元建房。向“7•18”、“8•7”洪灾受难群众捐款8万元,给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捐款约5万元,还帮扶4名贫困大学生。多年来,他累计无偿投入公益事业、扶贫帮困资金高达150余万元。像这样扶贫帮困,救灾救济的事情,在汪金慧身上已经发生多次,群众感激地称他为“我们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