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大镇 产业强镇 幸福小镇 ——汉滨区五里镇加快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纪实

作者:匡世友 来源:汉滨网 发布时间:2020-07-01 15:14

日前,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正式公布2020年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汉滨区五里镇成功入选。

作为全市唯一入选的乡镇,五里镇应该如何先行先试,发挥好“试验区”作用?该镇立足实际,通过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机制、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紧扣产业发展主线,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等措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重点、示范引领,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入股分红”“互联网+”、消费扶贫等产业扶贫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镇有主导产业、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项目、人有就业岗位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惠风拂“五里”,捷报频传耳。眼下,8.5万五里人,正朝着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开启新征程,行者方致远。

关键:破解三大难题助力产业扶贫

夏至时节,绿意奔涌。在牛山与凤凰山间,碧水清波的月河穿境而过,奔流不息,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1b27f61c07643820d7d3225e87a32ee.jpg

“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是五里镇发展产业最大的优势;规模效益不显著、经济效益不突出是当地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如何牵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让当地村民既守住绿水青山,又能实现稳定脱贫,是五里镇党委书记周登群正在思考的问题。

找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千年五里稠酒、清代长坑泥鳅、传统毛湾粉条......这一个又一个传统的金字招牌,却难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村民们大多靠外出务工赚钱养家。

“小产业”如何撬动“大扶贫”?五里镇带着疑问,找准病根,对症下药,破解“三难”。一是紧盯“选的准”。结合贫困实际,加强分类指导,帮助贫困户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魔芋、辣椒、甘蔗、茶叶、蚕桑、特色水果等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二是紧盯“接得上”。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瞄准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使贫困户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方便快捷进入市场。三是紧盯“连得紧”。解决好贫困群众和合作组织的利益联结问题,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与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发展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微信图片_20200701084904.jpg

王坎村迎丰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种植大户、致富能人、村集体经济组织多形式、多领域、多层次兴办合作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全村种植辣椒200亩、南瓜100亩,带动帮扶60户贫困户稳定增收。

扶贫富农家,引得雁归巢。如今,五里当地以往外出务工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在绿水青山中兴产业、促创业、带就业,发展起了多种促进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重点:实施四大工程提高带动能力

想要扶贫出实效,必须抓好产业发展定位和规划引领。究竟发展什么产业?这是摆在五里镇党委政府面前的首要问题。

种上“摇钱树”,拔掉“穷根子”。五里镇按照“强产业、促增收、能致富”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总体要求,突出产业发展在“后脱贫时期”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稳定脱贫为核心,以做强做大致富产业为目标,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载体,大力实施“四大工程”。

IMG_5133.JPG

实施新型主体培育工程。加大龙头企业、民营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通过土地流转、经营租赁、股份合作、技术服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力争实现一业一龙头、一村一主体。

IMG_5193.JPG

实施主导产业发展工程。紧盯魔芋、辣椒重点产业,做好生猪、茶叶、核桃、蔬菜优势产业,坚持市场导向,打造富硒品牌,重点在药树垭村、白马石村、鲤鱼山村、王坎村,采取“园区+贫困户”等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经营主体产业,鼓励发展自主产业。

6ce2e6e835a2c8c2936b68683c50341.jpg

2b4ed229d2f8e78c8d41a657a749bac.jpg

24878a36367889513484c27fd0258ef.jpg

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工程。充分挖掘畜牧养殖、蚕桑、林果、甘蔗、稠酒、粉条等传统产业,通过改变种养、农产品深加工等方式,提升传统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型。

实施“三产”融合提质工程。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依托富硒魔芋、辣椒种植带动悠源、康安等食品加工企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农产品烘干、储藏、包装,高度重视产销衔接,确保贫困户得到实惠。

思路一转产业兴。目前,全镇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1 个,市、区级农业园区 21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126个,扶贫超市7个,140家企业、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加盟,实现了14类30种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共带动 3700 余户实现增收。

根本:健全三项机制促进脱贫增收

2a39c6e2971694eeafd270315999c06.jpg

夏日的五里镇白马石村,满山苍翠,生机盎然。

3377fb92f2a265231ee0cdf2755ef02.jpg

为巩固脱贫成果,村里因地制宜发展魔芋产业,并在产业链上建支部,帮助村民端稳脱贫“金饭碗”。

“虽然现在已经脱贫了,我们还是要攒劲干,把日子过得更好。”白马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家军正在园区一处小山包上,和村民们一起除草、施肥。李家军算了一笔账,今年年底,他能挣到2万余元。

握手成拳,精准滴灌。今年以来,白马石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成魔芋基地5000亩,带动周边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

“我们充分发挥党员、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上,为乡亲们脱贫增收提供保障。”白马石村党支部书记陈清印在魔芋地里小心翼翼地挪着脚步,生怕一不小心踩到这些“宝贝”。

8307f050c7ffdcb52b4c1d279988250.jpg

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当地产业发展形成了“能人创业做示范,群众积极跟着干”的生动局面。一是深化“支部+X+贫困户”产业扶贫机制。在各新型经营主体设立党支部,通过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农业园区,主动对接农业园区和社区工厂,牵头引进龙头企业、能人大户,组织贫困户融入产业链,实现现代农业园区支部与贫困村支部的深度融合。二是创新集体经济分配机制。围绕“产业集约化、农民组织化、资产股份化、运行市场化、收益长效化”目标,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有经营性资产的,加快确权、赋权、活权,对有经营性资产的“空壳村”,通过财政资金注入、群众股金投入等方式,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保障贫困户享受稳定分红收益。三是完善产业扶贫奖励激励机制。以三产融合发展为目标,尊重企业主体地位,完善相关奖励优惠政策,实现产业扶贫工作全民动员、全面覆盖。

IMG_5133.JPG

好政策能发展,好机制快发展。目前,全镇已种植魔芋9000余亩、辣椒3000余亩、茶园3000亩,桑园4600亩,甘蔗、猕猴桃、拐枣、油桃、李子、葡萄等5000亩,食用菌13万袋,中药材、烤烟、洋火姜、黄花菜、南瓜等1800亩,发展猪、牛、羊、鸡等养殖业累计5万头(只)。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10家,其中魔芋加工企业5家、辣椒烘干厂1家、辣椒食品加工企业3 家、净菜加工企业1家,有力地夯实了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基础。

核心:强化三大保障巩固脱贫成效

张营村有528户1516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掘金”,导致部分土地资源闲置、农村集体经济出现“空壳化”。因此,该村按照“盘活资源、用好政策、发挥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做活土地文章上下功夫,发展甘蔗、蚕桑、桃李、花卉、养鸡等产业,让农村资产发挥经济效益,激活农村经济的一池春水。

扶贫成效好不好,当地村民说了算。

“把家里的闲置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我很放心。” 几天前,张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立富领到1500元土地租金,心里乐滋滋的。原来,他将闲置的土地流转给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甘蔗产业,还能在园区打工,一年下来能增收7000元,“党的政策这么好,我们自己也要加油干,把村里的产业搞起来。”

微信图片_20200701084912.jpg

如今,乡亲们更加坚信“土里也能刨出金”。2019年3月,张营村建成首个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甘蔗产业,共流转土地65亩,合作社与家门口的安康亚菲拉酿酒厂签订长期收购协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5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2人。

微信图片_20200701084908.jpg

目前,张营村种植甘蔗300亩、桑园500亩、桃李300亩,发展林下养鸡2000余只、花卉林木30亩,通过镇农综站组织,积极引进安康市益禾辣椒加工项目和安康市亚菲拉甘蔗加工项目,带动了500余人就业。

产业发展有活力,强化保障是核心。五里镇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围绕贫困村、新型社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建立产业发展项目库,推动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三变”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贫困户住房财产权、林权等抵押担保新路径,有效盘活资源存量,通过采取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引导贫困户将土地依法有序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流转和参股,推动贫困户资源向股权、资金向股金、农民向股民转变。强化技术帮扶指导,充分利用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组织懂技术的干部、科技特派员到村、到农户,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2019年,五里镇农业产值达4.8亿元,其中农业主导产业 1.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2元。

IMG_5206.JPG

“今年,我们围绕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目标,致力打造万亩魔芋、万亩辣椒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巩固提升富硒农产品加工流通发展核及镇北、镇南产业融合发展区‘一核两区'发展格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辐射吸纳就业3000余人。”五里镇镇长朱佑峰掷地有声地说道。

立于鲤鱼山,举目千山绿。如今,群众的腰包鼓了、日子红火了、发展的底气更足了,乡亲们正以饱满的信心和热情,谋划着乡村振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