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索引号: /2020-0000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20-06-19 16:31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汉滨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 6 12 日在汉滨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



    汉滨区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 6 12 日在汉滨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0 年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区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也是我区整区脱贫摘帽的决战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所确定的奋斗目标, 紧扣“12345” 工作重点, 聚力脱贫摘帽,奋力追赶超越,加力引领发展,努力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困难,经济增长保持了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生产380.95 亿元,增7.8;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 4.410.7 6.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11.5 ;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10.8 ;财政一般预算入增1.4 ;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8.2 9.9 。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占GDP 比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居全市第一方阵。非公经济占GDP 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就业、城镇化率、节能减排等指标较好完成了年度预期目标,计划执行情况良好。

(一 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强基础、抓帮扶,实现了 200 个贫困村退出、2.16 万户6.25 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全面达标。全年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84 亿元,全区492 个村的安全饮水、电力到户、村组道路全面达标,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投用,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任务,累计实施危房改造 5324 户,完成旧宅腾退复垦 12315 亩。产业帮扶有效落实。全区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互助资金协会、产业园区作社 实现全覆盖,辐射带动贫困户1.95 万户5.4 万人稳定增收。累计建成农产品加工厂和新社区工厂达到174 家,覆盖百户以上集中安置社区。行业社会扶贫扎实开展。教育、健康、科技、生态扶贫、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参保率实现全覆盖,贫困患者住院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建行定点扶贫、消费扶贫、西安雁塔区、航天基地对口支援、“万企帮万村”扎实推进,苏陕扶贫协作力度加大,全年投资1.96 亿元,实施苏陕扶贫协作项目91 个。“百村十送助脱贫”活动和新民风建设“十个一”专项行动深入开展,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二 项目投资步伐稳健。项目投资支撑作用持续发挥。重点项目扎实推进。129 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38亿元,盛华辣椒酱生产线等20 个项目建成投产投用,教体装备产业园等10 个重大前期项目开工,富强机场、安岚高速等中、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建立稳投资促增长专班,加强项目攻坚调度,强化要素保障,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11.5 。招商引资再上新台阶。坚持“个亲自”,加强招商力度,全年新引进招商项目50 个,完成省际到位资金83.5 亿元。

(三 三次产业持续优化。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9.2: 36.8:54,三产服务业占比较上年提高8.5 个百分点。农业产

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0.57 亿元、增加值36.42

亿元,分别增4.5 。全年粮油产量分别增1.6 3.7 ;加

“非洲猪瘟”防控力度,实现肉类总产4.03 万吨,同比下降

3  蔬菜、茶叶、水产品等主导产业持续增长 实现总

49.89 万吨、6600 吨、3650 吨。新发展现代农业园区30 个,培育市级园区15 个,全区园区总数达到187 个,实现产值19.7 亿元。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 家,市级示范合作社 12

个,省市级示范家庭农场7 个,培育职业农民500 人。全区累 计认证“双品一标”农产品64 个,20 家茶企获准使用“安康富 硒茶”地理标志证明。汉滨绿茶、红茶、大米、香菇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成功举办第二届农民丰收节, 茨沟香菇小镇、万亩订单辣椒等产业发展模式被宣传推广,一 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初显。循环工业稳中有进。完成辖区规 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2.05 亿元,增加值92.36 亿元,分别增长16.5 11.8 。五大支柱产业增11.7 ,占规模工业总产83,新培育合家欢食品、赛德科技等规模以上工业企16 户。工业集中区加速发展。新建标准化厂房5.2 万㎡,园区新增投资过千万元企业13 户,企业总数达到166 户。三产服务业加快提升。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205.73 亿元,增6.6,服务业增加值GDP 比重达54。全年完成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160.91 亿元,增10.8,新培育限上商贸和规上服务企业9 户。金州路、兴安路核心商业街区、龙舟文化园等特色餐饮、夜间经济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宝业江南东片区物流配送中心主体建成,电商产业势头强劲,建成镇村级电商运营服务点92 个,“猪八戒”网落地汉滨,“硒安康”电商平台建成运营,淘天下等 20 家电商企业入驻电商服务中心,“瀛湖枇杷”等汉滨优质富硒农副产品在网上走俏,全年完成电商交易17.89 亿元;双龙镇创建省级旅游名镇工作加快推进,泸康酒业工业旅游景区成功创建AAA 景区,香溪温泉酒店、流水小镇渔家、茨沟西沟民居等主题酒店及特色民宿建成运营。乡村自驾游、田园风光游、农家体验游等蓬勃兴起,全区累计接待游客761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45 10.72 。外贸经济持续向好,完成外贸进出口总1.12 亿元。

(四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区城镇化率达58.1。中城市建设保障有力。完成长春、江南东片区等项目土地统征4300 余亩,完成棚改项目房屋征收1500 余户。两违管控拆除违章建设2.7 万平方米。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创建启动实施,重点交通违法专项整治收效明显,静宁路、党校路等区域占道经营全面取缔,育才路、果园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完成居民社区和背街小巷改造205 处。省级病媒生物防治考核鉴定顺利通过。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洗扫率始终保持100 ,无害化处理率达97以上。城东新区开发打开新面。城东新区总规和控制性详规通过市级评审,张石大道、秦巴大道、华山社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等12 个项目开工建设,完

    成土地征收储备3100 亩,绿地集团、中北科技、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落地城东新区,教育康养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城乡基础设施面貌大幅改善。166 个未通客车的建制村通客车任务圆满完成。建成县财路、付黄路、叶紫公路、坝河集镇桥等“九路两桥”,晏洞路、流水河大桥等项目加快推进,叶苍路桥亭至河口段公路、张坝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城区西坝防洪工程、农村安全饮水、余家河综合 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防洪及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 ,龙须沟入选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新型城镇化步伐 加快。区级重点镇、“五镇十村”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建成中 心城区长岭、马坡岭、东站、张滩、刘家沟等5 大新型社区, “三业”并举新型社区管理综合服务模式全面推广,实现“五新社区”在集镇安置社区及200 户以上安置社区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汉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印发实 施,大竹园七堰社区、流水中心社区、大河中心社区、双龙龙 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重点,大竹园镇粮茶村入选2019 年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名单,茨沟镇瓦铺村、瀛湖镇沙沟村等入选第三批省级传统村落名录。一批生态和谐,各具特 色的示范镇、美丽宜居新村社区 逐步形成,乡村振兴基础逐步夯实。

(五)生态质量持续好转。切实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污染防治扎实有效。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秸秆、餐饮油烟、露天烧烤、扬尘等现象得到有效管控。散煤治理取得阶段成效,划定禁燃区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中心城区优良天数达到 326 天,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全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明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全85的村庄生活垃圾到有效治理,完成农户改厕8.26 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5。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0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 ,大竹园、茨沟镇4 个人居环境示范点建设有力推进,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汉江水质全面达标。老垃圾场存量垃圾污染治理、雨污分流及渗滤液处理工程全面建成,流水、洪山、中原等一批集镇社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成投用。蒿坪河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启动实施。河湖管护力度不断加强,河长制工作通过水利部第三方评估, 荣获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区。中心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合格100 ,汉江断面水质持续保持II 类标准秦岭生态保护持续深入。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

98.5 ,秦岭区域违建和“五乱”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取得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网格化监管平台运行上线,全年实施退耕还林6.4 万亩,完成造林绿化16.7 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9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各类改革措施加速落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行动,全年受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8.2 万件,实467 项事项网上可办,扎实开展“减证便民”和中介服务清理专项行动,12345 服务热线受理并办结群众诉求1.21 万件。当年新增市场主体8599 户,新增注册商标1043 件,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财税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成效明显,全年共减免各项税费超过3 亿元,政府性融资平台建设、融资担保体系逐步健全,设立企业周转金制度,市场主体短期 金融需求有效解决。五里工业集中区首支私募债券成功发行。扎实开展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各项综 合改革深入推进。持续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土地制度改革 “三权分置”配套政策有力落实,农村社区 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府机构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教育、卫生医 疗、司法等各项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实 施区级研发项目19 项,建立悠源魔芋、昊扬泵业2 个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梦巢创新工场、裕泰科技通过省级创新平台认 定,全R&D 支出GDP 比重达0.252

(七 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全年民生支出61.4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1 ,较上年提7.7 。教育事业稳步展。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通过国家验收。“双高双普”县区创建全面启动。教育资源整合有力推进,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与市一小联手打造红星校区,破解了义务教育择校难题。城区新增学位3680 个,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增床位1739 张。恒

大小学、张岭幼儿园等22 所教育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全区普惠

性幼儿园占比达 80。健康汉滨扎实推进“国家健康促”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惠及城乡近百万群众。全市首个“智慧疾控”建成并投入使用,卫生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完成6 所卫生院改扩建和区三院住院综合楼装修项目,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开工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逐步健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工作深入推进,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9 个、24 小时自助图书馆3 个、村史馆8个,配送文化体育器材120 余套。“文化小康行动”志愿服务项目在全国推广,组织开展春节民间文艺展演、“百姓大舞台”龙舟节 等群众性文艺演出300 余场次。基础保障不断完善。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16.68 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90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2.8 。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 3.3 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5049 万元,全区新农合参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以上。发放乡低保金1.29 亿元,覆盖3.46 万人,城乡医疗大病救助1.7 万余人次。25 所农村敬老院建成投使,新增床位3225 张,建成了2 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0 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和8 个健康养老示范点,成功引进北京德亨仁厚集团公司参与区级老年公寓运营管理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深入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建成公租房924 套,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68 户近300 万元。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民生政法5·20”、基层治理“583”、“三联两带一推进”和“律师化访”等汉滨社会治理品牌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全年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1 个、恶势力犯罪集团6 个、恶势力团伙6 个,破获涉恶案件98 起,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2 21 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分别下 20.8 18.8   全区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95 ;群众性文明创建广泛开展。申创省级文明单42  市级文明单位33 个,区级文明单位全覆盖,“陕西好人榜”发布仪式在汉滨成功举办;诚信体系建设“双公示”信息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上传各类信用信息9.8 万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45 人,公开曝光失信被执行人144 人次,对1643 人限制高消费;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危化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食品药品等行业重点的集中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信访、移民、统计、审计、档案、老龄、慈善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区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

各位代表,2019 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极其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区经济持续保持了稳步增长态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同心同向、依令而行,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果断实施严格管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输入性疫情扩散势头,守住了中心城区不发生疫情的底线。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态势,及时出台并落实复工复产复市系列举措,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疫情冲击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受限因素增多,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不牢, 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又要全面用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化危为机、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2020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脱贫成果,落实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全区要围绕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新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讲话精神为指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重点聚焦“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弱项、补短板,为顺利迈进“十四五”奠定良好基础。

根据中、省、市有关工作会议精神,综合考虑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全年经济走势不确定性,结合我区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大幅回落的实际,我们对疫情前区委十五届十一次全会确定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做出了适当调整。今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

资增2 ;规模工业增加值增5 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 左右;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3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34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指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4以内;节能减排指标控在省定范围内,汉江出境水质继续保持在国家Ⅱ类标准。剩余5668 11309 人按期脱贫,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

围绕上述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 坚持高点统筹谋划,精心编制好“十四五”规划。全面深入总结“十三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及经验, 认真分析“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潜力,科学编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美好蓝图。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至2019 年,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仍面临不少困难,为此,2020 全区要上下同心协力,紧盯规划目标任务落实,力争“十三”规划预期目标实现。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蓝图。编制“十四五”规划,对于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作用、前瞻作用、引领作用,推动汉滨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立足汉滨实际,把握时代背景,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整个规划编制工作有力、有序进行,精心谋划一批事关汉滨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力争挤进中省市规划盘子,使“十四五”规划成为指导未来五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

坚持帮扶力度不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固不反弹。突出抓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紧盯年度减贫任务,密切关注“边缘户”和“监测户”全面完成“三排查三清零”各项任务,确保剩余5668 11309 人按期脱贫。狠抓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强“四支队伍”帮扶责任,坚持措施不变、力度不减,持续壮3+X”行业帮扶队伍,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帮扶行动,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落实落细支持农民工返岗复工9 条措施和贫困户增收32 条政策, 深化苏陕交流扶贫协作广度和深度,探索统筹解决城乡贫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产业、生态、教育、健康、消费扶贫、建行定点帮扶等措施,树立文明新风,表彰奖励致富典型,营造光荣脱贫、勤劳致富的社会认同。加大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力度。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培育、就业帮扶、社区管理、权益保障和“三业”统筹等后续工作,加快2020 年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补短板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易地搬迁群众能够享有与迁入地群众同等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解决好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可致富”。

(三) 坚持产业转型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循环工业的主导作用,增强三产发展活力。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强化主体培育和品牌打造,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4加快硒万山杨梅综合体,空港茶业观光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建成手掌河等区级现代农业园区15 个以上,新培育市级以上园区7 个。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保粮油播种面积稳定69.5 万亩和30.5 万亩、蔬菜12.5万亩、魔芋12.8 万亩。继续做好生猪生产稳产保供,建成区级以上生猪产业联盟示范园6 个,新建繁育场和规模养殖场10 以上,实现肉类总产量 4.5 万吨。新建高标准茶园 1.5 万亩。改造低产核桃园4 万亩。加快香菇、养蜂、中药材等特色小众产业发展。着力推动渔业转型发展,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养殖试点,水产品产量达到3800 吨。支持五里镇开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加快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加大“双品一标”认定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继续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 ,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 家、新认定家庭农场45 ,培育职业农民500 人。切实发挥阳晨、忠诚、汉水韵、京康、悠源、荣泰等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格局。提升循环工业核心竞争力。坚持循环发展理念,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工业经济扩量提质增效。全年完成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10 户以上,非公经济生产总值比重达54.8 。五里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经济技开发区,启动月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汉滨区中心粮库、南环路、民主路纺织城管网配套工程,新建标准化厂房4 万㎡,推进生物医药园、毛绒玩具总部产业园建设,新增投资过千万入园企业10 户,力争入园企业达到176 户。加快支柱工业集群化发展。围绕富硒食品、新型材料、服装加工等支柱产业,力争率先实现富硒食品产值过百亿。积极培育发展涉水产业,加快龙王泉富硒水、“济波泉”南瓜粉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工厂、智能车间、智慧生产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巴山丝绢迁建,启动筹建汉滨区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园,推动利源、康鑫等矿粉企业整体搬迁。大力推进社区工厂和农产品加工厂建设,力争全年新建新社区工厂30 家以上。加快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西北纺织服装城产业城一期、工业化住宅PC 预制构件10 个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推进塑料中空格子模板、年产1500 吨富硒茶生产线等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确保全年工业投资达45 亿元以上,增5。提升三产服务业发展力。强化支撑要素保障,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3.5 左右,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3左右,GDP 比重达55。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系列支持政策,力推动消费回升,支持餐饮住宿、商场超市、文化旅游等服务业达产达效,全年培育新增限上商贸和规模服务业企业10 户以

上。以建设商贸业集聚区为突破口,全力打造上河街、汉城国际等3 条文化娱乐多功能商业街,提升城区民族特色饮食商业街区和一江两岸夜间经济品质。加快智慧供应链服务产业园、江华澜庭等商贸项目建设进度,建成江南东片区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和五里、大河等集镇为中心的大型农贸市场;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现代仓储物流、信息技术等专业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壮大新型物流业态,不断扩大现代医疗、健康养老、体育教育等服务供给;持续壮大新兴服务业。以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创意为重点,扶持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推动数字经济和电商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与云计算、电子商务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鼓励支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 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借助西部数字经济研究、“猪八”网、供销e 家、电商扶贫大数据系统等优势互联网平台, 促进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实现电商网络交易额达到20 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打造汉滨区旅游集散中心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推进双龙国际旅游度假区5A 级景区创建工作;抓好光脚谷景区、龙湾花语·康养小镇等旅游项目建设; 积极策划举办各类旅游节会活动和宣传推介活动,提升汉滨旅游的影响力,全年力争实现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 5以上。

坚持项目支撑引领,全力以赴稳投资促增长。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稳增长的有力抓手,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2以上。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区级重建设项目134 个,总投资439 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40 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恒通新型建材、恒大御景半岛等52 个续建项目建设,力促民荣生猪屠宰及富硒肉深加工生产线、区委党校新校区等82 个新建项目三季度全部开工。全力确保绿森建筑垃圾循环处理中心、区档案馆综合楼等30 个以上项目竣工投产投用。扎实开展稳投资专项治理。切实发挥稳投资专班协调联动机制,推动项目落地实施,建立跟踪督办销号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投资稳定增长。加大项目储备资金争取力度。紧盯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精心策划包装引进一批管当前、利长远的大项目,积极应对疫情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抓紧谋划公共卫生基础建设、医药健康产业、重要物资储备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方面重大项目,积极跟进国家增加1 万亿元财政赤字规模、发行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大幅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等一系列政策,重点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发行和融资配套工作,力争全年争取中省投资增20以上。

坚持统筹区域协调,推进城乡融合加快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双轮驱动,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确保城镇化率达60。推进市区一体发展。积极融入安康门户区,全力支持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瀛湖旅游区加快发展,持续做好机场通航、西康高铁、安岚高速、月河快速干道等中省市重点项目征收安置和环境保障工作,继续推进西坝、高井、瀛湖路等14 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和房屋征收安置工作。全力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通过复审,深入推进新一轮城市创建工作,扩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建达标,确保“五城联创” 取得新成效。推进城东新区开发提速。紧盯产城融合、康养旅游发展定位,实现产业布局上有新突破。全年统征储备土地2000 亩以上,征收房屋300 户以上,加快推进张石大道、秦巴大道、明珠大道、王湾路等12 个项目建设,开工中心人民公园、石梯政务服务中心、城东供水厂等17 个重大项目,加快东环线、大庙山森林公园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完成投资30 亿元以上。推进城乡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深入推进农村道路提等升级,建成晏洞路、洪山周湾桥、中原北大桥,加快推进流水河大桥建设,开工建设张滩至坝河、张滩至关家、叶苍路桥亭至河口段、东镇至三县堡、香河口桥至瀛湖桂花公路和田坝社区桥、早阳包河桥等路桥项目。加快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余家河综合治理、高效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项目。继续实施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推进行政村光纤4G 网络和中心城区及周边5G 通讯网络全覆盖,加快提升全区信息网络化水平。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五里、流水2 区域副中心镇,大河、茨沟等7 个区级重点镇,龙泉、县河等10 个示范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双龙、牛蹄、大竹园茶旅新镇建设,洪山双柏、叶坪双桥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大力创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美丽宜居示范村,基本形成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为主体的美丽乡村建设体系。

(六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全力“护水增绿保蓝天”。紧盯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暨“回头看”整改任务落实,全力打好污 染防治和“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四大保卫战,推进全区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扎实做好大气污染减排工作。加大污 染物排放削减力度,继续加强中心城区烟花爆竹禁放管理,持续加大秸秆露天焚烧整治力度,有效管控建筑扬尘、挥发性有 机物等污染源,巩固散煤治理成效,建成五里镇、新城办清洁 煤配送中心,加快煤改气、油改气步伐,率先启动张滩等镇 “气化镇办”试点,确保全年能耗总量控制在126 万吨/标煤, GDP 能耗下3.1,万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下3 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315 天。扎实实施汉江水质保护。深化“河湖长责任制”,加快推进落实河湖划界 确权,强化对重点水域的水环境监测,严控汉江沿线、城乡重 要水源地企业点源和农村面源污染,推进网箱养殖清理整治规 范后续工作,完成汉江汉滨段支流流域和蒿坪河流域大堰沟重 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加快实施沿江重点镇办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启动实施月河综合整治项目,汉江流域主要支流水质分别达到水域功能区划标准,确保马坡岭、许家台、红土岭三个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100 ,汉江出境水质继续保持国家表水Ⅱ类标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改善农村、社区卫生条件,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快汉滨区镇办污水厂、城东新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安康垃圾焚烧发电厂开工建设,建成瀛湖、大河、坝河垃圾热解项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区推进项目全面完工。实施农村改厕1.3 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0。着力打造大竹园七堰社区、茨沟瓦铺村10 个省市级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切实改善农村社区 人居环境,打赢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扎实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深入推进秦岭生态环境整治,启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落实好秦岭生态保护勘界定标和网格化建设完善工作,确保秦岭保护范围内突出生态破坏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系统加快修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加快实施“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试点工程,新造8 万亩以上,确保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0

(七)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推动民生事业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更高满意度。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以省级“双高双普”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突出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开工建设张滩中学综合楼、大河小学迁建等17 所学校。推动高井中学加快落地建设, 持续缓解中心城区“大校额、大班额,择校热”难题。启动汉滨区职教中心迁建工程,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推进普惠学前教育发展,加快铁路幼儿园、关庙幼儿园等11 所幼儿园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占比提高 85以上。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加强医联体建设,持续推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远程会诊服务村级全覆盖。持续推进健康细胞建设工程和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 创建,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加快推进“康嫂”等一批社 会资本参与托育服务,启动传染病医院建设,完成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楼主体工程和五里、石梯等4 所卫生院改扩建任务。推进文化惠民行动。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 动,实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达标,加快区文化 活动中心建设,巩固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成果, 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100 场次。全年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2 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增10以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城乡兜底保障等惠民政策,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99以上;建立健全弱势群体帮扶机制,加强对农村留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的服务和关爱,加快养老服务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所有新 (扩 建敬老院配套设施建设,建成2 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0 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加快推动阳光护理院二期等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新建医养结合生态健康养老示范点2 个。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托底帮扶,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500 人,转移就业14 万人,免费技能培训400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以内。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推进“双拥”建,推动建设荣誉军人光荣院等项目实施。落实好住房保障政策。启动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善人防、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进度,完成续建公租房300 套。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民生政法“520”、社会治理“583”工程,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突出依法打击和群众工作相结合,加大智慧社区、智慧村镇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强安全生产、市场监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价格监管、网络舆情等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进一步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结果运用,努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

(八)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开启对外开放新格局。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全面做好中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执行,营造稳定公平透明、释放动能、激发活力的营商环境氛围。继续加大“放管服”力度,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措施和减证便民行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一网通办”,提升完善镇办便民服务中心,努力实现“一次办、就近办”,持续开展“五大”专项行动,不断提升政府服务便利化水平,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推动各项综合改革。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改革,努力培植新财源,加强支出管理,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底线,着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突出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地方政府债券项目申报争取,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撬动作用。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改革,持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统筹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集体林权综合配套改革、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等农村改革,激活农村可持续发展动力。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在技术引进、专利申请、高企培育、研发平台建设和新技术引进开发等方面为科技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以五里工业集中区、城东新区、农业园区为平台,深化校企联姻合作,下功夫打造一批展现我区特色的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镇村。着力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应对航空、高铁时代到来,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打造陆空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外贸出口基地建设,全年力争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500 万元以上。进一步深化苏陕、津陕合作交流,借助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等平台,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与东部沿海城市建立更加紧密联系,加大与恒大集团、立华牧业等大型企业跟进力度,促进已签约的年综合处置利用5 万吨危废、富锶矿泉水生产加工、服装生产制造等项目落地,力争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0 个以上,省际到位资金88 亿元。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须奋进,使命系身惟担当。让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担当、共克时艰,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十三五”的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汉滨区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20 6 6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18

2019

2020

备 注

实际完成

增长%

实际完成

增长%

预期

增长%

一、生产总值

亿元

342.36

8.8

380.95

7.8

412

3 左右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31.33

3.5

34.93

4.4

39

4

第二产业

亿元

155.36

12.3

140.29

10.7

146

3.5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97.95

15.2

92.36

11.8

96

5 左右

第三产业

亿元

155.67

6.6

205.73

6.6

227

3 左右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

9:45.4:45

9.2:36.8:54

9.6:35.4:55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高新区)

亿元

258.78

15.1

287.67

11.2

-

2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47.28

11.4

160.91

10.8

166.5

3.5 左右

其中:汉滨区

亿元

122.14

11

132

9.9

136

3

四、财政总收入

亿元

23.24

10

27.6

18.8

28.5

3

同口径增长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4.52

6.8

4.4

1.4

4.54

3

同口径增长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318

8.3

27386

8.2

28207

3 以上

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455

9.4

10393

9.9

10809

4 以上

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同期=100

103

103

4

八、农业总产值

亿元

54.31

3.6

60.57

4.5

67.2

4

九、规模工业总产值

亿元

347

21

412.05

16.5

453

10

十、城镇登记失业率

%

2.8

2.8

-

4 以内

十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56.5

1.4

57.8

1.3

60

2

十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标煤

126

-

126

-

吨标煤/万元

0.449

-3.4

-3.4

-

-3.1

十四、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万元

1.36

-3.8

-3.8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