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那些扛起防疫战旗的8090后青年

作者:屈晶 来源:安康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0-02-20 13:32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除了医院,社区是另一个不见硝烟的主战场。在江北街道办的各社区,有这样一群默默坚守的8090后青年,尽管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但是他们肩负着守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的重任。

抗疫急先锋,用脚板织牢疫情“防控网”

21753步,20721步,19985步……这是微信朋友圈步数排行榜上耀眼的数字,也是吴兆慧的日常。

吴兆慧是2012年招录进后张岭社区的大学生社区专职,8年来,始终对工作充满热情和责任心。原本轮到除夕值班,初一开始可以放假,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社区往返流动人员众多,排查监管工作困难,就主动留守岗位。从那天起,他这个年一天也没有休息过,始终冲锋在一线。

吴兆慧3.jpg

监督物业开展公共区域消毒、联系排查重点城市返乡人员、陪同卫生院医生上门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体温监测、进院入户宣传防控举措、上报各类疫情相关表格等是他这些天最基础的工作,即使吃饭、睡觉,也时刻关注着社区疫情防控的最新动态,只因一句,“我是大学生社区专职,我带头!”

流动“小喇叭”,防疫知识传万家

“疫情期间请大家少出门,不聚会,戴口罩,减少交叉感染……”在临江社区,专职艾礼存驾着自己的小车在辖区的大街小巷中来回穿梭,巡回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赢得了居民们的点赞叫好。

艾礼存2.jpg

艾礼存.jpg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艾礼存把自己的车改成了一辆临时的宣传车,安上小喇叭,扎扎实实当好疫情防控的宣传员。连日来,艾礼存带着宣传彩页、防控知识手册,开车在社区各个小区、楼栋进行宣传,提醒群众不要聚集扎堆晒太阳,要做好个人防护和家庭防护。60多岁的刘奶奶说:“小喇叭说得对,我们都莫出门,莫给社会添乱。”

90后“拼命三姐”,连轴工作护大家

“静安小区劝导服务点需要登记表和几瓶水,你赶快送一下。”放下电话,准备好物品,一个身影“嗖”地消失在社区办公室门口。

杨梅3.jpg

这个像风一样的女子,是家在汉阴的大学生社区专职——90后的杨梅。因为平时上班忙,很少有时间回家,每年的法定节假日便是她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但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社区专职,她不得不割舍对家人的留恋,毅然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杨梅.jpg

从大年初二到现在,她白天要接打防控热线、完成每日疫情报表、做好社区5个劝导服务点人员的后勤保障、帮助居民办理临时出入证,晚上要整理资料、做好社区疫情宣传报道,连轴工作数日的杨梅,被大家称为“拼命三姐”,她的日夜坚守,也赢得了居民的好口碑。她说:“生活守护的是小家,工作守护的是大家。”

80后帅小伙,甘当“看门老大爷”

“我就必须出去!”2月5日,张沟桥社区铁路片区劝导服务点有人想要外出散步,但拒不出示出入证,被“守门人”社区专职刘兴文劝阻,不由吼了起来。

刘兴文苦口婆心劝了半天,来人终于消了气,没出门。

张沟桥社区有居民8225人,铁路片区劝导服务点是居民出入最主要出入口,人员、车辆流动大。逢人必问,逢车必查,劝导居民少出门、不聚集,叮嘱居民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定时消毒。是刘兴文每天的固定“动作”。

刘兴文.jpg

早七点到晚八点,冷了,就起来跺跺脚,饿了,泡面就是一顿大餐。“虽然大冬天在室外值守又冷又累,但只要守好这个‘门’,社区的居民就安全。”刘兴文很有成就感。

“知心姐姐”暖心来电,温暖寒冬你我他

“您好!请问你是什么时间回来的呢?非常时期,咱们还是尽量在家不出门。”“请您报一下现在体温多少度,在家多休息,多喝水,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家人”……

今年一月底开始,西站社区从外地返乡的人员每天都会接到一通类似这样的“暖心来电”,而来电人,则是西站社区的大学生社区专职董作珍。她所在的社区外地返乡人员众多,管理难度大,监控任务重,打电话,发微信,摸排人员情况,上报最新动态,每天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

“刚开始,有的人不配合,会直接挂断电话,也没少挨骂,但职责所在,还是得耐着性子一遍遍拨通电话,做好登记和居民的心理疏导。现在好多了,很多人都很理解支持我们工作。”董作珍说,自己每天都会通过电话与社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连线或发微信,反复强调疫情的严峻性,宣传各种防护措施。

董作珍3.jpg

一句句诚挚的提醒,一声声质朴的问暖,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中变得“耀眼”起来。数日来,电话另一端的许多人都感受到了来自“知心姐姐”的“暖意”。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群8090后的大学生社区专职,只是江北街道办广大社区工作者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