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

索引号: /2022-0000 公开责任部门:
公开日期: 2017-06-02 14:59 发布文号:
公开目录: 工作报告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有效性: 有效

汉滨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

20161211在汉滨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汉滨区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汉滨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完成情况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按照“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的要求,持续深化“一抓三建一统揽”工作思路,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筹推进区域经济稳中有进,民生保障不断改善,社会总体和谐稳定。预计实现生产总值253.6亿元,同比增长10%预计财政总收入23.4亿元,增长4%,其中一般预算收6.32亿元,增长1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0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0元,增长9.6%。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㈠精准扶贫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开局良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通过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建立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整合管理平台,强化组织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预计能够如期实现46个贫困村脱贫“销号”、3.67万贫困人口脱贫“越线”。精准识别全面完成。通过精准识别最终确定出我区贫困人口数为5.02万户、15.3万人。脱贫措施精细落实。扎实落实“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先后制定出台了《汉滨区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产业扶贫初见成效;对3.36万贫困户授信14.7亿元,发放贫困户小额信贷78383.58亿元,发放产业奖补资金2470万元,金融扶贫扎实开展;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房15460套;落实贫困家庭高职学生资助612183.6万元,高中免费学生补助1.51万人1116万元;对46个贫困村880名因病致贫患者实行“一对一”帮扶,设立扶贫病房及床位,新农合报销贫困人口4.5万人次,提高报销费用15.6万元;对五保对象就医实行全额救助,低保对象住院自付范围内救助比例达到了70%,资助所有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参加合疗;802个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建立了23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库,搭建脱贫攻坚项目整合平台,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项目资金、国开行农发行扶贫贷款等共8.88亿元。46个脱贫村136316公里道路基本建成投用,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卫生室、村级活动室等相继建成。扶贫帮扶扎实有效。通过部门帮扶,工作队驻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第一书记驻村、“百企帮百村”结对帮扶等帮扶措施,社会扶贫扎实有效。中、省、市、区100个帮扶单位包抓全区231个贫困村,抽调选派231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成立了231支驻村工作队,47个企业结对帮扶当年脱贫的46个贫困村,全区形成了政府部门主导、社会扶贫力量参与共同帮扶的强大合力。

㈡辖区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坚持把扩投资作为推进引领发展的重要举措,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加大跟进中省预算内投资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力度、加大督查督办力度等一系列措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加快。142个重点建设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21亿元,40个项目建成竣工试产或建成投用20个市级考核重点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的14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位增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挖掘投资潜力,预计完成辖区固定资产投资296 亿元,同比增长22.3%。当年实施500万元施工项目25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

㈢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更趋优化。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抓手,深入实施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完成辖区规模工业总产值231亿元,增长19%。实现辖区规模工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7%。五里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营盘路、创业路、长兴路、园区供电、供气、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标准化厂房4.5万平方米,电子商务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启动建设。富硒食品园二期建设顺利启动,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积极推进,预计年底入驻企业达到120户,新增入园企业19户,集中区实现产值130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香山塑胶、旭海印务、博灏环保等10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四上”企业培育成效明显。共培育申报“四上”企业80户。全年新增各类企业350个,个体营业户850个,预计全区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14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0.4%现代服务业努力提升。预计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4.1亿元,同比增长13%双龙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牛山鱼姐河旅游观光综合开发、茨沟付家河漂流、流水星火传奇生态度假区、陕南民俗文化旅游村等旅游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全区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亿元,分别增长8%积极发展电子商务,30 户电商企业投入运营。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全区78个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值14.5亿元,建成总面积2.95万亩。21个现代农业园区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其中阳晨、鸿盛、阳光、忠诚4个园区产值过亿元;畜牧、蔬菜、粮油等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全区生猪饲养量达120万头,肉类总产5.85万吨,蔬菜总产42.6万吨,粮油产量分别达到21.8万吨、4.6万吨;新发展核桃3.3万亩、茶园2.1万亩;发展林下种植12.5万亩,林下养殖235万头(只),林下经济初具规模;阳晨牧业、天瑞塬生态农业、京康茶叶、汉水韵茶叶等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3万户;培训职业农民550人,新认定家庭农场44个,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0个。预计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40.1亿元,实现农业增加值24亿元,分别增长4.6%

㈣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生态汉滨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以人为本,产城融合,基础配套,建管并重,突出全域宜居、全域乐业、全域生态,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预计全区城镇化率达到54%积极参与秦巴明珠建设。主动服务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确保了机场迁建、阳安二线、城东大桥、金州路改造等中心城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恒口小城镇培育初见成效。恒口镇陕西省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挂牌成立。示范区“一环、两横、五纵”的城市路网主骨架基本形成,水、电、路、垃圾、污水处理、绿化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安康副中心城市的构架逐步呈现。重点集镇和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提升。三个副中心镇和七个区级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双龙、石梯及龙泉村、小李村示范镇、村建设顺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1900户棚户区改造全部开工建设。3500套保障房已进入主体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汉江石梯大桥建成通车,安康中心港、叶桥路、北横线路基工程、吉田路、五堰河桥、洪牛路安保工程建成投用。牛蹄对外连接路、谭坝双河桥、沈坝枫树河桥、关家溢洪道桥等工程顺利推进。大紫路、付黄路和石梯临江景观大道试验段相继开工建设。实施村级公路提升改造204590公里;新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84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万人。完成曹家沟、岩沐沟、屈家河、晓道河四条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75.44平方公里。实施坡耕地治理3500余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完成13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生态保护持续加强。“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有效落实,持续开展企业污染治理、砖厂冒黑烟整治、秸秆焚烧、燃煤锅炉取缔和油气回收治理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取缔粘土砖厂20拆除燃煤锅炉18台。安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在全省前列;瀛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加快推进,洪山、双龙等5个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瀛湖、南溪、玉岚等4个污水处理厂和新坝、大竹园垃圾填埋场项目开工建设。县河、张滩等5个镇15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新坝、瀛湖、早阳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投用,中心城市3个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汉滨出境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标准。绿化造林14亩,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㈤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全区26个部门和29个镇办的权责清单编制完成,共计编制权责清单4688项;成立了汉滨供销商务有限公司;农商银行即将挂牌成立,“两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扎实开展;完成专利申请169件、专利授权73件。与科研机构及高校的23名专家签订合作协议,推动科技成果应用;金融扶贫试点、旅游扶贫试点、产业扶贫试点顺利推进;新策划招商项目15个,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0个,完成招商引资50亿元

㈥社会民生扎实推进,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坚持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社会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累计新改建学校10所,新增学位1万个,城区“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高中免费教育秋季开始实施;继续深入推行责任医师团队“茨沟模式”,成立责任医师团队156支。区一院门诊楼、区三院住院楼、镇卫生院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全面落实二孩政策,新国优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全区人口出生率7‰,自增率4.34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50个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竣工投用,新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6个,两馆一站全面免费开放,标准化文化站加快建设,中心城市文化大本营工程全面启动,文化惠民演出300场次。安康火龙、王彪店黄酒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汉调二黄振兴工程加快推进,开办“汉调二黄舞台”,举行公演活动100余场次。社会保障成效明显。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374人,再就业安置281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23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7%以内。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5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9445万元,带动就业8449人;全区新农合参保74.07万人,参保率99.5%;征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2.1亿元,发放养老金3.38亿元,待遇发放率达100%;大河、洪山、恒口区域敬老院、3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0个农村幸福院已基本建成;“救急难”试点扎实开展,各项保障政策全面落实。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67亿元,五保资金4500万元,大病救助4100万元,临时救助600余人1200万元。妇女儿童、老龄、审计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各位代表,2016年,全区努力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稳中提质,预期基本能够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但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区域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难,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仍将延续,部分经济指标出现稳中趋缓。二是经济发展动能基础不够牢固。对稳增长具有关键作用的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乏力,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比较弱,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是产业结构不优。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市场整体疲软、房地产市场低迷,信息、养老、医疗、教育等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完全释放潜能,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较慢,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好。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7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推进引领发展、实现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根据中、省、市、区有关工作会议和区第十五次党代会议部署要求,坚持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绿色转型,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更美好仍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基调。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进一步落实追赶超越,结合“十三五”规划,兼顾需要和可能,部分指标又要力求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建议201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5%,达到291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4%,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分别达到24.3亿元和6.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35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达到129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1%,达到29000元、9560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2%3.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定指标范围内。

为全面实现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全区必须积极破解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难题,落实追赶超越,坚持引领发展,持续深化“一抓三建一统缆”,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努力补短板,力争开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㈠注重产业建设,加快推进引领发展。立足五大引领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结合实际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优化存量,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增量,全面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加快壮大循环工业。突出循环工业在引领发展中的优先地位,切实落实企业降成本行动计划,提升存量、培育增量、壮大总量。全年辖区规模工业总产280亿元,增加值82.5亿元,分别增长22%17%加快五里工业集中区建设。持续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园区功能配套,建成汉滨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建成标准化厂房5平方米,新增投资过千万入园企业10户,实现产值160亿元,解决就业1.8万人。努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推进富硒食品园二期建设,全面启动石梯三产融合试验园建设,完成关庙新型材料产业园、五里空港经济园建设前期工作,力争土地统征和部分基础设2017上半年启动。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3户,扶持培育7户以上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保闽泰服饰、福乐康童装、30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恒力装备制造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推进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园(西区)、元亨生猪屠宰、恒和创业创新产业园等项目主体建成,力促中药材基地及加工、大健康富硒食品产业园、LNG天然气液化调峰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确保工业投资达到30亿元以上。

二是加快提升现代农业。突出现代农业在引领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按照龙头企业带动、精品园区引领、绿色品牌提升、产加销游一体、互联网+的要求,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实现农业总产值56亿元,增长5.3%抓好园区提质增效。围绕全区80个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产值15亿元的目标,重点抓好阳晨、忠诚、鸿盛等10个示范引领园区加强科技投入、机制创新,在产业融合发展、经济效益提升、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抓好汉天垭、洪山大运等30个园区提升生产能力、技术装备、经营管理水平、质量品牌和效益,加快核心区建设,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建成现代农业园区的样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蔬菜、核桃、茶叶、畜牧等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大力发展山林经济。全面提升百万亩经济林果园效益,巩固提升7个核桃示范镇、5个茶叶示范镇成果,新建核桃园、茶园5万亩。大力发展“林禽”、“林芋”、“林药”等林下循环产业。建设粮油、畜牧、蔬菜等主导产业基地15个,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2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实现肉类总产量5.8万吨。支持魔芋、生态渔业、烤烟、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阳晨集团公司上市步伐。引导大中专毕业生、返乡能人等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创建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40家,发展家庭农场40个,培育职业农民500人。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现代服务业在引领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依托区位优势,放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坚持新兴与传统并举、生产与生活并重,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13%,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10%全域推进休闲旅游。发挥中心城市承接、中转、分流作用,挖掘城市居民运动、健身、休闲需求,加快建设一江两岸“城市会客厅”,完善城区交通、住宿、餐饮、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建设辐射全市的旅游交通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加快双龙国际旅游度假区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完善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加快“陕茶1号”方化产业园、汉水文化旅游村、流水星火传奇、鱼姐河开发、月河川道旅游观光带等旅游项目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高汉滨旅游的影响力。全年实现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积极促进消费增长。加快秦巴明珠商贸城、江南东片区物流配送中心、建民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物流进集镇、进社区,拓展服务的范围,促进消费增长;着力打造水西门、南正街等夜间经济示范街,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快餐饮、住宿、商贸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打造一批名企名店。促进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聚集壮大。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家政服务、体育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以塞为斯电商平台、万浩颐高梦想小镇、泸康白酒文化创意小镇等项目为抓手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培育一批骨干电商企业和服务平台。

㈡注重精准扶贫,加快实现脱贫攻坚步伐。201757个贫困村脱贫“销号”,4.35万贫困人口脱贫“越线”的目标,以富民增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人居环境改善为重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一是切实落实脱贫措施。按照7710标准”要求,在认真总结2016年脱贫攻坚经验的基础上,对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尽早启动,精心谋划、精准施策、精细落实政策措施。细分致贫原因,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帮扶措施。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农旅融合、全域园区的牛蹄产业扶贫模式,做强一村一品、做实一户一业,逐步推行整村整组园区化,拓展产业增收空间。推动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引导贫困户分享产业增效收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头连产业、一头接贫困户,打造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实施贫困村25�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增加贫困户收入;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安置任务1147630224,做到安居一户、脱贫一户;加大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持续抓好金融扶贫试点;实现贫困户教育助学政策全覆盖,加大致富技能培训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至二门致富技能实现贫困户医疗救助、五保户、低保户政策兜底全覆盖。

二是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力度。继续完善脱贫攻坚“十三五”项目规划,充实项目库;管理使用好政策性金融扶贫贷款资金,扎实推进57个脱贫村安全饮水、农田水利、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文化活动场所、标准化卫生室、互助幸福院、社区办公用房、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

三是健全完善帮扶工作机制。继续在全185个贫困村建立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确保做到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精准到人,建立完善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机制,确保脱贫攻坚年度目标如期实现。

㈢注重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动力。立足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目标,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引领发展、追赶超越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努力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行稳致远。

一是持续发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为重点,积极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确保全年区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高新区)增长20%,达到242亿元。

二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重点项目的推进作为投资增长的重中之重。2017年全区计划实施各类重点建设项目139个,总投资561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6亿元。重点前期推进项目104个,总投资762亿元。继续以“在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前期项目抓落地”的要求,分类梯次推进,确保康瑞富硒粮油开发、欣雨肉制品加工等67个新建项目在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闽泰服饰加工、康元中草药加工等40个项目当年竣工投产投用。光伏发电、汉江大剧院、安康旅游文化广场等72个续建、改扩建项目年内基本建成。安康水镇、鲤鱼山文化旅游区、早阳牛蹄风电、泸康酒文化特色小镇等104个重点前期推进项目力争有10个以上项目开工建设;继续深化重点项目管理,严格落实项目责任制,完善项目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咬定目标、倒排工期,加强协调,全力促使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

三是积极做好项目争取。抓紧抓好项目储备,重点加强入库项目跟踪管理和协调推进,认真做好项目的梳理包装和申报,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对上衔接,继续发扬“闻风而动跑项目、锲而不舍争项目”的精神,力争对上争取项目不低于全30%份额。紧紧抓住国家提高专项建设基金投放规模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用于实施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为推动项目投资和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增添投资发展后劲。

四是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谋划一批广泛PPP项目,力争有3个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引导鼓励并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扩大有效投入、富民强区中的巨大潜力;大力深化银企合作,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多渠道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力争金融机构支持我区中小企业信贷较上年提高10%以上。

五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用足用活土地政策,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用地潜力,全力满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落实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全面推广网上并联审批,加快审批步伐,搞好各方衔接协调,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坚持教育与打击并举,严厉打击破坏投资环境的违法行为,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以避灾扶贫搬迁和保障房建设为抓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一体化发展。2017年城镇化率达到55.5%

一是促进市区一体化协调发展。继续做好机场迁建、酒湖高压、阳安二线、316国道改扩建、旬阳电站库区移民搬迁、安岚高速、兴安路改造等省市重点项目的环境保障工作,主动做好西坝、东坝、长春、西南、黄沟、石梯等片区综合改造和江南污水处理厂迁建等工程,加快南环东路、安平高速、东坝防洪工程等安置点建设。巩固双创成果,统筹推进“五城同创”,持续开展城市环境、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出租房屋等专项整治,共建“秦巴明珠”。

二是推进恒口小城镇建设。扎实推进恒口镇级小城市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330千伏变电站、恒口古镇美食文化街区、月河两岸综合道路工程及景观工程、产业园区道路网络、城市给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建设项目。推进凤凰社区、恒大新天地、滨水宜居民族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速人口聚集。

三是打造特色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差别化镇域发展政策,提高中心镇和重点镇发展水平。继续抓好五里、流水、瀛湖3个副中心镇和大河、茨沟、县河、吉河等7个区级重点镇道路、供水、绿化美化、污水处理等重点项目,完善集镇功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速产业聚集,提升集镇品位。推进瀛湖、流水、双龙生态旅游名镇建设,打造县河、吉河、茨沟、石梯特色旅游小镇;持续推进双龙、石梯、流水3个示范镇建设,启动流水七里、谭坝松坝、牛蹄凤凰3个示范村建设。集中打造长岭社区、东站社区、张滩社区等大中型社区,以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引领农民就地城镇化,完成搬迁1247633724人;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为重点,开工建设保障房1200套,棚户区改造700户。

四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区域交通枢纽为契机,借助脱贫攻坚机遇,在提升汉滨外连通达水平基础上,全面实施农村公路路网连接工程和乡村道路提等升级工程,加快构建推进城乡融合的便捷交通网络。建成北横线、付黄路、大紫路、牛蹄对外公路、平旬路汉滨段、谭坝双河桥、沈坝枫树河桥、关家溢洪道桥等一批重点路桥工程,强力推进石梯景观大道建设,开工建设县河至财梁公路、316国道汉滨段改扩建、大河恒河桥等项目;重点实施汉江综合整治、“丹治”工程、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坡耕地治理、青木沟水库建设、贫困村及社区堤防工程等水利建设项目;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完成农网改造120个村630杆公里,持续推进陕南移民搬迁社区电力保障工程。加强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和省级生态区建设为抓手,以建设国家级污水处理示范区为契机,加大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加强汉江水质保护。有效发挥环境监控应急指挥平台和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坚决杜绝垃圾乱倒、污水直排。加快实施瀛湖湖泊生态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加强工业废水治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抓好江北水厂提质扩能工程,启动中心城市供水水源泵站迁移、江南污水处理厂迁建工程。完成中心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一般镇生态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减量处理。加强早阳、瀛湖、新坝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管理,建立汉江水质保护应急处置机制,确保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二是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力度。抓好主要污染物节能减排,加强对高能耗单位监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从严控制新建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推进园区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抓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技术改造。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绿色出行。实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一批机砖厂和小冶炼厂,加大污染物排放削减力度,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大秸秆露天焚烧、黄标车等整治力度,抓好高污染燃料锅炉、建筑扬尘、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防治,加快煤改气、油改气步伐,严控PM2.5PM10,确保全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要求标准。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划,强化生态红线管控,严格环境准入制度。积极推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及生态镇、生态村、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单位创建。大力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城镇周边、汉江两岸、重点山体、公路沿线、村庄周围的绿化治理工程,完成退耕还林6万亩,绿化造林10万亩。继续加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在全区营造生态环保的良好氛围。

注重保障社会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

一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建成汉滨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免费技能培训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6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000万元、带动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分别保持在98%99%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4.1万人。建成吉河、早阳2所区域敬老院,加快推进区级老年公寓和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开工建设3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成20个农村幸福院,推进医养一体化发展。落实城乡低保、五保、新农保、城镇医保、大病救助、社会救济、赈灾救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残疾人保障等惠民政策,不断完善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二是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各方力量,着力推进城区教育资源提升工程。实行十三年免费教育,积极推进“双高双普”评估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实施24所农村标准化学校、13所幼儿园、张滩中学等新改建工程。不断繁荣校园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开展医养护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全力加快区一院门诊楼、区三院住院楼、卫生服务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早阳、洪山、叶坪等8个卫生院改扩建任务。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推动人口均衡发展;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科技馆等项目建设。新建基层文化服务中心106个,开展基层文化演出100场次。发展农村有线电视1万户。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率100%。培育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家,创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体育事业,发挥好全民健身中心便民利民功能。积极推进妇女儿童、档案、县志、统计、气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社会事业。

三是切实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市场监管、城乡社区管理等机制。深化四级群众工作网络建设,主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平安汉滨”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查处整改力度,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网络舆情等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强力推动“信用汉滨”建设。

注重激发发展活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依靠改革创新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一是持续深化重点改革。跟进供给侧改革,推进工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公共服务补短板等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整合委托镇办执法事项,清理行业准入、资格许可、项目报建等领域事项,推进政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网上办事知晓率,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政府投资项目,规范投融资平台管理,推进信用社改革,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开展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试点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财政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方式创新,深入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撬动作用。深化教育、卫生、医疗、安监、税务等领域改革,推进殡葬、户籍制度等领域改革。

二是不断推进创新发展。完善扶持科技创新制度,鼓励企业建立创新研发中心,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人才和智力资源向产业一线集聚,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和技术攻关,争取在优势产业高端技术、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激励机制,尝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陕西社科院研发基地等人才载体建设,吸引各类人才来汉滨创业,打造人才集聚“洼地”。扎实开展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支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是增强招商实效。依托商会、微信群、节会活动、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等载体,主动融入丝绸之路及长江、关天、成渝等经济圈,加强技术、管理、资金等合作交流,借智借力借势发展。围绕“四个紧盯”,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协议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5亿元、增长10%

各位代表,做好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抢抓机遇,注重补短板,放大优势,创新举措,推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为推进追赶超越、引领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