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年鉴》汉滨区部分(2007年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07 00:00

【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中共汉滨区委
书 记:吴德珠
副书记:龚光喜  安永强
常 委:吴德珠 龚光喜  安永强  袁子顺  侯 治
        刘全生  肖岳权  李启全  王太芳(女)
        周永鑫  罗武侠
汉滨区人大常委会
主 任:江德怀
副主任:徐  韬  陈新社 刘宝浩 王恭平 张永久
       周裕厚
汉滨区人民政府
区 长:龚光喜
副区长:袁子顺 周永鑫  马瑞俊 李仲兰(女)
  张亚清  李森文  崔经康
区长助理:李建飞 汪成升
汉滨区政协
主 席:李学乾
副主席:金小平  胡德真 王业斌 马晓正 吴大康 
黄秀玲(女)
中共汉滨区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 记:李启全
副书记:吴志顺 何向仕

常规条目
【经济概况】  2006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平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59.41亿元,同比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23.06亿元,同比增长18.4%;财政总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90万元,同比增长1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9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13元,净增152元。
【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在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4.64亿斤,油料总产4450万斤。在粮食减产17%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6.47亿元,同比增长13.7%。
【工业经济】  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全年区属工业完成总产值17.93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工业增加值4.97亿元,同比增长12.2%。新增规模企业11户,江华5万吨钡盐、秦东魔芋仿生食品、巴山丝绢120吨白厂丝生产线、泸康白酒生产线扩建等13个新建及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总量得到扩张。
【重点项目建设】  2006年,全区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坚持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落实重点项目建设通报制度、项目管理“五个一”制度和领导包抓责任制,推动项目建设有序进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6亿元,同比增长18.4%。区级全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0个,完成投资5.9亿元,天保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厂、江华钡盐、秦东魔芋仿生食品生产线等31个重点项目按计划建成投入使用,县乡油路建设、金州百货市场等7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当年投资建设计划。
【财政工作】  地方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向上争取力度不断加大,可用财力有了较大增加,公共财政职能有所强化,财政调控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保证了工资发放、政权运转和重点支出。乡镇拖欠多年的教师、干部工资也得到彻底解决,财政自1998年零基承包以来,首次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区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乡财乡用区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加强财力调剂,基层政权运转困难得到有效缓解;农村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实施了预算“直通车”制度,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兑现粮食直补及良种、农机补贴806万元,农民负担监管不断加强,有效防止了负担反弹。
【招商引资】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采取政府及部门牵线搭桥、企业参与的方式,狠抓项目推介和投资环境的整治工作,组织企业(项目)参加龙舟节贸洽会、西洽会、杨凌农博会等贸洽活动,累计招商项目14个,合同引资6.8亿元,完成投资1.52亿元。
【国企改革】  2006年,汉滨区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当年完成制革厂、药材公司、汽车改装厂等五户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
【农业主导产业建设】  新建优质桑园2万亩,发种14.22万张,比去年增加1.51万张,产茧568.9万公斤,比去年增长27.2%;畜牧业增势强劲,生猪饲养总量达到87.29万头,比去年增加10.48万头,肉类总产4.31万吨,同比增长16.6%,畜牧养殖大户达1585户;魔芋种植面积达4.1万亩,新增1.16万亩,其中种芋3600亩,全区魔芋产值实现1亿元;蔬菜种植面积达8万亩,其中商品菜面积2.5万亩,产量达2.8亿斤,实现产值2.47亿元,同比增长22%;茶叶面积3.5万亩,产茶120万斤,产值4000万元;烟叶种植面积8000亩,产烟1.6万担,产值630万元。财政投入和市农发行、区农行、信用联社扶持产业信贷资金达10亿元,有力的促进了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农村主导产业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培育龙头企业5家,发展蚕桑、蔬菜、畜牧、魔芋、茶果专业协会10家,产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城镇建设】  全年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918万元。城区江南供水管网改造、江北供水一期工程基本完工,香溪洞景区三清殿及三清殿围墙、周边绿化等工程全面完工;完成了香溪水库建设,新修建了镜儿湖至水库坝人行道路、沟底梯田式花卉观赏园和休闲广场;新建、改建城市公厕4座、垃圾中转站1处,购置垃圾中转斗40个、垃圾清运车7辆,新建环卫工人休息室1处;完成了羊皮沟生活垃圾处理场进场路工程,胡家沟建筑垃圾堆倒场建设工程和黄沟垃圾场关闭工程;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厂建设基本完工,已点火试运行;完成商品房开发面积3万平方米,投资2800万元。
●【交通建设】  2006年,全区农村道路建设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9500多万元,完成了恒叶路二期、三期42.7公里和张坝路二期20公里油路铺设任务。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完成124.2公里,涉及33个行政村,新建便民桥50座。农村水泥路硬化工程完成271公里,涉及131个行政村,受益群众20多万人,硬化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16%。完成渡改桥工程建设2座,新建了县河毛坝悬索桥。完成公路养护备料10800立方米,疏通涵洞468道;清除水毁塌方295 处4641立方米;清理水沟881.3公里;新建公路标志牌268个。
【扶贫开发】  2006年,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整村推进为重点,共争取国家财政扶贫资金1220万元,小额贴息贷款1400万元。建设扶贫重点村31个,共完成规划的5大类18个项目建设任务的85%,其中道路建设完成223公里,人畜饮水工程40处,修水窖672口,水渠16.4公里,栽桑1076亩,新建果园870亩,村民住房改造141户,村级小学修缮14所。在全区集中布点安置扶贫搬迁116户570人,分散安置145户605人,落实了搬迁任务,兑现了190万元的搬迁资金。组织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1850人,引进社会帮扶资金20.5万元。
【退耕还林】  2006年完成退耕还林造林任务1.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0.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6000亩。全年育苗1010 亩,各类人工造林1.8万亩,义务植树210万株,飞播造林4.038万亩。
【劳务输出】  全年劳务输出16.92万人,劳务收入12.13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8.14万人,占总输出的48.1%。
【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607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33人,为边远乡镇招录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全部安置。切实解决群众的现实困难。投入670万元,为9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生活保健补贴,建设五保户集中安置点12个,对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投入3350万元,在农村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对359名困难高中生和大学生进行救助;投入160万元,在城乡开展医疗救助,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1910万元,实施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使困难群众生活有了基本保障,稳步扩大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启动实施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解决了长期遗留的公安合同警养老保险问题。
【水利建设】  投资1.638亿元的黄石滩水库枢纽工程基本竣工,顺利下闸蓄水,白鱼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安康城堤加固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新修集雨水窑5000口,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5处,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万人。整修河堤1.5公里,清淤整修渠道23公里,年新增蓄水能力14.89万立方米。
【社会事业】  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40个,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明显增强。教育工作不断加强。“两基”得到有效巩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取得新的突破,达省本科线3834人,专科线1495人,综合上线率达80.31%;投资990万元,完成校舍排危4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1万平方米;启动实施江南城区教育资源整合,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扩大;全区累计建成教育强乡镇(办)20个,其中省级10个、市级6个、区级4个。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体系不断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增强;投资1400万元,改造乡镇卫生院12个、区直医院4个。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继续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扎实开展“三清三查”活动,完成手术12297例,人口自增率控制在2.3‰以内。在城乡建设群众健身场所41个,组织参加和举办了省市区各类运动会,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得到广泛开展。
【廉政建设】  2006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深化。制定印发了《2006年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一览表》,将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逐项进行了分解落实,围绕“四大纪律、八项要求”,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构建警示训诫防线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年共对182名党员干部实施了警示训诫。其中警示提醒133人,诫勉督导21人,责令纠错28人;案件查办力度不断加大,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194件(次),受理初核线索69件,转立案17件,结案52件,处分26人;纠风工作进一步深入。查处教育乱收费案件11件,清退不合理收费资金8.24万元;扎实开展投资环境专项整治。共查处和解决影响投资环境问题或案件8件,2名责任人受到警示提醒,1名责任人被追究党政纪责任,清退资金33万元;执法监察和源头治理工作进一步拓展。制定了《汉滨区政务、村务公开考核办法(试行)》、《汉滨区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并扎实组织实施,查处违规采购案件3件;认真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查处商业贿赂案件4件,其中3案属于大案,收缴赃款15万余元,起诉判刑人员6人;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和进农村活动。组织开展了廉政歌曲大家唱和廉政文艺演唱活动,全区共有62个乡镇办和区直部门参加廉政歌曲演唱比赛,参赛人数达6500余人,演唱廉政歌曲218首,创作廉政歌曲5首。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006年,汉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坚持以创建“平安汉滨”总揽全局,牢固树立第一责任保稳定的大局意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基本实现了“一控制两下降”目标。平安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组织编写了《为了金州安康一创建平安汉滨侧记》一书。有21个乡镇(办)309个村(居委会)、358个单位、201所学校分别达到平安乡镇(办),平安村(居)、平安单位、平安校园标准。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基础进一步夯实,其中城区骆家庄社会邓良义警务室已成为全市公安基础工作的一面旗帜。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共排查调处各种矛盾纠纷5700余件,妥善解决群众来信来访和领导批转案件800余件,协调督办涉法涉诉疑难信访10余起。严打整治斗争取得明显效果。全年成功破获命案19起、盗窃案件266起、抢劫案71起、抢夺案52起、破坏电力设施案件16其、毒品案件15起,经济案件19起。结合日常查办案件工作,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18起、破案率达68%,抓获犯罪嫌疑人820名,批准逮捕159件232人,一审判处犯罪分子353人,有力的震慑了违法犯罪。及时查处散发“法轮功”反动宣传品案件2起,查获其宣传品1000余份(盘),行政拘留1人,逮捕1人,劳教2人,取缔“门徒会”聚会点2处,有力的维护了全区社会政治大局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
【精神文明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市委“全党动员、全民创建”的要求,全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一是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创佳、争优、做人民满意的好公仆”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以“加强行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为重点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农村,集中组织开展了“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二是以“创佳评差”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了各窗口行业单位的行风、政风建设。三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了“乡风文明进万家”活动,通过组织引导广大村民制定村规民约,狠抓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广大农民改陋习、树新风,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四是进一步加强了文明单位的动态管理,有效破除了“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和做法。五是千里精神文明长廊(汉滨段)建设继续推进。进一步细化分解了目标任务,各沿线乡镇结合实际,创新思路,狠抓落实,使长廊建设呈现出新的局面。

特色条目
【黄洋河之春】  2006年“黄洋河之春•秦巴汉水风情游宣传推介活动”于4月1日在县河、迎风两乡的黄洋河旅游区举办。活动由中共安康市汉滨区委、汉滨区人民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旅游局等部门和县河、迎风乡承办,旨在展示青山绿水自然风光,打造黄洋河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促进汉滨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参与、体验、游乐、特色、怡情、健康”的要求,体现地方性、民俗性、趣味性、群众性、推介性的活动原则,举办了红蚂蚁自行车拉力赛、登山等体育小竞技活动,摸鱼、垂钓、推手磨等游乐性比赛,书画义写,农家体验,民歌对唱等10项活动。在颁奖仪式上,安康汉剧团为广大游客和观众献上了精彩的文艺演出。当地群众和区内外数千名游客参与了各项参与性游乐活动。
●【第七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  第七届中国安康汉江“西安达生杯”龙舟节于2006年5月1日至5日在安康城区举行。活动由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体育局主办,中共安康市汉滨区委、汉滨区人民政府、安康电视台、安康日报社承办。主要活动有龙舟游行及下水仪式、开幕式、生态旅游活动、投资贸易洽谈会及老知青艺术团文艺演出、七彩花灯耀汉江”水上花灯表演专场演出等活动。本届龙舟节竞赛队伍为历届最大、活动内容为历届最多、群众参与面为历届最广,呈现以下显著特点,一是首次邀请了一支国际友人队和湖北秭归龙舟队参赛,增强了龙舟赛的参与性、交流性,扩大了赛事的影响力;二是组织开展“龙舟五日游”活动,为安康生态旅游注入了龙舟文化内涵,并吸引北京、甘肃、山西、西安等地更多的游客到安康看龙舟、游山水;三是突出龙舟文化主题,用图腾龙及龙舟造型对城区进行装扮,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四是每天都有精彩亮点,使节日首尾呼应,高潮不断,浑然一体;五是首次市场运作举办阵容空前的明星演唱会,邀请周笔畅、张燕、苏芮、黄安、许巍、香香等内地和港台当红明星加盟献艺,为龙舟节增添亮点;六是围绕闹红一江两岸,做足了水上和岸上文章。开幕式上,你追我赶的龙舟竞渡,竞争激烈的抢鸭子、摸鲤鱼等水下表演,让观众在欣赏安康龙舟节传统文化的同时,切身感受到了安康人民奋勇拼搏的精神。汉江号子、禹王治水、汉江神女等当地文艺节目,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国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青春当红歌舞偶像阿朵的演唱,引来了观众的阵阵喝彩。整场文艺演出高潮迭起,精彩频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国,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希,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山林等省上领导和三万余名观众共同观赏了龙舟节开幕盛况。
此前,第三届中国会展(节事)财富论坛暨2005年度中国(节事)产业年度评选颁奖盛典在南京隆重举行,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节庆50强”,跨入了国内外会展(节事)财富行列。这是安康举办汉江龙舟节以来,在国内首次获得全国性荣誉。稍后,第七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又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博览赛事类节庆”。
【激情夏日•魅力汉江风光游活动】  2006年“激情夏日•魅力汉江”风光游宣传推介活动于9月1日在安康城区段的汉江两岸举行。活动由中共安康市汉滨区委、汉滨区人民政府、安康电视台主办,中共汉滨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等13个单位联合承办。活动以打造安康山水园林城市品牌,推动全区旅游产业突破发展为目标,以宣传汉江旅游项目,体验汉水休闲生活,品味江城风雅情趣为主线。活动期间,相继举办了以群众参与为主的启动仪式暨文艺演出、安康书画(收藏)展、龙舟表演及健儿畅游汉江、感动夏日电影晚会、棋类擂台赛、茶艺表演及品茶、江北系列游乐、秦巴汉水风情演出、皮影道情晚会、汉江篝火及夜市风情等10个项目,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安康人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一道丰盛的文化旅游大餐。省、市、区领导40余人及3000多市民和嘉宾观看了启动仪式暨文艺演出。整个活动期间,畅游汉江、灯谜竞猜、喝啤酒比赛、篝火烧烤等活动,吸引了3万余人次观赏参与。
【第二届桃花节】  汉滨区恒口镇第二届桃花节于3月25日至31日举行,主会场设在恒口镇团结村三条岭桃花园,分会场设在恒口镇明清古街,活动由中共汉滨区委、汉滨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文物广播电视局等部门和恒口镇承办。以“推进月河川道大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展示城乡新形象、发展生态旅游为出发点,达到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促进商流、加快发展”的目的。活动期间相继举办了万人畅游桃花园、明清古街风情游等游乐活动,在三条岭主会场举办了传统汉剧、专场演出、婚纱走秀和民间传统艺术展演等六大主题演出活动。活动期间,平均每天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
●【国家文化先进县(区)建设】  2005年10月,汉滨区被文化部、人事部联合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区),与全国53个文化先进县一起受到了国家的表彰奖励。2006年以来,汉滨区以巩固和提高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成果总揽文化工作全局,进一步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步伐。完成了3个新农村示范文化室建设,向基层文化网络发放图书10000余册。投资800万元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投资500余万元的影视大厦建设完成主体工程。汉剧(汉调二黄)得到进一步保护,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成功举办了汉滨区迎新年汉调二黄演唱会等多场次汉剧专场演出,传统唱段《南北会》参加“陕西戏曲展演周”开幕式演出,被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现场直播,实现了汉剧在央视首次亮相。在安康人民广播电台、安康教育电视台开办了汉调之声专栏。龙舟风俗、小场子、八岔戏、安康道情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安康汉剧团演出的小场子,国庆期间在大唐芙蓉园连续演出17场,在中外游客面前展示了汉滨地方文艺的魅力。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和各项专项治理活动,全年共取缔黑网吧2家,处罚各类违规经营单位60余家,查缴盗版音像制品及政治性非法出版物3000余册(盘),非法书籍400余册,有力的净化了全区文化市场。为新农村示范点投放了 59套“村村通”和10个村办广播室设备,开通了县河乡县河村的有线电视。
【乡镇企业】  2006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12.29亿元,同比增长14%;实现营业收入50.94亿元,同比增长12.6%;实现利润4.13亿元,同比增长13.3%;上交税金1.39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总产值39.57亿元,同比增长14.5%。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企业发展到6144户,从业人员24224人,累计实现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12.4%,实现总产值18.33亿元,同比增长15.8%;二是规模企业高速增长。规模企业发展到30户,实现总产值6.36亿元,增加值2亿元,营业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26.6%、42.8%;三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较快。全年新增非公有制企业347个,增加从业人员2237人。非公企业发展到27038个,从业人员达70741人;四是整体实力增强。全区乡镇企业发展到27164个,形成资产总额24.28亿元;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乡(镇、办事处)11个,过亿元的村2个,过百万元的企业250个,过500万元的企业30个;五是乡企小区规模和效益凸显。恒口、关庙等6个乡企小区聚集非公企业869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个),实现增加值1.32亿,总产值4.47亿元,营业收入4.7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84亿元;六是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上乡企建设项目52个,总投资4.92亿元,当年建成投产34个,在建项目18个;开发新产品4个,推广新技术2项,完成技改1项。
【蔬菜基地建设】  2006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8.1万亩,总产达1.9亿公斤,实现产值2.47亿元。其中: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3.2万亩,同比增长22%;设施蔬菜面积2万亩,同比增长11%;蔬菜平均单产同比增长15%。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成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2.2万亩,建民镇、新城办等7个乡镇办的辣椒、芹菜、黄瓜、茄子等10个品种获得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并于6月2日在雷神殿喜盈门超市举行了汉滨区无公害蔬菜贴标上市启动仪式。全年在7个示范点分别举办蔬菜育苗、蔬菜定植、病虫害防治等现场会、培训会40余场次,培训35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000余份,引进推广番茄、辣椒等优良品种50余个,示范点示范面积达到3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1800余亩。
●【畜牧产业】  2006年,全区建设畜牧产业强乡镇2个,示范乡镇8个,示范村100个,示范户1000个。通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着力推广正大模式,强化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抽调科技特派员进村入场开展科学养畜等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全区畜牧产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4万吨,禽蛋产量3600吨,牛奶产量629吨,同比分别增长8.1%、14.7%和9%;出栏生猪47.28万头,肉牛1.52万头,肉羊8.24万只,家禽170.2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4.5%、24%、31%和1.6%。截止12月底,全区存栏生猪40.36万头,大家畜7.37万头,山羊10.87万只,家禽181.0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9%、3.7%、10.6%和持平;有适繁母牛2.98万头,母猪2.7万头,母羊4.16万只,同比分别有较大增长。龙头企业阳晨养猪场,被市农业局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良种繁育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全区新农村建设按照“规划先行、典型示范、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在基础较好、类型不同、条件各异的49个村开展了试点示范。从总体上来看,全区的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一是主导产业建设初具规模。49个试点示范村去年共新建桑园1470亩,改造老劣桑园780亩,发蚕种9800张,产茧67万余斤;新种植商品魔芋270亩,饲养生猪25.6万头,种植烤烟700亩;新建桔柑园900亩,技术改造560亩,新建大枇杷园220亩;新建农家乐230户,增加收入640万元;有组织的劳务输出2800余人。共组建各种专业技术协会4个,培训农民3100余场次,各试点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以上。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新修通村公路107公里,硬化通村公路127.2公里,建人饮工程28处,新建沼气池470口,改厨、改厕、改圈1760户,实施农电改造86公里,新建规划安置点20处,移民搬迁318户,基本实现村村通电、通广播电视,移动电话入户率达到96%,极大的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文化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49个试点示范村改造学校危房62间,修缮村小学校舍87间,建农民健身场所6处,4000余㎡,投资90万元购置农民健身器材,救助残疾人1000余人,建成村级医疗卫生室40间。举办首届农民运动会,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四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实施农民素质培育工程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建成27间文化图书室,18间农民科技书屋。大力开展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普遍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治安模范户创建活动。五是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49个试点示范村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村党支部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建成村级党员活动室73间,全部配套党员电化教材和设备。村级管理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决策科学民主。
【8•23特大交通事故】  2006年8月23日上午9时50分左右,汉滨区早包路16km+400m处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驾驶员李厚军驾驶陕G10160万达牌中巴车(已投保、未超载)由城区开往前进乡包河时翻入近100m的深沟中,造成6人当场死亡(5男1女),轻重伤13人。事故发生后,市委常委、区委书记吴德珠,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安永强,区政府副区长袁子顺带领汉滨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区安监局、卫生局、交通局(运管所)、民政局和前进乡负责人赶赴现场,立即成立“汉滨区8•23重大交通事故调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伤员救治、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事后查明,事故原因主要为路况差和驾驶员临危处置不当所致。为切实解决早包公路路况差问题,受区政府主要领导委托,8月29日,副区长刘全生主持召开办公会议,专项研究了早包公路整修工作,会议决定,区政府安排整修资金15万元,由前进乡、早阳乡负责,分别在各自辖区路段组织早包公路整修工作,处理路面、清理塌方、疏通边沟,在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并切实加强养护和管理,提高该路的通行能力,确保道路畅通安全。
●【秦东魔芋】  成立于2000年的陕西安康秦东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属汉滨区民营企业,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先后被省政府评为“陕西省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是省农业厅确定的“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科技厅确定为“陕西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魔芋精粉加工企业,年魔芋精粉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0%,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系列产品取得了食品安全QS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卫生注册证。公司生产的绿色魔芋系列产品,直接销往俄罗斯、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在国内10多个省市有稳固的销售市场。公司现有员工680余人,自有资产9800多万元,厂区占地面积100亩,现代化生产车间、仓库、办公、生活大楼20000平方米,生产设备先进,年生产能力达9000吨。 2006年,新注册了“秦东”牌魔芋系列制品商标,投资1500万元,新建魔芋仿生食品生产线,并于8月份开始投产,生产仿生食品29个品种。全年魔芋粉产量2098吨,魔芋仿生食品200吨,实现产值6100万元,销售收入5112万元,利润总额264.3万元,上缴税金64万元,出口创汇60万美元。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走出去”战略先进单位和中国食品协会“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
●【阳晨生猪】  安康市汉滨区阳晨养殖场是汉滨区属民营畜牧产业龙头企业。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0万元,对一期工程的11幢220间圈舍、4间更新室进行了完善,安装设备650余套;实施了 2期工程,新修日供水450立方米的水塔、100立方米的沼气池。全年出栏猪9100头(其中肉猪3558头、种用仔猪2365头、商品仔猪3177头),销售收入520万元,纯收入78万元;存栏猪3134头,其中种公猪17头,良种母猪968头,商品肉猪980头,断奶仔猪758头,哺乳仔猪420头。坚持良种良法饲养,积极引进优良品种。两次从北京和天津等地引进“长白”、“洛克”、“杜洛克”、“皮特兰”等原种猪500头;组织实施了“汉滨区无公害生猪生产技术推广研究”和“汉滨区规模化养猪疾病控制及应用项目研究”两个养猪科研项目,完成了“汉滨区无公害瘦肉猪生产基地”的认证申报工作,被安康市农业局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被陕西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良种猪繁育场。
【民荣食品】  安康市民荣食品有限公司是安康民荣地产开发公司依法兼并市东方食品公司,于2006年重组成业的一家民营企业。公司位于江北张岭,占地面积80亩,注册资本5000万元,有员工200余人,是市政府确定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省商务厅1998年确定的安康市城区唯一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公司60万头生猪加工生产线依据商务部2005年7月颁布的生猪屠宰企业管理等级要求SB/T10396-2005四星级标准进行设计,建设期限为36个月,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自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共投入资金4000万元,至12月底已完成60万头生猪屠宰生产线建设,年生产20万头分割肉生产线的车间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3000头生猪圈舍的整修及日销600头肉品的交易大厅建设,完成了屠宰生产配套水、电、暖、卫生、化验设备的购置安装,当年投入使用。
●【江华钡盐】  安康江华(集团)化工有限公司是江华(集团)有限公司兴办的新型矿产加工企业,是市、区两级政府确定的产业建设重点项目。公司地处江北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58000㎡,于2005年5月开始筹建5万吨钡盐生产线,2006年10月投产试运营,共完成总投资8000万元。生产规模为年产碳酸钡5万吨,硫磺4000吨,建材石灰2万吨,预计年产值1.2亿元,计划实现利税1000万元。其主要产品工业碳酸钡具有轻质、重质、粉状、粒状多种品种,产品销售以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创汇为主。投产试运营后,生产、销售势头良好。
【巴山丝业】  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8年,位于安康市江北大道10号,公司主营丝绢纺织产品及原料,总资产13501万元。现有10组自动缫丝机4000绪、年产300吨白厂丝的生产能力,年产值达8000万元。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先后被汉滨区政府授予“诚信纳税户”、“纳税大户”,被汉滨区环保局评为唯一家工业“绿色企业”。2006年以来,先后在五里、关庙镇分别建设了大型热风自动循环烘茧灶各1座,于春茧收购时投入使用;投资1700万元,新建120吨白厂丝生产线,新增四组自动缫丝机,并配套增加了煮茧机1台,工业锅炉1台,复摇机3组以及其他相应的选茧、检验设备。2006年全年生产白厂丝290吨,销售收入6265万元,实现利润143万元,上缴税金207万元。
【陕南蚕桑基地建设】  汉滨区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安康巴山丝绢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基地建设涉及石梯、五里、河西、花园、县河、关家六个乡镇。项目自2005年10月启动,预计历时一年零六个月,至2006年年底,累计完成投资530.98万元。其中用于桑园建设投资360.33万元,新建桑园面积10576亩,栽桑605.83万株;用于方格蔟推广投资144.12万元,推广发放方格簇151.7万片;用于小蚕共育室建设企业补贴资金26.53万元,建设小蚕共育室53个。项目实施以来,巴山丝绢公司与基地农户签订了《鲜茧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合同期定为10年,实行“市价高时随行就市,市价低时保护价收购”的办法,由公司承担市场风险,解决了蚕农的后顾之忧。建立了公司、茧站两级技术推广网络,先后举办蚕桑技术培训班162场,培训人员达15000余人次。共发放栽桑养蚕及方格簇使用技术资料5万余份,光碟600余张。陕南蚕桑基地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力的推动了汉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蚕桑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迈进了坚实的步伐。
【瀛湖治理】  2006年,全区38个帮扶部门累计完成大瀛湖绿化挖坑70.1万个,整地面积5236亩,护路林1.1万亩,护岸林3万余米。由于受计划任务和资金限制,实际栽植面积压缩为4458亩,护路林7086米,护岸林9548米,共栽植各类苗木62.9万株,折合面积4819亩,占年度计划的任务的120%。市直22个帮扶单位,共完成整地挖坑2800亩,至12月底,全部栽植完毕。市区60个帮扶部门共完成治理面积7619亩,完成当年任务6000亩的127%,总投资659万元。瀛湖、玉岚、南溪三乡镇和参加核心区绿化治理的20个区直部门,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围绕水、肥、防虫、除草、剪枝、扩盘等各环节,认真落实各项管护措施,提高了核心区已栽苗木的保存率。

注:标●条目为入编《陕西年鉴》内容